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710173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第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 楔子蝎子 埋怨瞒哄 绣闼杂沓 沦落羽扇纶巾B 罪愆阡陌 戕害羌笛 揾拭愠怒 蟊贼广袤无垠C 子嗣窥伺 生肖呼啸 缥缃饿殍 孱弱潺潺流水 D 弱冠盥洗 唠叨叨扰 釉彩远岫 社稷光风霁月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枷锁 孝悌 残羹冷灸 苌弘化碧 B 宿怨 篡夺 字字珠矶 鳏寡孤独C 禀赋 盘桓 春寒料峭 涸辙之鲋D 国萃 蹩脚 烦文缛节 钟鸣鼎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

2、一项是A今年3月,点军桥边的世界名花展吸引了众多的宜昌市民前去观赏,人们徜徉于美丽的花海中,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享受着春意阑珊的愉悦和惬意。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厚非的。C据报道,面对铺天盖地的负面消息,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人员说,将用数据反戈一击,澄清事实,恢复公司的信誉。D中国小说史上有很多“续书”,质量有好有坏,评论有褒有贬,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媲美,这是不容置疑的。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知名作家任职大学教授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中国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的关系长期脱离造成的

3、,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本应该具备正常关系,很多大学和作家也试图重建这种关系。B.政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就必须采取“疏导”措施,从转变消费观念和出行观念入手,引导居民正确理解汽车代步的意义。C.由于苹果公司在被曝中国市场售后服务“双重标准”后的态度,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失望。尽管苹果在其官网发出声明,否认保修存在“中外有别”,但仍未给出清晰的解释。D.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继2001年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重回中国,此次峰会提出了“共建面向未来的伙伴关系”的主题将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并加强成员间的经济技术合作。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元杂

4、剧是我国元代出现的一种成熟的戏剧形式,剧本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剧本包括曲词、宾白和科范三部分,角色行当主要有旦、末、净、杂等四类。关汉卿是元杂剧的重要代表作家,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B. 陶渊明,又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主要作品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等,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他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其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C.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等,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按

5、风格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其中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D. 文艺复兴运动是13至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对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家、艺术家。被称为“时代的灵魂”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我们并不否认美是“羊”和“大”组成的。我们也认为,“美”字确实解作“羊大为美”,但为什么羊大就美呢?我们认为其

6、中的道理在于,羊是作为等价交换物的“大”而美的,羊越大,可以换回越多自己想要的东西。作为等价交换物,羊在中国历史早期人们的生活中也就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神圣,以至人们倾向于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和羊联系在一起了。 这样我们来理解为什么伦理道德领域里的善、义(羲)都和羊有关,都与美“同义”就比较容易了。因为羊不仅仅是一种吃的东西,它还是财富的象征,是等价交换物,就相当于今天的“钱”。人们对待羊的态度实际上已经是处理人们之间财产关系、利益得失的态度了,羊也就成了与人们利害得失关系最为亲密的东西了,仗义疏“羊”,不掠夺羊群,这岂不是善莫大焉,最大义举吗?那时人们在社会伦理领域的善与不善、义与不义就看人们

7、怎样对待羊了,偷人家的羊就是偷人家的钱,这确实是最大的不义,这样看来善、义都与“羊”相关就好理解了。善和义是人们能够交换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人生美感得以产生的基础,美、善和义也就成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了。也正因为羊不仅是人们的一种主要食品,而且是整个社会财富的象征,是等价交换物,它才会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才会有越来越高、越来越神圣和越来越神秘的地位。 杨辛先生美学原理纲要一书认为,“羊大为美”主要是因为羊性格温顺,是一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特别是羊身上有些形式特征,如角的对称、毛的卷曲都富有装饰趣味,羊的头部特征表现出一种对称美。季羡林先生认为这种观念清楚地表现出一种只承认眼观之美,而不承认味觉之美

8、,仍是一种以西方的美学标准来解释中国的路子。我们则认为,从人类审美活动的历史发展来看,人们早期的活动主要都是功利性的实践活动,而非功利性的纯粹审美活动是人类生产力有了极大发展的结果,人们早期的各种感受、思想常常都是由实际的利害得失引起的。从实物交换、实际生活中获得美的愉悦,美的愉悦也就是人们的实践生活,说不清究竟是审美的还是实际功利的,这种各种实践活动混沌不分的状态是早期人们生存状况的特点。因此,说“美”早期的字源意义是已经抽象化了的,形式上的曲线、对称等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的也是不符合逻辑的。 作为可以换回很多自己需要的东西的等价交换物,羊使早期的人们产生了最初的美感。而美的意义就是由这样

9、一种功利的、整个身心通体舒畅的愉悦之美向后来味觉感受、听觉形象等感官刺激享受和纯形式的欣赏给人的愉悦、陶醉的美感方向发展的。 (节选自寇鹏程文艺美学,有删改)6、从全文看,下列表述属于本文核心观点的一项是A“美”字解作“羊大为美”。 B羊既有眼观之美也有味觉之美。C羊是因为作为等价交换物而美的。D美、善和义是辨证统一的。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中国历史早期,人们生活中一切神圣而美好的东西都与羊有关。B在中国历史最早期的人们看来,不偷不夺而是公平地交换羊,那就是“善”和“义”。C非功利性的纯粹的审美活动是由功利性的实践活动发展而来的。D羊使早期的人们产生了最初的美感,也为美感

10、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活动将变成非功利性的纯粹的审美活动。B在中国历史早期,人们之间产生的一切矛盾和纠纷,都是和羊有关的。C可以说,如果没有羊,就不会有在中国历史早期人们生活中的审美活动。D在中国历史早期,羊越大,换回的东西就越多,因此羊越大越好,越大越美。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

11、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

12、。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徙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刘大櫆游三游洞记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者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

13、,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白居易三游洞序【注】无微之:元稹,微之是他的字。知退:白行简的字。炙:烤,这里是“领略”的意思。“津”,渡口。“繇”,通“由”。津繇,水航经由的渡口。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西北。廞:通“嵌”。 两崖相廞间:指两个山崖相衔接的地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穷山之巅 穷:穷尽B. 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适:到,往C. 扣之,其声如钟扣

14、:敲击D. 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备:详尽10、下列各项中不能分别表现“道路难行”和“洞内景观奇特”的一组是A. 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其地石杂以土B. 出则豁然平旷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C. 有大石覆压当道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D. 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中一石,乳而下垂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大櫆一行从夷陵州府出发,先走陆路,再走水路,然后登山,经过一番波折才一睹处于荒远之地的三游洞真面目。B. 前文在描写三游洞景观时,作者描写了洞内各种声音带来的听觉感觉,有“如钟”“如磬”的悦耳之声,有“与二三子浩歌其间”轰然之声,又有从地底发出的“泠然”水声,将三游洞衬托得深邃幽静。C. 由于白居易的序和他们的诗题为“三游洞”,这个洞便以此为名。后来,欧阳修和黄庭坚曾一起游历三游洞,并且都留下了与三游洞有关的诗文,所以当地又将白、元三人称为“前三游”,欧阳等三人称为“后三游”。D. 两段文字都通过抒写对僻陋处的山川胜景无人欣赏的感慨,委婉地表达出作者对自己和一切怀才不遇者的深深叹惋。第卷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