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命运》教学设计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669794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挑战命运》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挑战命运》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挑战命运》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挑战命运》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挑战命运》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挑战命运》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战命运》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挑战命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交际能力训练目标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3围绕话题“面对不幸”,联系张海迪和其他人的事例,谈谈如何向张海迪学习,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二、汉语知识训练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残疾、时光、短暂、嬉笑、按捺不住、督促、发作、乃至。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下列句子的运用。(l)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2)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3能用本课所学的汉字“款、复、磨、参、强、毅、暂

2、、揪、督”组词、书写、使用,逐步掌握识记汉字和用汉字组词的规律。三、德育渗透目标1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幸的事,所以我们要勇敢地面对不幸,要用坚强的意志去战胜不幸。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不幸,战胜不幸。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教学时间:7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你喜欢运动吗?当你看到残疾人行动不便时,你会为他们感到惋惜吗?本课讲述的就是张海迪因病致残,她勇敢地面对不幸,乐观地生活的故事。二、阅读课文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记下来问老师,直到读懂为止。提倡在小组中采用合作互助的阅读方式,先自己阅

3、读,然后和同学交流,深入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时,要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张海迪勇敢面对不幸,乐观地生活。老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例如:1张海迪是一个怎样的人?2张海迪在五岁之前是怎样度过的?3得知自己的伤势后,张海迪表现得怎么样?4每当病痛折磨时,张海迪是如何做的?5张海迪为什么只能在家中学习?6张海迪是如何学习英语的?7张海迪做了哪些社会工作?三、讨论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在小组中学习讨论,分配学习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合作学习。2在小组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问题的答案。各组可以讨论相同的问题,也可

4、以讨论一两道题,然后互相交流。3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课文的情况。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也可以由老师提问,各小组的同学回答。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4抢答教科书上的课文练习。由学生自己主持,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抢答的题多,回答得正确。四、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老师可以抽查学生进行朗读,适当帮助其纠正读音的错误。课文朗读,可以采取领读和抽读相结合、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形式,争取使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对于学生的发音错误,教师要有耐心,慢慢帮助他们解决。五、布置作业口语作业:熟读课文。

5、书面作业:写一写张海迪是如何与疾病作斗争的。第二课时一、听力训练1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听力练习”。2老师把课文改编成听力短文,重点突出张海迪勇敢面对不幸,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笑对人生的主题。在听力训练上,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听力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说出老师改编课文的地方;听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能够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即可。二、说话训练1复述课文。每位同学在小组中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尽可能做到完善。复述课文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直到他们能够基本上讲出课文的内容。2进行朗诵比赛。(1)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要表达出张海迪的顽强不屈的思想

6、感情。(2)小组代表参加朗诵比赛,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出色,评出优胜小组。3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课文分为四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第三自然段为第二段,第四至第八自然段为第三段,第九至第十自然段为第四段。请学生总结各段的意思。张海迪是我国著名作家张海迪意外患病致瘫张海迪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张海迪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笑对人生。课文讲述了张海迪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赞扬了她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战胜不幸的精神。三、布置作业口头作业:熟练地复述课文。书面作业:写一写张海迪是怎样面对不幸的。第三课时一、用搭配法学习词语第一步: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词语;第二步:分析与所学词

7、语搭配的必要成分;第三步:设计情景运用词语。例如:代替师:疼得实在厉害时,张海迪会怎么做?生1:她会猛揪自己的头发,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师:大家从“代替”的意思中,可以判断它经常和哪些词语搭配。生2:经常和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搭配。例如:代替战友值班、代替他去。师:能不能用“代替”来造句呢?生4:我去不了,让她代替我去。生5:-座新桥,代替了这座旧桥。发作师:张海迪的病为什么非常难治?生1:因为病情反复发作。师:“发作”的意思是什么?生2:就是“突然暴发”。师:“发作”搭配的词应该是名词。大家能不能试着进行搭配呢?生3:病情发作、反复发作、旧病发作。生4:他的风湿病又发作了。生5:病情

8、一发作起来,他就疼痛难忍。二、用替换法学习句子用替换法学习句子,先明确句子格式的意义和用法,然后让学生结合实情,替换句中的两部分内容进行练习,从而熟悉句子格式。例如:师:疼得实在厉害时,张海迪会怎么做?生1:她会猛揪自己的头发,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师:“代替”是指用一种物质代替另一物质。比如:他将代替我去。生2:我可以代替我有病的弟弟去参军。生3: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的作用。三、布置作业1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造句。2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字词练习”和“句子练习”。第四课时一、导入谈谈眼睛的作用。然后提出问题,如果眼睛有病,看不清了怎么办?引出换眼角膜可以治疗眼病。下面我们就来

9、看看课文中的琳达为什么反对把母亲的眼角膜捐出去。二、阅读理解课文1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1)“我”为什么而悲痛?(2)医生来“我们”家干什么?为什么父亲同意了?(3)“我”为什么对父亲的决定特别气愤?(4)父亲是怎样劝“我”的?(5)“我”为什么把父亲接来同住?(6)父亲有什么愿望?(7)从父亲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回答问题。(1)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学生口语能力差的班级。(2)在小组中做准备,学生自由提问和回答,获得完善的答案。(3)在小组中做准备,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答对者记分,

10、并获得提问权。3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课文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为第二段,第六至第七自然段为第三段。请学生总结各段的意思。失去母亲“我”十分悲伤父亲同意捐赠母亲的眼角膜,并劝说“我”理解父母的行为父亲决定死后也捐出所有完好的器官。本文讲述了“我”失去母亲后十分悲伤和父亲为了救治他人而不顾“我”的反对,决定捐赠母亲的眼角膜,并表示自己去世以后,也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的故事。赞扬了父母无私救助他人的奉献精神。三、朗读课文要求每位同学在小组中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老师可以抽查学生进行朗读,帮助学生纠正读音的错误。学生口语较差的班级,可以由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或跟录音读,

11、最终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老师领读时,要按正常语速读,要求发音清楚、停顿得当,以利于学生整句模仿读,直到学生能够看着课文自己读。四、布置作业口头作业:熟读课文二。书面作业:写一写“我”失去母亲的悲痛之情。第五课时一、听力练习把课文改编成一篇听力短文,突出“我”父母为了救助他人而愿意无私捐赠自己所有器官的主题。听后做练习,回答问题。二、说话训练1复述课文。每位同学在小组中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直到他们能够基本上讲出课文的内容。2进行表演比赛。(1)分小组作准备,由一位同学扮演琳达,一位同学扮演父亲,一位同学扮演医生,尽可能用自己的言语和动作来表现课文的内容。(2

12、)各小组参加比赛。然后由学生自己评价,评出优胜小组。三、布置作业口头作业:熟练完整地复述课文。书面作业:写一写父亲为什么愿意捐献母亲的器官和自己的器官。第六课时一、汉字学习分析汉字结构,找出部件(构字的单位),分析它们在构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功能,并用它们来构成新字。1对本课的重点汉字进行分类。左右结构的字:款、强、毅、揪。上下结构的字:复、参、暂、督。半包围结构的字:磨。2形声字:揪、督、暂。二、学写汉字1教学时,主要应加强部件组合练习,让学生先分析汉字的部件,然后联系以前学过的汉字,找到部件相同的字,得出其中的构字、表音、表意规律。2用日字底、广字头、提手旁组汉字,然后组词,看谁组得多。3字形

13、比较。磨摩折磨、磨刀 观摩、按摩揪秋揪住 秋天疼痛疼复、心疼 痛苦、心痛三、用情景法学习词语第一步: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词语;第二步:设计情景运用词语。例如:完整师:琳达为什么反对捐赠母亲的眼角膜?生1:她说:“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师:“完整”的意思是什么?生2:就是“没有损坏或残缺,全部保留着”的意思,例如:完整的句子、完整的家具、完整的形式。师:大家结合平常的生活、学习用用看。生3:语音室的设备很完整。生4:他们完整地写出了这句话的意思。生5:民族文化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四、布置作业1用所学的汉字部件组字。2用所学的词语造句。关于口语交际活动第七课时一、真实交际口

14、语交际是汉语学习的最终目的。要在已学课文和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话题,联系真实情境进行表达。这一节课应该完全脱离教科书进行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讨论、交流、表演等。老师给出情景,要求学生做准备,并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进行表达。不知道的词语可以问周围的人或老师,也可以绕开不说,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可以先让口语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示范,然后每个人在小组中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或一个人讲),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补充完善。最后由每个小组的同学向全班进行汇报。二、口语交际1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交际活动”。2结合本课的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进行表达。情景1:你遇到过不幸吗?如果遇到过,你是怎样对待的?情景2:当别人遇到不幸时,你应该怎样帮助他(她)?三、反思、总结全课的学习,布置作业1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是否完成交际任务,有何不足。2总结本课的学习,肯定成绩和进步,从方法上提出值得注意的方面。3布置作业。(1)完成课文一课后练习的“写作练习”。(2)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按照教科书中的提示,自学词语。阅读课文一,读懂意思,把不懂的词语、句子挑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