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习题3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3670446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习题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同步测控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

2、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御:抵御B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靠近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吝啬D则牛羊何择焉 择:选择解析:选D。择:区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D项,均为介词,用。A项,像;如果。B项,在;对。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孟子“善于诱导,善于论辩”特点的一组是()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无以,则王乎然则废衅钟与不识有诸

3、是心足以王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A BC D解析:选D。不是孟子的话;是对齐宣王的询问,不能体现孟子的“善辩”。4下列对文章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不会不知道他们的事,但孟子意在劝说齐宣王行仁义称“王”,而不是靠武力争“霸”,所以推说不知而转换了话题。B当宣王问“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时,孟子回答得简短肯定,不容置疑,这样就一下子激起了宣王探究的兴趣,为下面进一步劝说打开了局面。C孟子引用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宣王不忍杀生,有恻隐之心,而这正是“仁”的开端。但这故事是孟子临时虚构的,所以他委婉地说“闻之胡曰”。D孟子在这里提出的“保民

4、而王”,实质上就是他一贯提倡的“仁政”思想,后面孟子先后用“不忍”“推恩”“反其本”等说法对此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解析:选C。错在“临时虚构”。二、语言运用5(2012山东济宁二次质量检测)有人建议废除现在大陆通用的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并提出了三个理由:简化汉字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比如“爱”字,繁体字“愛”里有个“心”,简化后成了“无心之爱”;现在很多人用电脑输入,再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所以不能再说繁体字难认难写,不利于传播了;现在台湾地区依然用繁体字,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 下面是针对第一个理由提出的反驳,请参照这一示例,从第二、第三两个理由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反驳,要

5、先写出一个反问句,再简述反驳的理由。 示例:“爱”字里有心就真有爱了吗?一个人有没有爱心,不在他怎样写字,而在他怎样做人。答:_答案:(示例)用电脑打字就不用先认先写了吗?文字是否难认难写,不在使用什么工具,而在文字本身的繁简。用了繁体字就能使两岸统一了吗?两岸能不能统一,不在写字用简用繁,而在思想感情是否和谐一致。6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概括相关信息,给“微博”下个定义。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twitter。限制为140个字符以内;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网民主动访问

6、,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作者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与QQ相比,QQ的信息只能个人查看,而微博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QQ的信息只是发给某个人或个人群组,而微博上的信息是发送到整个平台的。答:_答案:微博是具有严格的字数限制,作者信息能即时送达用户首页,信息可以自动获取(或发送至平台)并被搜索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平台。课时作业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觳觫(h s)恻隐(c)庠序(yn) 豚(tn)B忖度(cn d) 邪侈(ch)孝悌(t) 衣帛(y)C庖厨(po ch) 商贾()莅临(l) 赴愬(s)D便嬖(

7、bin b) 褊小(bin)挟持(xi) 胡龁(h)解析:选C。A项,庠应读xin;B项,度应读du;D项,便应读pin。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为长者折枝B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盖亦反其本矣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赴愬于王解析:选B。“抑”不是通假字。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A。都有“推及”的意思。B项,连词,表修饰;介词,用。C项,不得已;没有用来的办法。D项,动词,看见;介词,表被动。4对下列句子的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王坐于堂上(“于堂上”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

8、谓语之后)B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C臣闻之胡龁曰(“之”后面省略了介词“于”)D将以衅钟(“以衅钟”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解析:选D。本句是省略句,“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二、阅读理解(2011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

9、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

10、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

11、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解析:选B。渝:改变。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解析:选C。A项,介词,到;介词,与,跟。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C项,均为连词,那么。D项,用于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2、;结构助词,的。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省刑罚,薄赋敛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齐国百姓,公之本也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 BC D解析:选A。说的是齐国百姓现在的处境,均说的是齐桓公在内政外交方面落实管仲建议的具体措施,并非直接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说的是关心百姓疾苦,说的是对百姓减少刑罚赋税,是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均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

13、礼义。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解析:选C。管仲对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并没有“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而是提出了如何称霸天下的政治主张。9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译文:_(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译文:_(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译文:_解析:(1)句中的两个“以”均作介词,用;“惧”“止”均为使动用法,其后省略了宾语。(2)“改”即成语“朝令夕改”之“改”。(3)“若”,表假设;“霸王”做动词,成就霸王之业;“本事”即“根本之事”。答案:(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3)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