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课件2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695876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骚(节选)》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离骚(节选)》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离骚(节选)》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离骚(节选)》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离骚(节选)》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骚(节选)》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节选)》课件2(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离骚(节选),写作素材积累,美文佳作欣赏,第5课,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诗海探珠,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 荒郊一望欲销魂, 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

2、沉、落寞的思想情绪。,【思考】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基础自主学案,“错”通“措”,措施。,“圜”通“圆”,文中指,圆形的凿孔。,“离”通“罹”,遭受。,“反”通“返”,返回。,“伏”通“服”,保持。,“章”通“彰”,明显,显著。,“虽”通“唯”,只。,名词,常法,常规,动词,揣度,推测,量词,表示次数,动词,修饰,名词,这里指高洁的品行,动词,修造,通“唯”,只,即使,虽然,连词,“而”,表并列,连词,连接两个并列成分,介词,因为,介词,把,使动用法,使屈,使抑。,为动用法,为而伏,为,而死。,使动用法,使高。,使动用法,使长。,为动用法

3、,为悲伤。,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形容词作动词,看重。,形容词作动词,爱好,崇尚。,工于取巧。,境遇困窘,不得志,走投无路。,以之为。,无所用心的样子。,改变措施。,流放或死亡。,修长的样子。,六、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 _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_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_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_ 步余马于兰皋兮 _ 既替余以蕙 兮 _,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七、名句默写 制芰荷以为衣兮,_。不吾知 其亦已兮,_。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_,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_。佩缤 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_,岂余心之可惩?,集芙蓉以为裳,苟余情其信芳,芳与泽其杂糅兮,将往观乎四荒,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 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 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人。学识 渊博,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推崇 “_”,曾任左徒,辅佐怀王, 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 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美政,(2)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因此后人把“楚辞”的体载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_”,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风骚,2资料链接 (1)楚辞体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

5、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_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2)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_”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文心雕龙,兮,九、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如何理解“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句诗? 【提示】 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

6、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句话有何含意? 【提示】 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

7、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3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 【名师点拨】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

8、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多方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此并不矛盾。,4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名师点拨】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

9、“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楼主 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有人说他这是一种“宗国”思想,你同意吗? 沙发 同意。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战国后期的“合纵”“连横”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矛盾争斗,因为它们都是周王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他们

10、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进而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中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并非是抵御外国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细剖深析,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来吾道夫先 路”“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对于屈原出于宗国观念的尽忠报国,存君兴国,不少古人本是看得很清楚的,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为的是楚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板凳 不同意。不能否认屈原的爱国意识。我们现在与屈原的时代,相距上千年,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

11、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施行政策,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思维、观点以及胸怀世界的气度。那个时候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如焚,奔走呼号,这不是爱国的表现还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神吗?,三楼 屈原怨世疾俗,抒发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而且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人民大众的情感。读屈原作品,我们始终感觉到诗人往往将自己的安危、荣辱、生死于不顾,整个精神都担系着祖国的兴败衰亡、人民的艰难生活。这种精神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正因为他的这种感情不是私情,所以才能流芳千古而不泯灭。,写

12、作素材积累,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离骚这首诗大体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的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随堂练笔 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你熟悉的一处风景,表达自己的欢快心情,100字左右。,1课内素材开发 用诗铸就爱国华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

13、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理想”、“坚强”、“爱国主义”、“坚守”等有关话题写作中。,2鲜活素材速递 坐经济舱是否因美国欠钱 9月15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芮成钢和刚刚上任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达沃斯现场的一段对话引起不少网民热议。

14、 据爱国者总裁冯军等多名与会者描述,当日芮成钢主持达沃斯分论坛时用英文调侃骆家辉,问他坐经济舱来参会是否有意在提醒“美国欠中国钱”,并顺势引入论坛第一话题:美元贬值和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资产影响。这个玩笑的幽默效果让不少现场观众大笑。 而骆家辉的回复也很“机智”,他表示,作为政府官,员,不管是其领事馆的官员还是北京大使馆的,也包括总统的内阁成员,一般的规则就是坐飞机时坐经济舱。 适用话题此则材料可用于“价值观”、“勤俭节约”、“权力平民化”、“公平与民主”等有关话题写作中。,读屈原 梁 衡 薄暮冥冥,我在昏黄的灯 光下一遍又一遍地读你的 涉江。心灵的底片便 慢慢地烟染上一层层殷红, 渐深的暮色也

15、仿佛笼上一 层悲戚的色泽。那神奇 瑰丽的想象连同汨罗江畔 孤独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美文佳作欣赏,这是一篇百读不厌的千古名篇。每次阅读,总有一种感动淹没我的心。你也如横空而过的一颗流星,闪烁着凄凉的美丽,划过我的心空。曾在一个落寞而寂寥的深夜,入梦般的想象一颗孤独的灵魂在汨罗江畔或是高峻蔽日的深山之中伴随着自己高远的理想怎样孤独的漫游。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鸣。但你只将凝聚着的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从自己的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颤动于笔尖,化为一篇篇瑰美绮丽的文字,流芳千古,此刻,你的足音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寒露沾襟的今夜,走向我阅读的今夜,走向我审视自己灵魂的今夜!依旧是那阵秋冬的绪风,依旧是那般凄寒,你是否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在汨罗江畔执着地守望,守望着能回到祖国,再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那么,又会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恰好是从激越走向安详;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从绚烂走向平淡;那么,你真的走得一路安详吗?你那伟大的思想及远大的理想都随滔滔不息的汨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或许,我们只能在那空濛浩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