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1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3703459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一(28分)1.根据课文原句填空。(10分)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风住尘香花已尽, 。 (李清照武陵春)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疑怪昨宵春梦好, ,笑从双脸生。 (晏殊破阵子) ,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望江南)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日高人渴漫思茶。 (苏轼浣溪沙)最近,日本右翼势力又掀起了一股否认和篡改历史、歪曲事实真相的歪风。所谓“ , ”(

2、用孟子二章名句填空),任何篡改和掩盖历史真相、逃避历史责任的企图,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心无旁w( ) 恪尽职守( ) 慰ji( ) 商酌(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公交司机吴斌同志舍己救人的壮举,让获救的市民们耿耿于怀,一生难忘。 B虹山湖的山光水色,在濛濛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 C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亚洲网坛的骄傲。4. 下面是摘自网络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

3、)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印度人不会不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不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杜甫很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加点的文字 。(1分)(2)“”中应加上的标点是 。(1分)(3)根据上下文,修改画线的句子,使之符合文意。(2分) _ 5请参加以”开展书法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1)【汉字书写】根据楷书笔画横平竖直,字形方正秀美的特点,在下面的

4、田字格中抄写以下诗句。(2分)(含标点符号)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书家故事】根据文段提供的有关信息,补写下面的句子(2分)有位道士养了好多美丽的鹅,王羲之看后非常喜欢,想全部买走。道士说,“只要你为我写道德经我就把所有的鹅赠送给你。”王羲之欣然提笔,得鹅高兴而归。王羲之就是这样的任性率真啊!集市中,王羲之见一老妇人卖竹扇,买的人很少,他就在每一把扇子上题写了五个字。然后对老妇人说:“您只要说这是王右军的书法,每把扇子可要价一百钱。”果然,人们竞相购买。他的书法就是这样被世人珍重。 求鹅写经, ; _ ,其字为世所重。(3)【名作欣赏】欣赏颜体书法,结合相关评价,简要归纳颜体书法的特

5、点。(2分) 相关评价:金刚怒目,壮士挥拳。特点: 。(4)【文化传承】关于开展书法教育问题,个别学生认为这样做会增加课业负担。如果你要说服他,你该怎么说?(2分) 二(4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5分)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注释】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 q)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中描写了诗人

6、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二)阅读下列文

7、言文,完成811题。(10分)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贪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注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戆(zhung):愚。 败:祸乱,祸害。8.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词。(2分)顾( ) 全身(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大雀善惊而难得/人不知而不愠 B.而以所从为祸福/以中有足乐者C.故君子慎其

8、所从/其真无马邪D.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辍耕之垄上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善惊以远害,贪食而忘患,自其心矣 11.文段中孔子对弟子有怎样的劝诫?这使我们想起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禅提出的哪一条建议?(2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1216题。(13分)让人,乃众妙之门 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

9、。“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让人,对事业的

10、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叉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

11、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2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让人,乃众妙之门。 B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C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D让人,并不是懦弱。13选文第段中加点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2分) 14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16下面给出的三个论据,有一个不能

12、证明第段的观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3分)(1)是可忍,孰不可忍?(2)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3)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四)阅读选文,完成1721题(14分)大 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