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赤壁赋》(苏教)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675155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赤壁赋》(苏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赤壁赋》(苏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赤壁赋》(苏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赤壁赋》(苏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赤壁赋》(苏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赤壁赋》(苏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赤壁赋》(苏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福州外国语学校 林老师 教材分析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是理解上的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诵读要领,熟读并背诵全文;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句子,如“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渺渺兮予怀”等句子。【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交流探究,体会作者遇

2、到挫折后体现出来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讨论,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2、体会本文用语巧妙、极富哲理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理解文中所含的人生态度和语言的哲理意义;2、学习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特点。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你才高八斗,却无端受屈、含冤入狱,接着又遭到贬谪,你会怎么做?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还是逢人哭诉,祥林嫂式的絮絮叨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轼的赤壁赋。这篇文章

3、,是苏轼在遭受“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的第三年初秋所写。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是如何应对人生挫折的。二、作家作品:1、苏轼及“乌台诗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但以苏轼的影响为最大,他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实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做地方官。新法实行得很有成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

4、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害他坐牢。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后来又被贬到黄州,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没有实权。于是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边造了一间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偶尔也去爬爬山,划划船。赤壁赋就是他在游了赤壁(事实上不是三国中的赤壁,而是赤鼻矶)以后写下的,同时期的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

5、,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因而文章特别适合吟诵。3、写作背景。这篇赋写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五年( 1082 )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被贬的起因,是谏官李定、舒禀、何正臣等人从苏轼的诗作里摘出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名,告发他反对新法,结果苏轼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作者因内心愤慨不平,借助诗文以抒发感慨。赋中所流露的“人生无常”的悲哀和旷达心情,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表现。同一时期,苏轼还写了一篇绝妙的小品文赤壁记,可以作为说明材料。出示投影:赤壁记苏轼 黄州少西,山麓半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

6、所,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时曹公败归华容,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使纵火,则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 今日李秀才来相别,因此小舟载酒,饮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坐念,孟德、公谨,如昨入耳。适会范子丰兄弟来,遂书以与之。题解:此文又名给范子丰兄弟,是一篇绝妙的小品文。苏轼被贬黄州后,曾多次游赤壁矶,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赋、文。三、理清文章思路本文构思缜密,形散神聚,表现了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请具体理清作者的感情思路。明确:这篇赋,主要通过主

7、客对话阐述了作者在失意之中对人生的见解。开头寥寥几笔勾勒出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白风清、天水相连的景象,并抒发了作者对此景象的感受。其次写在优美的景色中“饮酒乐甚”“扣弦而歌”“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使长期过着谪居生活的作者内心惊动,为主客对话作好了铺垫。接着以“苏子愀然”“问客”,引出一场关于人生意义的论辩。一主一客其实都是作者的独白,反映了他陷于苦闷而又希望摆脱苦闷的矛盾心理。“客曰”,是作者借客人之口表达自己在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悲苦心情。第四段,文章以“苏子曰”引出的一段话,是针对上文“客曰”反映的悲苦思想而言的,这正表达了作者要求摆脱悲苦思想的愿望。“苏

8、子曰”表现了作者对世事有超然的态度,这种态度深受庄子人生哲学的影响,不为生死、得失、荣辱、毁誉所累,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以自我排解。最后,客人转悲为喜,以醉后“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作结,一方面写出了“清风”“明月”“江上”之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欲借酒力以消除胸中块垒之情。感情梳理:乐江上泛游,感情由平静到高昂悲饮酒放歌之乐引出客人悲凉的箫声悲主客问答引出人生短暂之感乐苏子超然于世的情怀乐客转悲为喜,主客畅饮四、文本解读1、分析第一段:(1)情景设置:配乐,展示苏子泛赤壁的画面;学生朗读课文。(说明:文章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秋江夜游图。将学生的思维带进泛舟

9、游赤壁的优美意境之中)(2)本段以写景为主,请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朗读。写景的三组对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3)四人小组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用优美的语言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请一个学生描述。明确: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波浪不起。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来源:学科网(4)这样的美景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朗读出来)明确: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乐)2面对同样的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主与客的感情有何不同?让学生齐读第二段(主乐客悲。

10、)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1)找出表现苏子快乐的句子,朗读并背诵。明确: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客之悲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明确: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展示客吹洞箫的画面。3全班齐声诵读第三段。客面对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他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风”,其缘由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再加以概括)明确:无枝可依英雄安在人生无常(悲)4在优美的音乐中全班齐声诵读第四段。(1)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子是如何说服“客”的? (请学生

11、回答)(即事而议,自然之理)明确: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阐发观点。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人生是可以永恒存在的。从“物各有主”来提出要顺其自然。(2)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明确:乐观旷达的人生观。五、对比鉴赏1、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是同期之作、同题之作,请同学们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明确:相同:(1)二者写作时间都是1082年。(2)都取材于赤壁之风光和赤壁之战的故事。(3)都运用了写景、抒情、议论三者相结合的表现方式。(4)景物都以“江、月”为主。不同:(1)写作体裁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赤壁赋是以文为赋。(2)景物描写不尽相同,尽管都写江月,但念奴娇赤壁怀古

12、描写的是“大江东去”的长江水非凡的气魄,勾勒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三国古战场特定的险要地形,体现了作者豪放的情怀。赤壁赋描写的是清风与明月交织、白露与水色辉映的幽美辽阔的美景,自然美景与悠扬的音乐声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3)思想感情有异。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咏史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结尾的思想较为消极。虽然有“一尊还酹江月”的豪情,却没有摆脱掉“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空幻与悲哀。赤壁赋中作者将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将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通过“变”与“不变”的哲理思辨显示了豁达乐观的情怀。2、比较阿房宫赋与赤壁赋,说说二者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明确:

13、相同:两篇文章都呈现出由骈到散的倾向,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不拘格式,属于散文式的赋。都具有“体物写志”的特色。不同:(1)思想内容方面,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于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导致的灭亡结果,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表现了杜牧忧国忧民的情怀。赤壁赋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苏轼内心的感慨,表达了豁达乐观的情怀。(3)形式上,阿房宫赋多用四六句的骈文形式,赤壁赋则沿用了骈文的主客问答形式。六、课堂总结本文通过主客问答、水与月的譬喻,探讨人生与宇宙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复杂矛盾的心情。既流露了一定的消极情绪,又表达了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因此学习本文,应做到全面、公正地赏析。 教学反思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