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2014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713733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2014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2014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2014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2014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2014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2014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2014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2014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盥洗(un)戳穿(chu)纨绔(wn) 敛声屏气(bn)B悚然(sn)执拗(ni) 间或(jin)瘦削不堪(xio)C谬种(mi) 炮烙(po) 搭讪(shn)咬文嚼字(jio)D抚膺(yng) 锦瑟(s)锲而不舍(q)霓裳(ch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孝悌 揣揣不安 狙击手 要言不烦 士可忍孰不可忍B. 桅杆 天涯海角 高品位 两全其美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C. 寒喧 轻拢慢捻 跑龙套 旅游胜地 男儿有泪不轻弹D. 谪戌 撒手人寰

2、 发祥地 哀声叹气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如果说辽阳每年8万元车补是公职人员变相加薪,那杭州的每月2600元的车补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B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与贾母处不同。C、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感到失望。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早些时候英国不少教育专家呼吁政府投入更多资金,让孩子们在学校享受更多快乐。“幸福课”的开设

3、也应和了这种启发儿童积极思维和情感智慧。B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C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D全省新闻战线将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坚决治理虚假报道问题,教育引导新闻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_。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

4、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开始读他的随感录的时候,_。他所指出的“中国病症”,自己没有犯过吗?不在犯着吗?可还是常常去翻翻看看,_。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那笑吧A.B.C.D.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善假于物也(借助) 会盟而谋弱秦(使动用法,使弱)B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

5、以凭借) 非及向时之士也(比得上)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珍惜) 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蒙故业, 因遗策 8.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赢粮而景从 B所守或匪亲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9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七十者衣帛食肉C外连横而斗诸侯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6、A尽心焉耳矣 B古之学者必有师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1.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圣人之所以为圣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文言文阅读(16分)(一)文言断句(10分)用/为下列文言文段中的划线句断句。1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

7、疾者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4.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6分)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禁:消瘦。15.

8、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是(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王象巽游曲江)16.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默写(10分)17(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4)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 ,

9、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四、现代文阅读(14分)大 兵梁晓声天黑了。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都快冻僵了。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做“大兵”。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

10、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个人。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被冻死在路上。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他说:“不用谢。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她发

11、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子。于是有人叹气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再后来,天就黑了。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那个想出100元买下他棉袄的男人按着了打火机。他接近到兵跟前,一松手指,打火机灭了。车厢里又伸手不见五指了。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经冻。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200元啊!”兵说:

12、“这不行。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他一再地央求。说哪儿会冻掉你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给别人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你倒不肯了呢?兵沉默片刻,犹豫地说:“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包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下坡的雪一片

13、片扫向悬崖底谷。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倒滑了。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车了拂晓,司机引领来了铲雪车和救援的人。乘客们欢呼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有欢呼,就是兵。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还是个少年的兵。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有听见。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事后人们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他还不满19岁。他是一个多子女的穷困乡村的农家的长子。他的未婚妻是个好姑娘,期待着他复员后做他的贤妻(选自小小说精读,有删节)18.(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在叙事上有一个递进式的推进,即先写主人公把自己的御寒之物都一件件献给了最需要的人,再写为了顶住将要滑下悬崖的汽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B“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