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案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3684741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案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一、实施背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焦点与核心;讲求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注重学校内涵建设已成为众多职业院校的共识;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成效已成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衡量教育办学质量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技能型人才。据此,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职业能力。二、建设目标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的认知领域可以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学生的认知

2、也是按上述几个层次发展的。因此,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样要遵循学生个体发展的认知规律。无论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职业道德的养成,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阶梯式的前行过程。据此,学校在多年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我校实际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将企业标准前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育,学生根据自己意愿分方向技能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实施过程在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及就机械制造行业各工作岗位的要求,我们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

3、有良好思想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掌握机械加工技术车工操作、焊工操作和数控操作,并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并制定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中构建的机械加工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根据培养方案,学生三年学习期间,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依次进行基本技能入门、基本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入门、专业技能提升、技能拓展等五个阶段的学习,把专业知识通过递进式的技能实训项目逐渐渗透到岗位能力中,通过四个模块,从而使教学过程与就业岗位之间实现“零距离”对接。重构课程体系,以机械加工技术能力为核心,以技能优先为原则,突出

4、应用性、实践性的要求,重新设置课程、统一课程标准、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坚持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前提,注重实践课程的开发、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这种课程体系的重构,旨在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不同素质学生自身职业规划和不同机械加工技术职业岗位的需求。“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即按照人才培养递进规律将学生在校三年划分为基本技能入门阶段,基本技能提升阶段,专业技能入门、提升阶段,校企合作生产实训阶段和专业技能提升、拓展阶段(顶岗实习)五个相互关联的阶段。第一年学年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钳工、车工基本操作技能;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细化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的车工、焊工

5、、数控技能,第二学期与校内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产品意识和车工、铣工、数控等操作技能,第三学年学生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进一步对专业技能进行提升和拓展。从而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专业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四、条件保障学校在大力加强教学改革,丰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积极构建由三方合作机制、三重保障机制、三环培养机制三部分组成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以确保“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1、三方合作机制。三方合作机制是指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之间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如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与企业

6、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构建、师资进修培训、实训基地共建、顶岗实习、毕业分配、技术研究、技术服务、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了广泛合作,从而获得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如富士康集团鸿准模具有限公司等与学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宝鸡强劲工贸有限公司与学校建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三重保障机制。三重保障机制是指通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双实”基地、实施“双证书”制度等措施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如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规定专业教师都需要定期下企业调研、进修、培训、锻炼,结束后要根据相关要求撰写调研报告、进修体会等,以增加教师对企业、社会状况的了解,提高

7、自身的职业水平。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通过政府支持、学校配套,校企联合、产学合作,政府与学校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建立了9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多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既有政府与学校合作共建的公共实训基地,也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3、三环培养机制。三环培养机制是指通过技能实训、生产实践、顶岗实习等三个环节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其中,技能实训环节主要是指通过开展校内实训,提高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扎实的基本技能和某一方面的专项技能;而生产实践环节则主要是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生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团结

8、合作、创新创业的精神等;顶岗实习环节主要是通过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熟悉企业环境,感受工作氛围,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促进了产学合作的深入,推动了学校教学基本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为“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五、建设成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应性,学生素质明显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学校的声誉也逐步扩大。具体情况如下: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才培养模式分方向,给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描绘了清晰的蓝图,明确了完

9、整的学习目标,每个学年甚至每个学期都有奋斗的方向,而且呈现阶梯递进特征。学生入校的第一堂课就是入学教育,重点介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及历届同学因此获得的巨大成就,并邀请往届毕业生现身说法,让学生摆脱高考“失败者”的阴影,既看到了希望、增强了自信、获得了动力,又明确了三年学习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协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注入强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或考取相关证书后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2、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方向

10、,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计划明确要求实行毕业证书与技能证书双证书制度,毕业生100%取得了职业技能中级证书,大部分学生取得了中级电工证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协会、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获得了良好成绩。具体情况见表1。表1 近三年参加省、市技能大赛获奖情况表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省级技能竞赛学生获奖情况序号选手姓名参赛专业(项目)获奖等次班级时间指导教师1徐林装配钳工三等奖机10492012年马少宇2王森装配钳工三等奖机10492012年马少宇3马宝运焊工三等奖机10502012年伍红军4吴小勃车工一等奖机11512012年杨晓瑾5赵伟东车工二等奖机10472012年赵金波6贾文凯数车三

11、等奖机10502012年张岩7张阳波车加工技术一等奖机加11532013年赵金波8杨小州焊接技术二等奖机加11512013年伍红军9陈国祥焊接技术二等奖机加11512013年伍红军10张新远数控车加工技术三等奖机加11532013年曾小康11张永超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三等奖机加11532013年张岩12李恒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三等奖机加11532013年张岩13王 毛焊工二等奖机加12542014年伍红军14安凯博焊工二等奖机加12542014年伍红军15李佳伟数控车工二等奖机加12542014年曾小康16杜康康普车二等奖机加12542014年赵金波17张恒数控车工三等奖机加12542

12、014年曾小康18侯立凡数控铣工三等奖机加12542014年张岩19张维博普车三等奖机加12542014年赵金波3、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实施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第一年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年安排6个月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技能提升;第三年开展为期12个月的顶岗实习,由企业分配具体岗位,在生产中提技能型。校企“零距离”对接,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了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4、毕业生需求旺盛、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由于毕业生适合社会需求,学生的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社会的高度评价。许多知名企业愿意长期接收电子专

13、业的毕业生,近三年来企业我校进行的专场招聘中,该专业供需比都在1:2以上,就业率为100%,学生的平均月薪为2368元。5、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大多数都从事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经过23年的工作经验的积累,许多毕业生都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基层管理骨干。23年后,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月薪都在4000元以上,相当一部分同学月薪在5000元以上。六、体会与思考 通过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14、、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应该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以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教育必须逐渐提高,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且各个阶段应认真落实到位,避免流于形式。3、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项整体工程,全校应充分挖掘、整合学校有利的教育资源,齐抓共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技能型人才培养,从涉及的内容看,有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从涉及的部门看,有教学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因此,只有各部门认识到位,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将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方能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