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进阶练习(三)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669876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进阶练习(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进阶练习(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进阶练习(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进阶练习(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进阶练习(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进阶练习(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进阶练习(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进阶练习一、单选题1.1416世纪的西欧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是指( )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运动 A.B.C.D.2.对哥伦布到达美洲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和评价。下列反映欧洲殖民主义者立场和观点的是( )A.发现了“新大陆”B.开辟了“新航路”C.证实了“地圆学说”D.找到了“无主地”3.“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沿亚非利加南岸,逾好望角,达印度,回航以归欧洲。” 在填写的航海家应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二、材料解析题4.大航海时代 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1405

2、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材料一郑和船队哥伦布船队规模最多200艘,最少62艘第一次3艘,最多17艘船种各船分别负责指挥、运粮、运兵等任务第一次一艘旗舰,2艘轻快帆船配备配有水手、船师、工匠、医生、翻译、武装人员第一次航行带了约15个月的食物材料二郑和船队每到一地,都要先向当地的国王、酋长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赠送珍贵的礼品,然后用所带的瓷器、丝绸、麝香、铁器和金属货币,交换各国的珍珠、宝石、香料及珍禽异兽,还同当地人分享中国的历法、图书、冠服、乐器、度量衡器、种植技术等。陛下应该下决心让他们成为基

3、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毫无疑问,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量可观的棉花哥伦布航海日志(1492年11月12日)材料三许多国家在郑和访问后,都于明朝建立起邦交和贸易往来,部分国家的使团甚至搭乘郑和的船只来“朝贡”。有一次随船队到中国的各国使臣竟达1200余人。满剌加、苏禄、浡泥的国王还亲自到中国朝见明朝皇帝,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其中苏禄和浡泥国王在中国期间不幸病逝并葬在中国。1519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着600人、17匹马、10门大炮到达墨西哥,

4、用三年时间征服了富庶的阿兹特克帝国。金字塔、庙宇和王宫都被夷为平地,拆下的石头被用于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楼和教堂。阿兹特克人也因杀戮和感染欧洲人带来的病毒而大量死亡。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解体了,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人的宗教、语言、文化和政府。问题:(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5.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

5、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 材料一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材料二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是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

6、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 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大国”的不同途径。(2)英国人究竟凭借什么敢于对抗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百年的西班牙? (3)你认为成为一个大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结合材料二回答,英国的异军突起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答案】1.A2.D3.B4. (1)水平1:能从材料中提取深层信息 郑和船队无论在航海技术还是规模上都远超哥伦布船队,由此也可以看出其背后的支持力度和国家实力的差距。 水平2:仅从材料中提取表层信息 郑和船队无论是从船只大小、船队规模和配备来

7、看,都要优于哥伦布船队。 其他答案:仅复述、摘录材料中的信息 郑和船队最多有200多艘,而哥伦布船队最多只有17艘。 (2)水平1:能较完整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郑和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交流文化,方式是和平与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 水平2:仅能指出部分的不同之处 郑和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方式是和平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获取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 其他答案。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与材料、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水平1:能对中西方两种模式作深刻反思 从现实利益的角度看,西方的做法使自己加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

8、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中国古代的朝贡贸易秉持厚往薄来的传统,郑和船队的远航活动没有使中国得到类似的“收益”。但是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的殖民政策不但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也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的做法却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实例,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水平2:仅强调现实利益角度 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评分项二:史实与材料 水平1: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 水平2: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或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水平3:没有使用信息和史实 评分项三:论述 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

9、论证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水平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组织 水平1:叙述成结构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5. (1)前者凭借赤裸裸的财富掠夺;后者通过商业贸易。(4分) (2)先进的政治制度,发达的工商业,海盗精神,优越的地理位置。(2分) (3)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上的吸引力,军事实力,内部凝聚力等。把握机遇,抢占先机,打破旧的价值观念。(4分)【解析】1.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的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世纪到16世纪的西欧是人被发现的时代”指的是文艺复兴的

10、兴起,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世界被发现”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故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政治方面,与题意无关,排除;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 2.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欧洲殖民主义者疯狂鼓吹对外扩张,占领殖民地。“找到无主地”,殖民者理所当然地成了美洲新发现土地的主人,这正是殖民者所期待的。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排除ABC。故选D。 3.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11、,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好望角是由航海家迪亚士发现的,好望角是非洲最南端的一个海角,当时迪亚士把它命名为“风暴角”,后来被国王命名为“好望角”,迪亚士的航海时期是1487年,并且他没有到过欧洲,达伽马既到过好望角又到过印度,所以排除A项,选择B项;哥伦布没有到达过非洲,所以排除C项;麦哲伦航海时期是1519年,是16世纪初,不是世纪之交,所以排除D项。故选B。 4. (1)本题考查郑和船队与哥伦布船队的不同之处,考查学生准确获取、提炼概括材料信息并得出重要历史结论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的郑和船队旗舰船体比较及其表格中两者的规模、船只任务、人员等不同,认识郑和船队在航海技术、规模

12、远超哥伦布船队;进而得出不同的国家支持力度和国力不同决定两者的差异的重要结论。 (2)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和行事方式的差异,考查学生分析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郑和船队每到一地,都要先向当地的国王、酋长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用所带的瓷器、丝绸、交换各国的珍珠、宝石、还同当地人分享中国的历法、图书、冠服、乐器、度量衡器、种植技术等”、“决心让他们成为基督徒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分析比较、概括归纳两次远洋航行不同的目的,即前者为宣扬国威、交流文化,后者指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在理解上述材料信息的基础上概括

13、、比较两者行事方式的差异,即前者为和平互利,后者是侵占和掠夺。 (3)本题考查对中西方在处理外部世界事务与文化差异的不同模式的认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信息及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综合三则材料信息,认识和理解中西方在处理外部西部事务和文化差异上所采取的不同的模式及其产生的不同影响;据此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从产生的原因、历史作用和深远影响等角度评价、认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模式:包括从现实利益的角度看,西方的做法使自己加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中国古代的朝贡贸易秉持厚往薄来的传统,郑和船队的远航活动没有使中国得到类似的“收益”。但是从全球发

14、展的角度看,西方的殖民政策不但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也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的做法却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实例,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5. (1)本题考查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大国”的不同途径,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由材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进行比较即可。 (2)本题考查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地理位置分析归纳。 (3)本题考查对大国崛起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强大谈认识。由材料二不难概括出:把握机遇,抢占先机,打破旧的价值观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