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项脊轩志》(苏教)-1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674645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项脊轩志》(苏教)-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项脊轩志》(苏教)-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项脊轩志》(苏教)-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项脊轩志》(苏教)-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项脊轩志》(苏教)-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项脊轩志》(苏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项脊轩志》(苏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脊轩志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校 韩晶 教材分析在明代散文中,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艺术珍品。作者叙写了当年的书斋,回顾了自己青年时代刻苦攻读的生活和志趣,引出自己同祖母、母亲及妻子“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全文形散神聚,文淡情浓,极具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2、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过程与方法目标】1、 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2、 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

2、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对故居亲人的眷恋;2、 领会细节,把握课文“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2、领略本文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坦,悱恻动人的散文艺术之美。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查阅资料,查阅“表”的文体特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中国的亭台楼阁无数,然而能够载入史册,流传千古的,往往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黄鹤

3、楼是美的,因为它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慨叹;醉翁亭是美的,因为它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情趣;滕王阁是美的,因为它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趣。项脊轩虽是一间不起眼的小阁子,但项脊轩志却成为经典名篇,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项脊轩,进一步品读这篇课文,了解其中真味。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走进作者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

4、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归有光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

5、散文影响很大,本单元的登泰山记(姚鼐)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2、解题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即借写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表达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3、读准字音脊(j)葺(q)垣(yun)楯(shn)偃(yn)兀(w)籁(li)迨(di) 爨(cun)庖(po)妪(y) 婢(b)妣(b)姊

6、(z) 阖(h) 笏(h)扃牖(jingyu)4、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个书房、两种感情、三个女人。2、 品读记物“一间书房”部分。(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一句是什么句式?答:判断句,用来判断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具有什么属性或属于什么范围的句子。译文中,能翻译出“是”,相关内容一定做谓语。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表判断的词有:也,用“,也”的句式,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用“者”“也”表示,其句式为“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用“者”表示,句式

7、为“者,”,如“陈轸者,游说之士”;用“是、乃、为、即、则、非、亦、必、诚、皆、本”等词语表示,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用标志,直接用主语和宾语组合,如“七略四库,天子之书”。(2)“室仅方丈”中“方丈”一词是何意思?答:“方丈”是一丈见方的意思,也就是平方丈。这个词也另外用来指佛寺或道观中主持住的房间,并借以指寺院的住持。(3)“使不上漏”、“雨泽下注”和“以当南日”中“上”“下”“南”几个方位词的用法是否相同?答:“上”“下”是名词做状语,意思是“从上面”“向下”;而“南”还是名词,做定语。(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包含什么文化常识?答:“三五”表示“十五”。古人记时,

8、往往以两个数字的乘积表示应有的数量。再如“年方二八”,表示为十六岁。“桂影”指月影,神话传说,月中有桂花树,所以用桂代月。(5) 探究一:一间书房。作者是怎样描写项脊轩前后变化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书房怀有怎样的情感?修葺前: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破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阴暗(又向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修葺后: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幽雅宁静(借书满架,桂影斑驳,万籁有声,庭阶寂寂)。作者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天的读书生活;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陶醉于,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小屋的客观环境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可喜的情

9、感。作者在这里得到的是读书乐(板书),感受到的是环境美(板书)。小小书斋,给作者带来无限乐趣,借书满架,可见作者是好学之人,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三史,用五种颜色笔圈点史记。作者在项脊轩中冥然兀坐,静静地思考,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希望在学业上有新的收获。作者所记叙的读书画面,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哪个词语体现了这种静:“万籁有声”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声响”,与“万籁俱寂”相比,这是以动写静,比如诗词中体现这种手法的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作者在这里以动写静,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白天小鸟啄食、静,夜晚、“明月”“半墙”烘托。“桂树”“班驳”描绘,表现作者心境的恬静,

10、闲适。四、课堂总结: 第一部分,作者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幽静的环境,快乐的读书生活,给作者带来无限的乐趣。这种可喜与下文的可悲之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五、布置作业: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识: 略。2、 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1、 请同学带上真挚的情感,再读课文第2-5段。具体研读“三位亲人”部分。倾注了作者的深情的还有他的三位亲人:先妣、先大母、亡妻2、请研读写三位亲人的部分,作者写了三位亲人哪些事,找出来,分析在归有光的笔下,她们分别是怎样的人,品味归有光对她们的感情。(分组分任务,自由朗读一遍,3分钟思考,再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组长做好记录,整理

11、)想起阴阳两隔的亲人,归有光何其悲痛啊!首先是先妣: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1)先妣是怎样的一个人?问寒问饥,关爱子女,慈母心肠。补充:老妪仅是一个奶妈,先妣却“抚之甚厚”,还有,“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一句,非常感人,一个下人对主子的一言一行,记忆犹新,而且还每每提及,可见先妣在她心中的地位,可见她是多么感激先妣对她的恩德。先妣不仅是个慈爱的母亲,也是一位善良的主子。教师总结:归有光八岁丧母,虽然他已经记不起母亲的音容笑貌,但母亲在他心中永远是最美丽的。

12、清人林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2)先大母先妣是一位慈爱的母亲,那么先大母呢?“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祖母有一天来看我,对我说:“我的儿啊,很久都没看到你的身影,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房间里,太像一个女孩子了。”疼惜、宠爱、明责暗赞。“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句话是说,祖母关门而去,喃喃自语:“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人考取功名了,这孩子长大,就可以有指望了”老奶奶对孙子的功成名就充满着希望。(提问:请问能否把“阖”字改成“关”字?还有这话为什么不当

13、着孙子的面讲?明确:不能把“阖”字改成“关”字,“阖”有轻轻关上的意思,说明祖母怕打扰孙子用功。这话不当着孙子的面讲是因为怕给孙子太大的压力,孙子已经很用功了;写老祖母喃喃自语,更表现她的话发自内心,更见其期望殷切,情真意诚。)关切、喜悦、伤感(怕自己见不到)“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不一会儿功夫,老祖母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的上的。”这一句话进一步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期望和鼓励。勉励、期待(望孙取得功名、光宗耀祖)3、幼年的作者缺少了母爱,而少年的他却得到了祖母的疼惜,

14、这种疼惜体现在哪里?这疼惜中又有与慈母不同的感情,这是什么感情?殷切的期望之情教师总结: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几句话语、几个动作将老祖母对孙儿及其疼爱、关切、望孙成龙之情写得淋漓尽致。4、想起慈母,归有光是“泣”,而提到“大母”则“长号不自禁?”这是为什么? 这份伤痛只是对祖母的怀念吗?(提示:请联系归家家族变迁及归有光自身的人生际遇)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愧对先人的伤痛原来的归家曾经是官宦之家,家族显赫,但到归有光一代,家族已经败落得不成样子了。这时的归家当然渴望有一个能够支撑门户、重振家声的人物出现,而归有光自幼饱读诗书,天资聪颖,9岁能文,祖母自然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归有光身上,归有光也以振兴

15、家族,光中耀祖为己任。但命运弄人,科场不利,18岁的归有光还没有中得科举(此时写作此文前四段),直至35岁才中举。但这已经是他妻子去世以后的事了,归有光补写这篇散文的时候正处于命运的打击中,心情很悲怆。我们理解这篇散文中归有光的内心伤痛,有必要联系这整个的经历。所以,这份伤痛中至少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大家庭的颓败衰落、混乱离析,使他不无遗憾与惆怅(“凡再变矣”)。(2)幼年早慧却遭遇科举不利、怀才不遇、功名未成的现实,这是难以承受的。(3)祖母的期望,他的家庭、辜负祖母的期望给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多方面的感受合在一起,共同构成归有光的内心伤痛的重要内容。于是当作者瞻顾遗迹,回想当年祖母的殷切希望,又怎能不长号痛哭呢?亡妻所谓“红袖添香夜读书”,妻子的到来给常年孤寂的项脊轩带来了欢笑声,给归有光带来了美好的回忆。5、夫妻间的感情如何,何以见得?“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