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出师表》(人教)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673488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出师表》(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出师表》(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出师表》(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出师表》(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出师表》(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出师表》(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出师表》(人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师表阜阳市 郭老师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出师表是传统名篇,文质兼美。它是本单元继隆中对之后的又一篇课内文言文。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全文语言质朴真切,措辞深浅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似从作者肺腑涌出。【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够背诵文章的重点段落;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

2、标】1.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2.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3.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相互;4.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2、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2.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3.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4.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

3、葛亮的政治主张;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我先把诸葛亮的情况,主要是诸葛亮写出师表时的情况,简略地介绍一下。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

4、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二、课前预习:1.文体知识: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这是因为孔明之作,持论贤明通达,行文情浓义明,因而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圭臬(gu ni),作文的楷模。2.作者简介:诸葛亮(

5、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3.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诸葛亮的事吗?三、预习检测:崩殂( c)猥( wi )自陛下(b)恢弘(hng )妄自菲(fi )薄(b)以遗陛下(wi)驽钝(n)陟(zh)罚臧(zng)否(p)裨(b)补阙(qu)漏四、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

6、节奏和相关的字音。五、学习第一段: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段,理解重点字词。崩殂:古指帝王的死。疲弊:人力疲劳,物力缺乏。诚:实在。秋:这里是“时”的意思。盖:发语词,大概是。殊遇:特别厚待。于:给。开张:扩大。以:目的连词:用来。恢弘:发扬扩大。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以:表结果连词:以致。2.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先帝开创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物资缺乏,这实在是到了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外舍生忘死的原因,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别厚待,想要报答给陛下的缘故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的听

7、取意见,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而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忠臣进谏的道路。3.整体感知: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不利因素);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有利条件)由此提出“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的建议。第一条建议:广开言路。六、学习第二段:1.男生齐读第二段,理解重点字词:陟罚臧否:表扬、惩罚、善、恶。异同:偏义复词,侧重于“异”。忠善者

8、:尽忠做好事的人。昭:显示。平明之理:公平严明的治理。2.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宫廷里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标准)不应当有差别。如果有做坏事、触犯法令以及尽忠心办好事的人,应当交给各主管部门决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造成宫廷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3.整体感知: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第二条建议:严明赏罚。目的: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七、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学习第三段:1.女生齐读第三段,理解重点字词:良实:善良的人,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是以:因此。以遗:用来留给。愚:古时自称,我

9、。以:拿。裨补:补救。广益:更多的益处、成效。2.借助注释翻译课文:译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贤良诚实的大臣,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我以为宫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更多的好处。三、学习第四段:1.教师泛读第四段,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晓畅:通晓,精通。行阵:队伍,指军队。优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2.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译文: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对军事精通熟练,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曾称赞他有才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可以拿

10、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部队团结和睦,把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安排得当。四、学习第五段1.齐读第五段,学生理解重点字词:亲: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所以:“的原因”。痛恨:痛心遗憾。计日而待:计算着时间而到来。指为期不远。2.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哀叹和痛恨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而且能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五、整体感知: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

11、这三段是怎样衔接起来的?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作者先举荐贤臣再引教训,从正反历史教训中得出,只要亲贤远佞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过渡自然,条理清楚。六、学习第六七段:1.教师范读第六七段,学生理解重点字词:躬:亲自。于:在。苟全:苟且保全。闻达:闻名做官。以:因为。卑鄙:身份低微。以:拿。由是:因此。驱驰:快跑,喻奔走效劳。有:通“又”,表余数。夙夜:早晚。托付不效:托付的事情不能完成。不毛:部长草木。三军:全军。庶:希望。攘除:排除,铲除。而:表顺接连词。职分:职责本分。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2.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译文:我本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希求

12、在诸侯面前获得显贵。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十分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之时接受重任,在危机患难的关头受到委托,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21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寸草不生的荒凉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室的江山,回到旧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

13、帝和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3.整体感知:第六七段分别写了哪些事情?第六段:(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2)叙“三顾草庐: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第七段:(1)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2)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目的。(4)补笔。七.学习第八九段:1.学生齐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效:任务。不效:没有成效。慢:怠慢、疏忽。以:用来。彰:表明、显扬。咎:过失。咨诹:询问。察纳:观察采纳。不胜:不尽。感激:感发激动。涕零:流下眼泪

14、。2.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译文:希望陛下交给我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重任,如果不能取得成效就治我的罪,用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建议,就应当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并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自己多加考虑谋划,(向他们)询问治国的正确道理,明察、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的追念先帝的遗诏中的旨意。(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离开陛下远征,面对着这篇表章,我泪流满面,不知说了些什么。3.整体感知:第八段作者写了哪三方面的事情?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小结: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八、课堂拓展: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收二川:收东川西川;排八阵:摆设八阵图;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三顾:三顾茅庐;东和:东和东吴;北拒:北拒曹魏。九、板书设计 (见课件)十、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