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彬州市范公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717519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彬州市范公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彬州市范公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彬州市范公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彬州市范公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彬州市范公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彬州市范公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彬州市范公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陕西省彬州市彬县范公中学高二第二学期历史中期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他力图解决的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B. 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 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 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在众多矛盾中,当时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尖锐,导致社会秩序动荡,因此他力图解决的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故D项正确;ABC项虽是当时社会的矛盾,但不是主要矛

2、盾,排除。【点睛】解答关键是掌握梭伦改革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哪些是最关键的矛盾。在2.基伦暴动后,雅典国家为了调解社会矛盾,司法执政官德拉古于公元前621年受命编订法典。雅典国家制定的德拉古法典其实质是A. 维护雅典贵族的利益和稳定社会秩序B. 维护奴隶主阶级对贵族的专政C. 共和制的管理形式D. 雅典公民阶级的自我管理形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雅典国家为了调解社会矛盾,司法执政官德拉古于公元前621年受命编订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拉古法典的实质是维护雅典贵族的利益和稳定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雅典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故B项错误;

3、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雅典的政体类型,故C项排除;德拉古法典的实质是维护雅典贵族的利益和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排除。3.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梭伦改革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享有相应政治权利,而计算财产的标准完全是按照个人土地上的收获。这反映了雅典A. 农业是民主政治的基础B. 农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较高C. 改革是谁护农民的利益D.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答案】B【解析】雅典梭伦改革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计算财产的标准完全是按照个人土地上的收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收获体现了农业的重要性,故B正确;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A错误;梭伦改革采取中庸原则,不是维护农民的利益,故

4、C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雅典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故D错误。故选B。4.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称赞梭伦“确实建立了民主政治”。下列措施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施“陶片放逐法”组成“四百人会议”执掌最高统治权确立财产等级制度A. B. C. D. 【答案】B【解析】“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不符合梭伦改革措施,排除,本题选择B项正确。5.新全球史写道:“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梭伦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吸收平民参政

5、,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B. 议事会的任职资格开始不受财产限制C. 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地位日趋平等D. 议事会开始成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可以使富有的平民有机会进入议事会,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是受财产限制的;C项不符合史实;D项材料没有体现。6.“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

6、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 “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C. “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 “封建主”指新兴的地主阶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王朝软弱无力”是指的东周王朝,周天子权力衰微,故A错误;“封建主”指的应该是分封制下的诸侯王,故D错误;“多事”指的是诸侯国之间彼此征伐,国家政局动荡,故C错误;“经济变革”指的是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了井田制,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进程,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7.公元前4世

7、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A. 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 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 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和“诸子有份”等信息说明,“分异”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贵族家庭)和主 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A项与题干无关,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而材料体现的是家庭问题;B项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后出现的。8.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鞅之法

8、,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反映了商鞅变法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加剧了土地兼并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反映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导致土地兼并的问题。由此可知,可从题干材料反映出来,而无从体现。故A项正确。考点:商鞅变法的影响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关键信息: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9.西汉刘向在新序中说:“商君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而史记却说:“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下列有关商鞅的评述,正确的是A. 商鞅变法“尽公不顾私”得到贵

9、族的支持B. 商鞅的变法主张与当时主流思想不相适宜C. 商鞅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D. 商鞅刻薄寡恩的性格使他的改革必然失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商鞅变法“尽公不顾私”,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地位提高,排除A;商鞅的变法主张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排除B;商鞅虽然后来遇害,但是变法的措施得到了贯彻,改革取得了成功,排除D;商鞅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故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结果和影响。10.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吴起、商

10、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吴起、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改革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都被处死,这说明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结果(课标外)。11.北魏改革之前“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造成当时“民困”的原因主要是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租调徭役繁重官吏贪污和搜刮民脂民膏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可以看出

11、当时“民困”的原因主要是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租调徭役繁重、官吏贪污和搜刮民脂民膏,故正确;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与题干材料无关,故错误;故A项正确,BCD项排除。【点睛】“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是关键信息。12.魏书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从材料判断,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是A. 抑制土地兼并B. 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 巩固北魏统治D. 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

12、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是抑制土地兼并,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故B排除。巩固北魏统治,属于根本目的,故C排除。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也不是直接推动力,故D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13.魏书高祖纪记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上述现象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A. 尊儒崇经B. 采用汉族姓氏C. 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

13、 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这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孝文帝改革措施,不是影响,排除。14.北魏太和年间,拓跋政权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十九年,北魏政府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北以来的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由此可知,北魏政府A. 改变了选官方式B. 提高了官员俸禄C. 打破世族对官员的垄断D. 积极向汉族官制靠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议定百官秩品”,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为鲜卑贵族定姓,体现了鲜卑 统治者积极向汉族官制靠拢,故D项正确;A

14、、C 两项与材料矛盾,排除;材料中没体现出官员的俸禄,故B项与材料无关。15.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A. 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 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 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可知民族融合对唐朝的建立和强盛的巨大作用;根据题干“李唐一族所以崛兴”“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可知是重新统一,创立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故可

15、知孝文帝改革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BCD项是对题干的片面解读,无法整体上把握孝文帝改革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送给辽和西夏的“岁币”B. 宋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争失利C. “送礼”加重了宋政府和人民的负担,导致“积贫”D. “送礼客观上有利于北方地区的安定和贸易往来【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反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