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706348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共60分)(请同学们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最后只交答题卷) 右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 2. 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B. C D.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

2、第3题。 3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B C D 右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甲地14日6时的风向为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5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A14日8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大C.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7.导致夜间谷地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A.谷地地面辐射强,降温快 B.夜间谷地气流抬

3、升,散热快C.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89题。 8. 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有A.甲、乙两地B.甲、丁两地C.乙、丁两地 D.乙、丙两地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c两地风向正确 B.图中a、d两地风向正确 C.丙地冷湿天气 D.丁地干热天气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011题。 10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丰富,雾容易形成B气温较高,雾对流旺盛C风力较

4、弱,雾不易扩散 D光照较强,海水蒸发成雾 11冬季,S市主要受A西南季风影响 B副热带高压控制C副极地低压控制 D盛行西风带影响读右图,回答第12题。12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上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下图,回答第13题。 13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图中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1月均温地小于两地 B7月均温地小于两地C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地D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地15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

5、的等压面,则关于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A之间盛行西北风 B之间盛行西北风 C之间盛行东南风 D之间盛行东南风 读右边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山脊 B. 图中海拔最高处和最低处落差可能为250米 C. 丙地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D. 乙地位于丙地下游 17.乙、丙两村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地距离为4千米,该图比例尺是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B.1100 000 C.1200 000D.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据图回答1820题。 18. M和O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 A6666 km B4444 km C33

6、33 km D1667 km 19. 若一架飞机从N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M达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 C一直向西 D先西北再西南 20.图中甲、乙、丙三个区域的经纬度跨度都相等,实际范围的面积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各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A B CD 22图中点位于点的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河水自东向西流),读图,回答23-24题。 23. 图中正确表示河谷发育位置的是 A. 110E线B. 30N线 C. a线 D. b线24

7、.只考虑地形起伏,太阳能较丰富的地点有 A. a 线南坡和b 线北坡 B. a 线南坡和b 线南坡 C. a 线北坡和b 线北坡 D. a 线北坡和b 线南坡 右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2526题。 25.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鞍部 B山谷C山脊 D山顶26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不可能是A190米B210米C230米D250米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结合坡面坡度分布特点,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

8、梯田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28与坡式梯田相比,反坡梯田的主要优点是A水土不易流失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 读图回答2930题。29. 距今6亿年到距今2.5亿年期间,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特点是A全球气温总体波动上升B全球气温总体波动下降C全球降水总体波动上升D全球降水非常稳定 30遏制气候变暖,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降低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B减少使用化石能源C在沙漠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D逐步用天然气和替代煤炭 二、综合题(本题4小题,共40分) 31.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简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特征。(4分)(2)分析B、C两地降水量的差

9、异及原因。(2分)(3)甲村,乙村两地哪个更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说明其发展有利条件。(4分) 32.下面两幅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1)分别说出a、b两城市的气候类型。(2分)(2)比较a、b两城市的降水差异并说明原因。(4分)(3)比较a、b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说明原因。(4分) 3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材料二 图甲为福建省7月气温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7月A地气温比B地

10、低的原因。(4分)(2)根据图乙描述B地气候类型和特征。(3分)(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简要分析良好的植被条件对该区域水循环产生的影响。(3分) 34.右图是某地局部假想图,A地为港口,B地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拟在A、B两地之间修建交通线路(如图),你觉得是否合理?说明原因。(4分)(2)简述该交通线路的修建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福州八中2014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答题卡(本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ABBCCCCC题号1112131415161

11、7181920答案DBBABCCCD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DABDCAAB二、综合题(本题5小题,共40分)31. (10分)(1)北、东、南为山地丘陵,地势较高;中部和西南部为谷地,地势较低;谷地呈西南、东北走向。(4分)(2) B地降水多,位于夏季风迎风坡。(2分)(3)甲村。甲村位于两河交汇处,河流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和航运。甲村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4分)32.(10分)(1)a、b均为热带草原气候。(2分)(2)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原因:a城市位于北回归线和30S之间,一年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时间

12、较长。b城市位于10S和20S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4分)(3)与b城市相比,a城市年均温较低;7月(冬半年)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较大。原因:a城市纬度高于b城市,气候较干旱。(4分)33.(10分)(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A地处于沿海,受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2分)(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3分)(3)植物蒸腾作用旺盛;大气降水增多;降水后地表径流减小。下渗增强;地下水得到更多补给。(3分)34.(10分)(1)合理。原因:连接C城;路程较短;线路沿途地势较为平缓,工程量小。(4分)(2)扩大了A港口的经济腹地,增加了货物的吞吐量;方便B地农产品外运,扩大了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满足C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区域联系更密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