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中外科学家》同步练习 01-1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696181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同步练习 01-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同步练习 01-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同步练习 01-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同步练习 01-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同步练习 01-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同步练习 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杰出的中外科学家》同步练习 0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杰出的中外科学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参考了八百多种文献整理总结了前人经验“搜罗百氏”,“采访四方”辞去了太医院的职务A、B、C、D、2.下列有关本草纲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文并茂的药物学专著 B、总结性的科学巨著C、推动世界医药学的发展 D、影响只在东亚地区3.下列有关本草纲目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 B、附有一千一百多幅药物图C、收录药方一万一千多个 D、全面总结了中国的医疗学4.李时珍被称为“医中之圣”的依据是A、写成本草纲目B、治好楚王儿子的病C、写成濒湖脉学 D、治愈民间疑难杂症5下列有关詹天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最早的官办留学生中的

2、一员 B、1881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生中的第一名C、回国时获得学位的两位留学生之一D、指挥马尾海战取得重大胜利的海军将领6.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坚持不用一个外国工程师,这是因为他A、“胆大妄为”、“不自量力”B、认为中国人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C、能“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地修成这条铁路D、对外国工程师持有偏见7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的突出贡献不包括A、发明“詹天佑钩”B、发明蒸汽机车C、创设“之”字型路线D、发明双头列车8. 对京张铁路表述不正确的是A、呈“之”字形路线 B、从北京到张家港C、是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完成的铁路D、“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

3、 9. 我们说李四光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其主要依据是A、他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 B、他担任了中国第一任地质部长C、他的研究方向是地质学 D、他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痕迹10.中国发现第四纪冰川的痕迹的意义是A、驳斥了中华文明从西方传入的论调B、为中国找到了石油和铀矿的分布规律C、为地震预报提供科学的依据 D、为新中国的地质事业奠定了基础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等大油田,这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支持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保证了国家的能源安全证明了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A、B、C、D、12. 李四光晚年仍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的一件大事是A、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 B、绘制中

4、国石油、铀矿分布图C、攻克地震预报难题 D、完善“构造体系”基本理论13. 1687年牛顿所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A、物理学第一次大综合的完成 B、万有引力的发现C、数学史上新纪元的开辟 D、光的“微粒说”提出14. 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所以他看得远 B学习和吸取前人的经验是很重要的C要想看得远,就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 D只要站在巨人肩上,就能够看得远15.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原因是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基础理论提出了迫切要求 前人研究奠定雄厚的基础 牛顿个人的伟大天才和巨大努力 同时代众多著名科学家协同一致,

5、通力合作A、B、C、D、16.下列关于牛顿科学研究经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物理学上的突出成就是完成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B、中年以后把研究的兴趣转向了政治、神学等问题C、晚年潜心于自然哲学与神学的研究D、他一生对科学研究充满了热情17.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他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18. 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由于他的A、相对论B、质量关系式C、光子理论D、量子理论19.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关系是A、狭义相对论是广义相对论的依

6、据B、广义相对论是狭义相对论的依据C、狭义相对论是对广义相对论的发展D、广义相对论是对狭义相对论的否定20. 下列关于科技与人们生活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科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B、科技发展促进人类精神文明C、科技进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D、科技是世界和平的根本保证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李四光是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卓越的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把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主一个共产主义者和卓越的科学文化战士的人生道路,凝结了本世纪中国一代知识分子上下求索、不懈奋斗的历程。他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

7、杰出代表,也是我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作为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一生坚持科学创新。他为研究古生物(字打不出来,在教材187页倒数第四行倒数第二个字)科分类所创建的十条标准,一直被中外学者沿用至今。他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奠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基础。他用毕生心血创立的地质力学,是一门地质学与力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他用系统论分析各种构造形迹之间的生成联系,探索构造体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提出了构造体系的思想。他强烈的创新意识、执着的创新态度和丰硕的创新成果,对我国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温家宝在纪念李四光110周年诞辰和李四光地质科学颁奖大会暨(扩编版)首发式上的讲话(1999

8、年10月26日)请回答:(1)据材料判断李四光的出生日期? (2)根据材料归纳李四光的主要贡献。(3)从李四光身上,你学到了什么?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爱因斯坦曾在1939年写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件中警告罗斯福总统,德国可能在制造原子弹,并提出美国也应制造原子武器。这一建议让他懊悔终生,并促使他致力于销毁核武器的运动。战后,他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进行了不懈斗争。 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

9、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爱因斯坦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的演讲请回答:(1)据材料一,爱因斯坦对核武器的前后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8分)(2)由此谈谈你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2分)(3)据材料二,爱因斯坦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谈谈你对人才的理解。(6分)三、问答题23.詹天佑和李四光在近现代中国科技史上有何突出成就?这些成就对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有何意义?24. 以李时珍、牛顿为代表概括比较16、17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的不同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不同特征的社会原因

10、。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ADDADBBBAA11121314151617181920BCABCDCCAD解析8. 答案为B 本题考查对京张铁路的了解。京张铁路八达岭地区地势险要,坡度较大,詹天佑设计了“之”字形路线,采用双头列车解决了火车上下坡的问题;在修建铁路工程时,詹天佑提出了“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到1909年京张铁路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全线通车,节省了28万两银子,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条不借助外国力量修建的铁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但京张铁路是从北京到张家口。17.答案为C 此题目考查的是世界科技文化史内容,跟本单元的知识吻合

11、。此题主要是依据教材的表述设计的。正确选项C基本是教材的表述,三个干扰项的设计能体现高考的意图,相对论和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是一个科学上很有意义的问题,选项A涉及到必修三专题七的内容,体现了学科内综合这一特点;选项D的干扰性比较强,能量、质量的转化是相对论的重要内容,这是爱因斯坦首先提出来的,而不是修正前人的结论。二、材料解析题21. (1)1889年10月26日。(2)为研究古生物(字打不出来,在教材187页倒数第四行倒数第二个字)科分类创建了十条标准,被中外学者沿用至今;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奠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基础;把地质学与力学相结合创立地质力学理论,提出了构造体系的思想,使中

12、国找到了石油,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3)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执着的创新态度。22. (1)由主张制造核武器到致力于销毁核武器。原因:爱因斯坦提议研制核武器为早日摧毁法西斯结束战争,拯救人类。美军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瞬间无数生命灰飞烟灭。随着战争结束,他害怕滥用原子弹会毁灭整个人类,所以主张销毁核武器。(2)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科技发展应更好地服务于人类。(3)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应用科学”,更要“关心人的本身”。一个人,如果光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而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他可能会利用自己掌握的自然科学危害人类,而且他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越多,对人类

13、的危害可能会越大。一个人,既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称为人才,才会对人类作出贡献。解析 此题要求学生据材料一判断爱因斯坦对核武器前后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由此谈谈对科技作用的认识。当今世界很不太平,核武器有扩散的趋势,这势必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人类应该坚持让科技服务人类。要求学生据材料二谈自己对人才的理解。此题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对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有积极意义。三、问答题23. 詹天佑的成就:修筑京张铁路,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解决了一系列外国人无法解决的难题。意义:京张铁路是中国第

14、一条不借助外国力量修建的铁路,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给藐视中国的列强以猛烈回击。李四光的成就:创立了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的理论;主张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测地应力的变化来研究地震。意义:根据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的理论,中国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论的帽子,支援了祖国的工业化建设,保证了国家的能源安全;关于地震研究的方法,为地震预报指明了方向。24. (1)不同特征:中国呈现总结性特征,以实用性、技术性为主,采用观察、亲身试验、经验总结等方法;西方呈现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以理性为主,采用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 (2)原因:政治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西方封建专制开始动摇,君主专制受到抨击。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西方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兴起并有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中国心学思想占统治地位,实行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