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区义务教育学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3717313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安区义务教育学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建安区义务教育学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建安区义务教育学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建安区义务教育学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建安区义务教育学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安区义务教育学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安区义务教育学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安区义务教育学校20172022年布局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方案(修订)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12132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意见(豫政201671号)和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以及控辍保学的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整合我区教育资源,优化全区中小学校布局,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对建安区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2017-2020年)(建安政办201

2、75号)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提出如下修订方案:1、 全区中小学校教育资源现状全区现有公办中小学校、教学点106所(处),其中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初级中学8所,完全制小学61所,教学点26处,在校学生59720人,教职工4325人。2011年以来,我区逐步加快了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特别三年攻坚以来,各乡镇办因地制宜,结合城镇化发展进程,实事求是调整了学校布局,基本解决了小学布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和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低下等问题,有效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但是,由于近年来全区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增加等因素,造成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乡镇中小学校办学规模逐步减小,微型

3、学校、微型班级不断增多,同时,我区个别乡镇中小学校布局分散,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办学条件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需求。因此,需进一步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撤并、改扩建一些办学规模小的学校,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区情实际,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以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创建标准化、规范化寄宿制学校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设校、稳步推进。在切实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妥善处理撤并问题,使全区中小学

4、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协调、均衡、健康发展。三、规划原则(一)坚持循序渐进与节约资源原则。根据撤县设区以后及相当时期的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国家规定的学校建设要求和标准, 立足当前实际,适应未来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布点,确保规划的全局性、科学性和稳定性,避免重复建设,严防结构性浪费。同时,根据财力许可和实际需要,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统筹考虑“全面改薄”、长效机制资金、初改工程等资金,合并使用,优先用于规划保留的学校。对规划撤并的学校,不再安排投资项目。(二)坚持就近入学与规模

5、适度原则。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2千米(不含寄宿制学校)。小学办学规模原则上每级24班,新建小学每级4班以上,每班45人;初中原则上每级48班,新建初中每级8班以上,每班50人。生均用地面积初中不低于26平方米,小学不低于22平方米。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原则上对不满50人的学校和教学点予以撤并,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三)坚持整合资源与力求效益原则。撤并和改扩建一批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尽可能在现有学校、特别是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上扩建,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向人口集中的区域发展,打破乡镇区域界线,方便学生上学,合理利用教

6、育资源。(四)坚持积极稳妥与注重实效原则。布局调整采取逐年推进、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分年消化或先撤并高年级段、再撤并低年级段的办法有序进行,避免“一刀切”。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交通情况、人口覆盖状况和人文因素,对于行程较远、交通不便的中小学校暂时保留。按照先建后撤、边建边撤的方法,使保留的学校能够容纳并入学校的学生,教育教学设施能够满足正常需求,避免因撤点并校造成学生流失、辍学和上学难等现象发生。四、目标任务建安区中小学布局调整以撤点并校为基础,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目标,坚持走“初中向城区集中,寄宿制学校向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人口密集的中心村集中”的办学思路。采取合并乡镇初中,撤并和改造布点分散、规

7、模小、效益低的薄弱学校,优化学校布局,促进乡镇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均衡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达到各乡镇办新建、改扩建14所寄宿制小学和保留25所成建制小学、教学点的目标。其余学校按照“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的要求,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撤、并、停。对于部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区域,可暂时保留必要的初中、小学、教学点。至2022年,全区公办中小学校由目前的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初级中学8所,完全制小学61所,教学点26处,调整为全区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区直2所,农村1所),初级中学5所(区直3所,农村2所),完全制小学69所(区直6所,农村63所,其中农村寄

8、宿制小学24所),教学点25处,学校总数共计104所。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完成后,形成“布局合理、硬件达标、管理规范、质量合格”的中小学办学体系,基本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五、具体规划及年度安排(一)基本情况1现有区直中小学校6所,分别布局在老城区和新城区。其中老城区有实验小学、实验中学、第一高级中学(含初中部)、第二高级中学(含初中部)、魏风路小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魏风路中学(区一高教育集团);新城区有新区实验学校和第一实验学校。2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初中8所(含陈曹一中),小学61所(含9所寄宿制小学),教学点25处。(二)调整规划安排1.新建、改扩建及变更学校规划2019年我区正在建

9、设的:建安中学,规模为54班初中。镜水路小学,规模为48班小学。龙泉街小学,规模为36班小学。2019年规划的:区一高迁建至新城区,规模为120班高中。北航路学校(含区二高搬迁),规模为48班高中、48班初中。潩水路小学,规模为24班小学。2019年变更的:撤并第一实验学校,原校址成立永宁街中学和永宁街小学。2初中学校调整规划2018年陈曹一中划归许昌新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成立许昌新区实验学校陈曹校区;合并蒋李集镇一中和二中,成立蒋李集镇中学教育集团,设一校两区。2019年撤并艾庄乡中学、桂村乡中学,学生分流到建安中学;五女店一中划归建安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成立实验中学五女店校区;成立永宁街中

10、学。2020年撤并河街乡一中;撤并椹涧乡一中,原校址改建为寄宿制中心小学(暂定名为椹涧乡第一中心小学);椹涧乡二中更名为椹涧中学;成立张潘镇中学教育集团,同时撤并张潘镇一中、张潘镇二中,原校址改建为寄宿制小学;撤并小召乡一中,学生分流到北航路学校。2021年撤并榆林乡一中、椹涧中学,学生分流到二高初中部。2022年撤并蒋李集镇中学,学生分流到二高初中部。3小学调整规划布局规划撤并1所小学(河街小学),5所小学变更为教学点(张潘镇盆李小学、包公寨小学;陈曹乡第一中心小学、五村小学、南北街小学),撤并6个教学点(灵井镇刘庄教学点、郭店教学点;张潘镇张北教学点;五女店镇扶桥教学点、冶庄教学点、柏茗教

11、学点),撤并的10所乡镇初中(艾庄中学、桂村乡一中、河街乡一中、椹涧乡一中、椹涧乡二中、蒋李集镇中学、榆林乡一中、张潘镇一中、张潘镇二中、小召乡一中)和1所小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五女店镇白雉小学);成立永宁街小学。(三)布局调整规划后保留的学校调整后,老城区设教育集团、完全小学2个,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含兴昌路校区、十里铺校区)及潩水路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1个,即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含五女店校区)。新城区设高级中学1所,即区一高教育集团(含魏风路中学校区);完全中学1所,即北航路学校(含区二高);完全小学3所,即镜水路小学、永宁街小学及龙泉街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即新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含陈

12、曹校区、蒋马校区、吕桥校区)。乡镇保留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即张潘镇中学;初级中学2所,即灵井镇中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五女店校区。乡镇保留小学63所,教学点25处。六、寄宿制学校规划情况(一)中学规划到2022年,全区规划的10所高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均建成寄宿制学校(区直:区一高、建安中学、北航路学校、新区实验学校、永宁街中学、实验中学、魏风路中学;乡镇:张潘镇中学、灵井镇一中、实验中学五女店校区)。(二)小学规划到2022年,全区规划23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其中,撤并的14所初中改建为寄宿制小学,即艾庄乡中心小学、河街乡第一中心小学、椹涧乡第一中心小学、椹涧乡第二中心小学、蒋李集镇第一

13、中心小学、蒋李集镇第二中心小学、榆林乡第一中心小学、榆林乡第二中心小学、张潘镇第一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张潘镇第二中心小学、五女店镇周店小学、陈曹乡中心小学、小召乡第一中心小学和苏桥镇第一中心小学;合并、新建和改扩建的有9所。即桂村小学、桂村乡石桥杨小学、灵井镇第一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张潘镇校尉张小学、五女店镇卧佛寺小学、五女店镇白雉小学、陈曹乡俭北小学、陈曹乡岗黄小学、陈曹乡许东小学。达到每个乡镇有14所寄宿制小学。我区将结合实际情况,继续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使即将建设或建成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不仅是新学校,而且是顺应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新时期发

14、展的样板学校,满足广大适龄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七、分年度乡镇学校布局调整详规(一)艾庄回族乡1基本情况。该乡东邻桂村乡,西邻禹州市,南与灵井镇相连,北与长葛市接壤,辖9个自然村,总人口1.3万人。现有教职工77人,中小学生1037人;中小学校、教学点3所(处),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即艾庄回族乡初级中学(以下简称艾庄乡中学);完全制小学1所,即鲁湾小学;教学点1处:即袁庄教学点。2调整规划安排。2018年:变更鲁湾小学为教学点;2019年:撤并艾庄乡中学,学生分流到建安中学,原校址改建为寄宿制中心小学。3布局调整规划后保留的学校。调整后,设寄宿制中心小学1所:艾庄乡中心小学(原艾庄乡中学)

15、;教学点2处:袁庄教学点、鲁湾教学点。(二)桂村乡1基本情况。该乡东邻苏桥镇,西邻艾庄乡,南与灵井镇相连,北与长葛市接壤,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现有教职工127人,中小学生1578人;中小学校5所,其中中学1所,即桂村乡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桂村乡一中);完全制小学4所,即石桥杨小学、周胡小学、桂村小学、肖庄小学。2调整规划安排。2019年:撤并桂村乡一中,学生分流到建安中学,与桂村小学合并为寄宿制中心小学。3布局调整规划后保留的学校。调整后,设寄宿制小学2所:桂村小学、石桥杨小学;完全制小学2所:肖庄小学、周胡小学。(三)灵井镇1基本情况。该镇东邻河街乡,西邻禹州市,南与椹涧乡相

16、连,北与桂村乡接壤,辖29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现有教职工258人,中小学生2843人;中小学校、教学点12所(处),其中中学1所,即灵井镇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灵井镇一中);完全制小学5所,即灵北小学、小慕庄小学、兴源铺小学、泉店小学、小宫村小学;教学点6处,即纸张教学点、郭店教学点、刘庄教学点、杨堂教学点、贠庄教学点、李庄教学点。2调整规划安排。2017年:恢复大郑教学点;2018年:撤并杨堂教学点,学生分流到第一中心小学;2019年:改建灵井镇一中为寄宿制小学,更名为第一中心小学,成立第一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原灵北小学并入第一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实行“一校两区”;新建灵北小学校址变更为灵井镇中学;2021年:撤并刘庄、纸张等2个教学点,学生分流到第一中心小学。3布局调整规划后保留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