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习题1-1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3695954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浒传》习题1-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浒传》习题1-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浒传》习题1-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浒传》习题1-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浒传》习题1-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浒传》习题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浒传》习题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浒传习题一、课内双基1选出下列注音正确的一组()A绾(wn)头发 丫髻(hun) 跷蹊(q) 听禀(bng)B姓朴(pio) 朴(p)树 朴(p)刀 朴(p)素C定眼瞅(qi) 绰(cho)起 绰绰(chu)有余 箭疮(chung)D搅(ju)得睡不好 强弩(n) 蹙(c)眉 捉鳖(bi)【答案】B(A髻:j,C瞅:chu,D搅:jio,鳖bi)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无功而返烦恼草枯地阔造次B屁滚尿流消耗翻来覆去径奔C口是心非攧翻依草附木惶恐D瓮中捉鳖房檐红日衔山筵宴【答案】B(覆一复)3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组()A这厮又来作怪男性仆人B暗地教人出来接纳接待C走了一两日,绝

2、不见些消耗音信D小人只是这里剪径拦路抢劫【答案】A(厮:对人轻慢的称呼)4下列关于水浒传及其作者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集中而全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主要内容是描写北宋时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过程。B梁山起义的故事从南宋起就在民间流传,宋末之初龚开作的宋江三十六人赞记载着起义首领的姓名和绰号,元代大宋宣和遗事一书中已有“劫取生辰纲”“杨志卖刀”“刘唐下书”等情节,元杂剧中又存在许多水浒的故事戏,这些都是水浒传的成书基础。C水浒传一书成于元末明初,原书已散失,明中叶以后流传各种版本,常见是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D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和他的老师罗贯中,清

3、代金圣叹续写了后五十回。【答案】D(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罗贯中是他的学生;清代金圣叹作了评点,并删去繁本70回以后的部分,文字也有所改造)5下面对选文情节和通过情节所表现出来的李逵的性格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宿太公府打抱不平B大闹忠义堂轻信鲁莽C对质明真相嫉恶如仇D负荆愿受罚愚昧无知E戴罪救民女勇猛果敢【答案】D(应为“勇于认错”)6下面对选文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文章在刻画人物时,都是把李逵等人物放在错综复杂的事件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结论,而这些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如用李逵大闹忠义堂,来表现李逵轻信、鲁莽、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B

4、用对比、反衬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如文中的李逵和燕青,时时构成对比,用燕青的沉着冷静反衬李逵的暴躁,用燕青的机智、精细、儒雅反衬李逵的粗鲁、爽直。C本文写景不多,但作者善于在百忙的叙事中,腾挪出笔墨来描写景物,以衬托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如“是夜,月色朦胧”。D语言方面,采用当时民间的口头语,使读者如闻其声,由于语言通俗晓畅,被历代各阶层人士喜闻乐见。在语言浅显的基础上,使口语化与性格化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因而使整个作品显示了生动形象、绮丽华美的语言风格。如李逵的“哥哥,你说甚么鸟闲话”;“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这些口语表现了李逵的粗鲁、爽直。【答案】D(“绮丽华美”

5、不对)二、语段精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0题。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路上无话。直到忠义堂上,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当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大斧,揪下堂来。宋江大怒,喝道:“这厮又来作怪!你且说我的过失!”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有诗为证: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7给上段文字拟一个标题。_【答案】大闹忠义堂8找出

6、文段中写李逵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对刻画李逵性格的作用。_【答案】睁圆、拔出、砍倒、扯做、拿、抢、奔这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李逵的暴躁、鲁莽、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9上文中的诗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答案】是对上二段文字内容的总结,增强文章的艺术特色。10下面对李逵性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逵性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粗鲁。他和燕青来刘太公庄上借宿,一听说宋江抢了刘太公的女儿,不问青红皂白,马上就认定宋江“口是心非,不是好人”,足见其粗鲁。B李逵一回到梁山,不去质问宋江,便先砍倒杏黄旗,又要砍宋江,粗鲁至极。C不分析宋江是否有可能抢刘太公的女儿,就盲目和宋江赌头,更见其粗鲁。D燕青是个心细的

7、人,在文中是作为陪衬出现的,作者处处写他的细心,正是从正面衬托李逵的粗鲁。【答案】D(反衬)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赤脚医生蓝月赤脚医生是六七十年代的乡村医生。那时候都是泥路,遇上下雨天,农村人一般不穿雨鞋,光着脚走路,乡村医生也不例外,于是农村人称他们为赤脚医生。因路道不好,农村人生病一般都找赤脚医生,小到感冒、发烧、拉肚子,大到毒疮、扭伤、婆娘生孩子。苏小妹就是这样一位赤脚医生。她十三岁就辍学了,也不是笨,就是没心思读书。姑姑说,不读书你干啥?她说,我要跟你学医,当赤脚医生。就跟姑姑学起了医。姑姑给人看病,她忽闪着大眼睛在边上看。一天,姑姑出诊去了,留下她照看诊所。一位

8、母亲拉扯着一个脏不拉叽的孩子进来,孩子哭叫着死拗着劲,不肯进屋。苏小妹赶紧迎出去,原来孩子脑袋上长了一个毒疮,鸡蛋大,鼓鼓的,里面已化脓了,必须马上开刀。孩子怕疼死活不肯找医生。她笑着对孩子说,不一定要开刀的,你过来,我帮你看看,我只要用手一摸,你的毒疮就好了。孩子看着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小医生,将信将疑就走进去了。我用酒精帮你消消毒,一点都不疼,凉凉的很舒服。说着就拿一团酒精棉在毒疮上擦,噗,一股浓水就泚了出来,孩子还没感觉什么,她已经将伤口上好药包扎好了。孩子的母亲也傻眼了,背着孩子问她,你怎么弄的?她调皮地一笑,翻过掌心,原来食指和中指间夹着一片锋利的刀片。后来小孩子长毒疮都指名道姓要

9、苏小妹给治。姑姑笑着说,想不到你这丫头还真是行医的料。一次,姑姑带她去给一个农妇接生。产妇躺在床上疼得汗珠子噼里啪啦地掉,孩子就是生不下来。好不容易有动静了,一看,不得了,孩子脐带先出来了。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窒息死亡。最好的办法是剖腹产,可是剖腹手术要大医院才能做,现在送大医院已来不及了,姑姑也急得汗珠子噼里啪啦掉。苏小妹说,让我试试吧。 你?虽然姑姑满腹狐疑,但是事不宜迟,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点了点头。洗手消毒。苏小妹将右手小心地伸进产妇产道,使劲往上一推,咯吱,进去了。孩子终于降生了,但是脸色苍白,有窒息症状。她又赶紧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不久孩子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10、,无不向苏小妹翘起了大拇指。那年她十五岁,十五岁就成了颇有名气的赤脚医生,特别是接生。几年下来,经她接生的孩子不计其数。这次,她又成功接生了一名胖乎乎的男婴。男婴的奶奶抱着孙子直乐,突然看着身材凹凸有致的苏小妹问:闺女你多大了?二十了。不小了,你别光顾着替别人接生孩子,自己的事情也该考虑一下了。苏小妹脸一红,还早哩!其实她心里有一个人关在牛棚里的李大头。李大头参加过抗日战争,立功无数,却放掉过一个日本兵。在那个敏感时代,这问题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了。李大头自己也觉得有罪,心甘情愿认打认罚。因为在战场上负伤瘸了一条腿,李大头快四十了还是孤家寡人一个。她经常给李大头送吃的,浆洗衣服。村人都说这个苏小

11、妹当赤脚医生当傻了,别人看见李大头都躲得远远的,她倒好,一个黄花大闺女,和个通敌间谍纠缠不清。话传到姑姑耳朵里,面对姑姑的质问,苏小妹说我觉得大头不是坏人,他放那个日本兵一定是有隐情的。慌得姑姑赶紧捂住了她的嘴,你这不知轻重的丫头,可不敢瞎说。大队支书也给她做工作,说别为了一个坏分子毁了自己的前程。她抬手把乌黑的发辫甩到背后,挺了挺胸说,为了解放他废了一条腿,立了那么多功,就算有过也抵消了。他要是出不来,我给他送一辈子牢饭。说到做到,她真的把铺盖卷搬到了李大头家。嫁给李大头后,赤脚医生被罢职了,跟着农妇们下田种地。看着累得一歪一倒的苏小妹,李大头心疼得直淌泪。她笑着说,瞧你个大男人,就这点出息

12、啊?放心吧,你老婆不是豆腐捏的,别人能干我也能干。没多久她就把农活干得有模有样了,不过队里还是把她调去当赤脚医生了。大队新换的赤脚医生不太在行,村里怨声载道,都念叨着苏小妹。后来李大头不但被平反了,基于抗战立过功,还享受了干部待遇。村里人都咂着嘴说苏小妹,当年你寻死觅活要嫁给李大头,原来你长着前后眼啊!她笑了,正了正肩上的药箱说,我没长前后眼,但是我相信好人有好报。(选自小小说月刊2013年第3期有删改)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开头交代赤脚医生产生的时代和行医的特点,让读者对赤脚医生有初步的了解,也反映了农村落后的医疗条件。B小说叙写了姑姑带苏小妹去给人接生

13、的情节。面对孩子脐带先出来的情况,姑姑借机考验苏小妹,让她独自接生。C小说运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李大头的故事,简单勾画了李大头的形象和性格,有助于侧面衬托苏小妹的美好品行。D小说结尾叙写李大头被平反,享受到干部待遇,村里人对苏小妹倍加羡慕。由此可以看出,苏小妹是一个有远见的人。E小说标题“赤脚医生”意蕴丰富,一方面指主人公是一位能救死扶伤的医生,另一方面指主人公能治疗人心灵的疾病。【答案】AC(D.“有远见”理解不准确。根据文意,这一结尾表现了苏小妹的善良、纯朴。B.“姑姑借机考验苏小妹,让她独自接生”理解错误。根据文意,姑姑是在自己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才答应让苏小妹试着接生的。E。“能治疗人心灵的疾病”于文无据。)12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