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研(详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3667992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研(详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研(详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研(详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研(详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研(详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研(详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研(详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丹参( Sabia miltiorrhiza Bge) 是唇型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国家药典(2005 年版) 归纳丹参的功效为“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脾肿大,绞痛。”从古到今,丹参都是最为常用的活血祛瘀药物之一 ,同时也在其他方面有显著的作用。,主要化学成分,脂溶性,水溶性,丹参酮I 丹参酮A 丹参酮B,丹酚酸 原儿茶酸 原儿茶醛,主要药理作用,1 抗血小板聚集 2 抗菌消炎作用 3 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 4 抗肿瘤作用 5 抑制纤维化 6 抗溃疡作用 7 抗肝炎病毒作用,1抗血小

2、板聚集,血小板聚是造成急性冠脉事件(心肌梗死、心源猝死)的主要原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参与因素。丹参中的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以丹酚酸A、丹酚酸B作用最强。,返回,2抗菌消炎作用,丹参的抗菌消炎作用应用十分广泛,研究证明,总丹参醌对金葡菌具有抑菌作用;丹参醌具有较强的抗菌力, 在抗菌作用的筛选中, 具有抗溶血性链球菌以及抗人结核杆菌的作用。临床实践中,丹参在抑制结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 ,抗感染治疗 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效果。 研究发现,丹参酮抑制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反应中产生氧自由基,可能是其抗炎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3、,返回,3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组织再灌注时造成的微血管和实质器官的损伤主要是由活性氧自由基引起的,这已在多种器官中得到的证明。在缺血组织中具有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酶类合成能力发生障碍,从而加剧了自由基对缺血后再灌注组织的损伤。 丹参酮A 对出血性休克再灌注后的损伤有肯定的保护,可能与它能清除组织中的氧自基、抑制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游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破坏、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及抑制树突状细胞等作用有关。,返回,4抗肿瘤作用,丹参酮是丹参中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 ,丹参酮类有着广泛的菲醌结构是细胞毒作用的基础,其中菲环结构与DNA分子相结合,而呋喃环、醌类结构可产生自由基引起DNA 损伤,抑制肿瘤

4、细胞DNA 合成。它与传统化疗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杀伤肿瘤细胞,而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为正常细胞,对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且少有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返回,5抑制纤维化,丹参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已广泛用于抗肝、肺、皮肤、肾等纤维性病变 。丹参酮A对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通过抗自由基过氧化损伤,促进损伤肝细胞的修复,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胶原合成,促进病理沉积胶原的降解,抑制HSC 活化而抗纤维化 。,返回,6抗溃疡作用,丹参抗溃疡作用机理并不单一,而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其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慢性溃疡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溃疡疗效。 临床上常见的各种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均有显著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返回,7抗肝炎病毒作用,丹参能改善肝脏微循环、疏通肝内毛细胆管淤积、降低肝纤维化程度,还能抗氧化,提高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强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作用。丹参一方面能对肝损伤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能有效推迟和减轻缺血后在灌注引起的不可逆的肝损伤 。,丹参及其提取物治疗心脑疾病、肾功能衰竭,保肝,抗肿瘤,抗菌消炎, 抗纤维化,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等方面具有积极而确切的疗效,同时丹参还具有副作用少、药源广、价格低等优势,易于在基层广泛使用。丹参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还有待于更深入研究探索,从而提高了其使用范围和药效的发挥。,结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