福建省八县一中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719760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八县一中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八县一中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都位于平原地区 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都位于第三阶梯 雨热同期A B CD亚马孙雨林是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但雨林生态系统又是非常脆弱的。下图是美国宇航局EO1卫星2009年7月26日拍下的亚马孙雨林地区的一张卫星照片:巴

2、西一家铁矿区对“地球之肺”所造成的破坏。据此完成3-5题。3.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不包括 A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土壤养分很少积累和补充B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C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破坏后,很快可以恢复D雨林地区降水丰沛,淋溶作用强烈4.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B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C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D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5.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雨林观光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生态

3、旅游A B C D6.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7.关于我国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权属、行政管理等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城市片区。据此回答8-9题。8.造成我国很多大城市存在“城中村”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

4、经济发展快 B城市功能区分化快C城市人口增长快 D城市化速度快9.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首先要 A缓解交通拥堵 B搞好城市规划 C治理环境污染 D优化产业结构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10-11题。10.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提供灾区的影像 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提供短文联络AB C D11.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

5、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提前预报 震级较低 防震意识强 救援及时A B C D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据图判断,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 B提高煤炭产量C促进相关产业的转移 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13.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C减少了当地大气污染物 D减缓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6、。14.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为 A地形B土壤C水源D热量15.过渡带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A小麦农场 B畜牧业 C灌草种植 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下图示意某地区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与销售情况。读图,回答16-17题。16.阶段,该地区企业生产特点有 总体生产能力强 专业分工程度低各企业联系较少 各企业团结协作A BC D17.阶段与阶段相比,该地区企业发展的优势有 环境污染减轻原料渠道拓宽规模效益增强内部交易成本降低A B C D18.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产业布局不合理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D人口出现负增长19.珠江三角洲

7、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 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 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A B C D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0-22题。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2002年2003年第一产业第二来源:学科网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珠江三角洲652.141.95.154.640.3长江三角洲4.949.845.34.152.443.5京津冀10.045.744.39.547.243.3大东北12.849

8、.737.512.550.437.120.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21.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22.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技术密集型工业资源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资金密集型工业AB CD 读图,回答23-25题。23.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

9、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补充气源C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24.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25.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的来源地是 A欧洲 B俄罗斯 C新加坡 D日本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高中 二 年 地理 科答题卷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准考号: .-密封装订线-.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

10、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答案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4分)材料一 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山东半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材料二 山东省、日本、韩国位置图日本韩国中国山东省(1)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分)(2)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有哪些?(4分) (3)从工业地域分布来看,日韩产业向

11、山东半岛转移的工业类型可能有哪些?(3分)(4)简要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3分) 27根据材料和图13,完成问题。(9分)材料1:塔里木河位于新疆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是重要的棉花、石油化工基地,也是新疆特色果品的生产基地。材料2:“漫卷风沙埋河道,欲哭无泪哀胡杨”,是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干涸的真实写照。塔里木盆地边缘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材料3:2001年国务院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中一些具体做法:上游:实施节水改造,并在源流上建若干个山区水库。中游:修建近800千米的堤防,以减少每年因决口而浪费的10多亿立方米的河水。下游:跨流域调水,主要是由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的绿色走廊输水。2002年,塔里木河实施了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2003年塔里木河干流开始征收水费。(1) 如材料1所述,塔里木河流域是重要的绿洲农业区。在引水灌溉中,应注意避免 _的灌溉方式,而采用 _等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避免农业耕作区的土地发生 _。(分) (2) 材料2中提到“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这反映了绿洲因_ 而后退。(1分)(3) 材料3中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措施,体现了在干旱的内陆河流域,应该 _ ,既要考虑上游地区的开发,也要考虑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