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5月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3676086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5月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5月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5月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5月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5月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5月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5月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化学试题注意事项:本试题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总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Cl:35.5 N:14 S:32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生紫烟包含了物理变化。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北宋沈括用胆矾炼铜的过程属于置换

2、反应C. 唐末五代时期丹学著作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黄、雄黄台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描述的是丹药的制作过程D. 古剑沈卢“以济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折断”。济钢为钢铁。【答案】C【解析】【详解】A“生紫烟”是指香炉峰的水受热在液态和气态间的两态变化,是物理变化,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胆矾为CuSO45H2O,形成硫酸铜溶液后,加入铁质器皿中。铁置换出铜,为置换反应,B项正确,符合题意;C“以硫黄、雄黄台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是火药的制作过程,而不是丹药,C项错误,符合题意;D结合前后语境,“济钢”“柔铁”均为铁的合金,而济钢用于刀刃,比较硬,为钢铁,

3、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2.化学实验操作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抹布盖灭B. 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C. 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要不断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D. 浓碱液滴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不慎打翻的燃着的酒精灯,应用湿的抹布盖灭,使其余氧气不能接触,正确,不选A;B、金属钠着火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燃烧更剧烈,所以不能用泡沫灭火器,应该用沙子,错误,选B;C、给液体加热要均匀加热,或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正确,不选C;D、浓

4、碱可以腐蚀皮肤,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酸性很弱的硼酸,正确,不选D。考点:实验事故的处理3.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利用公式进行误差分析。称量时,物品与砝码颠倒,在使用游码的情况下,物品称少了,溶质的质量m偏低,c偏低,符合题意;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说明有部分溶质

5、没有转移到容量瓶中,容量瓶中溶质的质量m偏低,c偏低,符合题意;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溶解之后的操作中需要往容量瓶中加水,所以原理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带来影响,不符合题意;定容时,俯视刻度,液面在刻度线以下,V偏小,c偏大,不符合题;定容后,再补加水相当于稀释,c偏小,符合题意;综上符合题意为,本题答案选A。【点睛】使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时,如果是左物右码,则m(物品)=m(砝码)游码;若物品与游码颠倒,则m(砝码) = m(物品)游码,有m(物品)= m(砝码)-游码。如果使用到了游码,称量的物品质量偏小;如果没有使用到游码,则没有影响。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碳酸氢钠固

6、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充入足量二氧化碳B. CuCl2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加入过量氧化铜粉末,过滤C. SO2中含有SO3杂质:通入饱和Na2SO3溶液,洗气D. CO2中含有HCl杂质: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洗气【答案】B【解析】【详解】A固体碳酸钠不和CO2反应,A项错误;B通过调节pH,使FeCl3中的Fe3水解生成Fe(OH)3沉淀,从体系中分离,而CuO与溶液中的H反应,起到调节pH的作用,且不引入杂质。过量的CuO不溶于水,与Fe(OH)3一同过滤除去,B项正确;CSO2会和Na2S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NaHSO3,应该使用饱和NaHSO3溶液,C项错误;DCO2会与Na2

7、CO3溶液反生反应,生成NaHCO3,应使用饱和NaHCO3溶液,D项错误;本题答案选B。【点睛】分离提纯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饱和溶液有:(括号中的成分为杂质)CO2(SO2、HCl),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SO2(HCl),使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Cl2(HCl),使用饱和食盐水。5.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仪器或试剂都能用到的是( )A. 铝热反应(铝热剂、镁带、氯酸钾、蒸发皿)B. 钠的焰色反应(氯化钠溶液、盐酸、铂丝、蓝色钴玻璃)C. 中和热的测定(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酒精灯)D. 制取氢氧化铁胶体(饱和FeCl3溶液、NaOH溶液、烧杯、胶头滴管)【答案】A【解析】【

8、详解】A铝热剂发生反应铝热反应,需要使用到镁条和氯酸钾引发,而蒸发皿中盛有少量的沙子承接掉下的红热的金属单质,A项正确;B钠的焰色反应观察颜色时,不需要使用到蓝色钴玻璃,钾的焰色反应需要蓝色钴玻璃观察颜色,B项错误;C中和热的测定中并不需要酒精灯,C项错误;D制备Fe(OH)3胶体,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而不是滴入NaOH中,若直接滴入NaOH中会直接生成Fe(OH)3沉淀,D项错误;本题答案选A。6.下图是某同学用 500 mL 容量瓶配制 010 molL-1NaOH 溶液的过程: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A. 1 处B. 2 处C. 3 处D. 4 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天平

9、称量应是左物右码,现在是左码右物,错误;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的下端应在刻度线下边,错误;读数应平视,不能仰视,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7.下列分离方法不合理的是( )A. 用分馏的方法,可从石油中得到汽油B. 提取溴水中的溴,可用加入乙醇萃取的方法C. 只含有泥沙的粗盐,可通过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提纯D. 除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用加入足量铁屑过滤的方法【答案】B【解析】A、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故A说法正确;B、乙醇易溶于水,不能用乙醇作萃取剂,故B说法错误;C、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因此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

10、行提纯,故C说法正确;D、加入铁屑,发生Fe2Fe3=3Fe2,达到除杂的目的,故D说法正确。8.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A. 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B. 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 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 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NO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产生NO2,气体颜色加深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冷却NO2气体,NO2部分转化为N2O4,气体颜色变浅,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错误;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

11、体,SO3会变为液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物质颜色不变;加热氯化铵晶体,物质分解产生HCl和NH3,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明显颜色变化,错误;C木炭吸附NO2气体,发生的是物理作用,物质颜色变浅;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正确;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品红被氧化产生无色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发生反应,溶液变为血红色,错误。考点:考查物质变化与现象的判断的知识。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 分液操作时,分

12、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答案】D【解析】【详解】A蒸发时,不能直接蒸干,当只有少量液体时用余热蒸干,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目的是测馏分的沸点,因此要将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分液操作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防止从一个出口流出,造成分离不完全;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选择有机萃取剂时,对密度没有要求,如萃取溴水中的溴时,萃取剂可以选择密度比水大的四氯化碳,亦可以选择密度比水小的苯。D项错误,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点睛】萃取剂的选择需

13、满足: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10. 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B. 步骤(2)需要用到分流漏斗C. 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D. 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 A。步骤(1)中出现不溶性物质和滤液,因此需要过滤装置;A正确;B操作中出现有机物和水层,进行分液操作,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B正确;C从水溶液中得到固体,需要蒸发结晶,需要用到蒸发皿;C 错误;D有机层混合液中需要进行分离,采用蒸馏方法;D正确;考点

14、:考察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11.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B. 在溶液中先加盐酸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含SO42-C. 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D. 某气体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证明该气体是Cl2【答案】B【解析】A、Fe3+遇KSCN会使溶液呈现红色,Fe2+遇KSCN不反应无现象,如果该溶液既含Fe3+,又含Fe2+,滴加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则证明存在Fe3+但并不能证明无Fe2+,选项A错误;B、在溶液中先加

15、盐酸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含SO42-,选项B正确;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成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Na+颜色反应为黄色,但并不能证明无K+,因为黄光可掩盖紫光,故K+颜色反应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后观察,选项C错误;D、某气体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证明该气体是Cl2,也可能是二氧化氮等具有氧化性的气体,选项D错误。答案选B。12.设NA为阿伏加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4g分子式为CnH2n的烃中含有的CH键的数目一定为2NAB. 1mol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为22.4LC. 1mol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的电子数为NAD. 0.1molH2S分子中含氢离子数目为0.2NA【答案】A【解析】A、有机物中一个氢原子只能形成一个共价键,因此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