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同步练习 01-1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696199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同步练习 01-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同步练习 01-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同步练习 01-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同步练习 01-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同步练习 01-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同步练习 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同步练习 0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同步练习情境导入在日本,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幕府统治中尤以德川幕府统治影响最深远。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优化训练119世纪中期日本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势力不断发展,表明了()日本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日本幕府封建势力壮大日本封建统治逐步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引起日本社会深刻变化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

2、能力。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势力不断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的出现严重冲击了幕府的反动统治,并动摇了其统治基础。答案:C2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佣着1000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2000两,也就是白米5000袋。5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A日本重农抑商 B资本主义萌芽C日本商业发展 D封建统治动摇解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前的社会背景。

3、从“黄金”、“白银”、“分店”可知考查的是当时日本的商业发展。答案:C3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答案:C4关于大盐平八郎起义表述不准确的是()A起义前全国范围的饥荒出现,骚动和抢粮仓事件不断发生B起义发生于183

4、7年的大阪C下级武士是这次起义的主力D起义挑战了幕府权威,显示了幕府统治的危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大盐平八郎起义是由下级武士发动和领导,广大农民积极参加的起义,农民是这次起义的主力军。答案:C5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其中“外部因素”是指()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强大C民族危机加剧 D倒幕运动胜利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辨析能力。A、B、D三项属于内部因素,C项民族危机的加剧刺激了日本的进步人士奋起改革,挽救民族命运,为外部因素。答案:C6向将军、大名提供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

5、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经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社会现状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自身政治地位解析:日本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经济实力雄厚,但政治上无权,因而采用出钱购买武士身份等手段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反映了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答案:D7“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5,而国际市场上却是115或116,也就是日本的白银价格比国际市场上要贵三倍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繁荣 B西方商人进行银元套购C国际金属货币增值 D外汇市场出现金融波动解析: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实行的是闭关锁

6、国的外交政策,直到1853年美国佩里叩关,日本的国门才被打开,因此A项错误;由于当时的日本基本不参与国际贸易,因此其货币价格的变动与国际市场无关,故排除C、D两项。答案:B81867年,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提出“奉还大政”和辞去“征夷大将军”职位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B保住幕府实际权力C趁机准备反扑武装力量D支持“王政复古”解析:A、C两项都是德川庆喜提出还政和辞去职位的目的,但最终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原有的权力。答案:B9“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这段材料中“草莽志士”主要是指()A中下级武士 B上层武士C大名 D民众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

7、,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体现的历史信息,诸侯、公卿等不能担当起纠合、举义之任。再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是中下级武士。答案:A10俄、日两国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较低B封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C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开明皇帝相互妥协解析:两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正是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发展不成熟。B项错误,两国都出现了社会危机;C项与史实不符合;D项与日本的情况不一致。答案:A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材料一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

8、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材料二商品经济的发展强烈地冲击着幕藩统治者。将军和大名的生活日益奢侈腐化,购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货币。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入困境。因此,中下级武士对社会现实相当不满。材料三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两个半世纪内,总共发生农民起义2 600余次,而18541867年间就占319次。有些起义提出了“改革世道”的口号。(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日本怎样的社会状况?(2)根据材料分析,上述社会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析:题目中给出的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武士的不满、下

9、层人民的反抗,这体现了当时幕府统治的危机。第(2)题,针对社会状况分析原因即可。答案:(1)美国打开日本国门,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民族危机加剧;中下级武士因生活状况恶化,出现反抗思想;下层人民反抗斗争加剧,幕府统治危机严重。(2)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方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中期日本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幕府腐朽统治社会矛盾尖锐。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开国的日本。材料二故余谓巧乎今之世,而欲明兵法,非兼取洋法不可。佐久间象山仁义之道,忠孝之教由吾开,器技之工,艺术之精取于彼。桥本佐内材料三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

10、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吉田松阴草莽崛起论材料四(1)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2)据材料二,归纳其中基本的政治主张,材料三的观点与之相比有何变化?原因何在?(3)材料四两幅图片分别反映哪一历史事件?二者有何内在联系?解析:第(1)题,要观察地图左上角的注释,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日本面临的形势。第(2)题,要结合由“开国”、“攘夷”到倒幕运动这一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材料三两种政治主张的不同及其原因。第(3)题,可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四所附图片加以判断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1)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日本,日本被迫接受美国的开港要求,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国内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倒幕派在西南强藩的组织下积极准备武装倒幕。(2)材料二主张在维护天皇权威和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富国强兵。材料三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政治,抵御外国侵略,实现民族振兴。原因:幕府的倒行逆施使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3)分别是1867年幕府的“大政奉还”和1868年的鸟羽、伏见战役。“大政奉还”只是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但实际上幕府依然控制国家政权,倒幕派决定彻底打垮幕府,伏见、鸟羽战役新政府军大胜,不久幕府统治被推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