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概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3667489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针灸治疗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针灸治疗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针灸治疗学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针灸治疗学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学概论(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各位同学!,针灸治疗学概论,针灸治疗学的概念,针灸治疗学是阐述针灸治疗疾病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本理论和经络、腧穴、刺灸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一节 针灸治疗作用,针灸治病原理: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病的目的。 治疗作用: 疏通经络 扶正祛邪 调和阴阳,治疗作用疏通经络,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灵枢刺节真邪“上空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解结”就是疏通经脉,使脉道通畅,气血畅行。,实热:针刺,如高 热,针大椎、 外关等 经络闭阻不通 虚寒:艾灸,如胃 寒,灸中脘, 肾阳虚灸关元,治

2、疗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祛邪:面瘫初期(放血) 操作方法 扶正:面瘫后期(艾灸) 祛邪:面瘫初期(泻合谷、太冲) 补泻手法 扶正:面瘫后期(补足三里、三 阴交),治疗作用扶正祛邪,补法:气海、关元、命门、 肾俞、足三里 腧穴作用 泻法:委中、水沟、十 宣、合谷 补泻的四因素 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治疗作用扶正祛邪,治疗作用调和阴阳,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泻其有余 阳盛高热:委中放血、针外关 阴盛寒凝:阴陵泉、丰隆 (针或灸) 补其不足 阴虚阳盛:太溪、照海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阴盛:关元、命门 (益火之原,以消阴翳),癫证:补申脉、泻照海 补泻不同

3、 (补阳泻阴) 狂证:补照海、泻申脉 (补阴泻阳),治疗作用调和阴阳,脏病取腰背的背俞穴(阳部) 穴 如:咳嗽、哮喘取肺俞 位 阳痿、遗精取肾俞 不 腑病取胸腹之腹募穴(阴部) 同 如:胃痛、腹泻取中脘 遗尿、尿闭取中极,治疗作用调和阴阳,第二节 针灸治疗原则,包括:针法、灸法或针灸并用; 补法、泻法或补泻兼施。 举例: 针刺,清热化湿,治疗急性泻痢 天枢 艾灸,温肾健脾,治疗慢性泻痢,补合谷、泻复溜可以发汗 例2 泻合谷、补复溜可以止汗 补照海,泻申脉治疗失眠 例3 泻照海,补申脉治疗嗜睡,治疗原则举例,治疗原则,清热与温寒 补虚与泻实 治神与守气,灵枢经脉:“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灵枢九

4、针十二原释 热则疾之 :“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 手法轻巧快速 寒则留(温)之:“刺寒清者,如人不欲 行”深刺而久留针,原则之一:清热与温寒,热则疾之: 高热刺大椎、外关浅刺疾出 咽喉肿痛点刺少商出血 寒则留之: 风寒湿痹,留针候气或艾灸 寒凝脏腑,烧山火或艾灸,清热与温寒举例,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苑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灵枢禁服:“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原则之二:补虚与泻实,虚则补之单式补法、复式补 法,穴性属补(关元、 足三里) 实则泻之单式泻法,复式泻法, 穴性属泻(太冲、十宣),补虚与泻实,

5、陷下则灸之属补的范围 大肉陷下: 关元、足三里 阳气暴脱,内脏下垂:灸百会、神阙 苑陈则除之(泻)络脉瘀血的病证,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闪挫扭伤:委中放血,刺络拔罐 腱鞘囊肿,小儿疳积:点刺放液,补虚与泻实,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难经六十九 难:“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脏腑、经络虚实不明显或兼有,脏腑、经络本身气血逆乱,取本经穴或(原穴或五输穴),补虚与泻实,原则之三:治神守气,治神:一是在针灸施治前后注重调治病人的精神状态;二是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医者专一其神,意守神气。 患者:镇定情绪,消除 医患两方面 紧张,树立信心 医者:专一其神, 意守神气,守气:指经气,经络

6、之气,也称“真气”,是经络系统的运动形式及其功能的总称。 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守神也即守气。 灵枢刺节真邪:“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治神守气,守气,医者治神守气 诱发经气,加 速气至,促进 患者意守感传 气行,气至病所 影响因素:病人体质,敏感度,取穴准确性,针刺方向、角度、深度,行针强度,补泻手法等因素有关。,第三节 经络证治,经络证治是以经络学说为主要依据的辨证论治方法。 经络辨证 辨证归经 辨位归经 经络察诊 经穴望诊 经穴触诊 经络电测定 知热感度测定,经络辨证,灵枢卫气:“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 灵枢官能:“察其所痛,左右上下

7、,知其寒温,何以所在。”,1、辨证归经,临床表现:何经病证(是动病、是主 所生病) “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手太阴肺经 舌本强痛足太阴脾经 舌干嗌干足少阴肾经,2、辨位归经,前额痛(鼻炎、五官病)阳明 经合谷、内庭 侧头痛(偏头痛、中耳炎) 少 阳经外关、足临泣 后枕痛(颈椎病、枕大神经痛、落枕)太阳经后溪、昆仑 巅顶痛(高血压)肝经太冲,3、经络察诊 经络望诊,经络望诊(经络现象) 上肢内侧前缘出现红线(皮下出血线)肺经 下肢内侧后缘出现脱毛肾经(泌尿生殖病) 上肢外侧上缘、下缘丘疹、水疱、疮疖大、小肠经(肠梗阻),脏腑病经络传导体表(反应区、反应点) 循经按压

8、(爪切、扪按、撮理)疼痛、敏感、麻木、寒凉、灼热、肿块、结节、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物)何种病变,3、经络察诊经穴触诊,穴位按压压痛、敏感、麻木、迟钝、舒适、皮下组织隆起、结节、松软、凹陷多见于特定穴 膀胱俞下结节、隆起膀胱结石 阳陵泉下条索状物肝胆道病变 阑尾穴压痛阑尾炎,3、经络察诊经穴触诊,3、经络察诊经络电测定,经络(穴)“良导点”(导电量高、电阻低),一般常测定原穴、井穴或背俞穴。,良导络健康检测分析表,一经或他经2万欧姆以上 病态 一经导电量他经1/3以上实性病变 一经导电量他经1/3以上虚性病变 左右同名经导电量相差1倍左右失衡,经络电测定,知热感度测定,多用井穴、原穴或背俞穴(用线

9、香或发热器) 偏高(时间长,超过正常值1/2)功能减退,虚证 偏低(时间短,不足正常值1/2)功能亢进,实证 用穴位探测仪测定穴位的温差较客观,第四节 针灸配穴处方,一、选穴原则:局部近取 邻近取穴 循经远取 辨证选穴 随症选穴 二、配穴方法:按部配穴 按经配穴 三、处方组成,一、选穴原则局部近取,局部近取:围绕病痛所在肢体、脏腑、组织、器官,就近取穴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例:鼻病素髎 眼病睛明、球后 痔疮长强 腱鞘囊肿、甲状腺肿 围针法,一、选穴原则邻近取穴,邻近取穴:距离病变部位比较接近的范围选穴。 例:鼻病上星 眼病风池 痔疮次髎、秩边,循经远取: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部位选穴经脉所通,主治所

10、及 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上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 四总穴歌,一、选穴原则循经远取,循经远取举例,高血压头痛涌泉穴贴蒜泥 脱肛、子宫下垂灸百会 腰骶疼痛刺龈交 急性腰肌扭伤腰痛点 肩周炎条口透承山,一、选穴原则辨证选穴,辨证选穴 例 发热:大椎、外关 昏迷:人中、十宣 痰多:丰隆 贫血、出血:膈俞,对于个别突出的症状,也可以随症选穴(经验选穴)。 例 多汗合谷、复溜、肺俞 盗汗阴郄、后溪、照海 胆绞痛胆囊穴、阳陵泉,一、选穴原则随症选穴,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将具有类似治疗作用的2个或2个以上的腧穴进行组合配伍,其目的在于加强腧穴之间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提高疗

11、效。 包括:按部配穴 按经配穴,二、配穴方法,1、按部配穴局部配穴,局部配穴:选取局部穴位配合使用。 例 头痛:印堂、太阳、百会 膝痛:内外膝眼、鹤顶,1、按部配穴上下配穴,上下配穴:将腰以上及以下穴位配合使用。 例: 风火牙痛合谷、内庭 胃痛呕吐内关、足三里 子宫脱垂百会、关元 头项强痛大椎、昆仑,1、按部配穴前后配穴,前后配穴:将身体前后穴位配合使用(腹背阴阳配穴法,内经称“偶刺”) 例: 中风失语廉泉、 哑门、风府 眼病睛明、风池 气喘膻中、定喘 胃脘病中脘、胃俞,1、按部配穴左右配穴,左右配穴:将左右穴位配合使用 左右对称取: 胃肠病足三里(双)、内 关(双) 左右交叉取:素问阴阳应象

12、大论:“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巨刺”、“缪刺”,左右交叉取例,胃脘痛(肝胃不和)足三里(左)、 太冲(右) 偏头痛同侧取外关,对侧合谷 面瘫同侧地仓、颊车,对侧合谷 肩周炎取对侧条口、承山 急性腰扭伤对侧腰痛点 中风病后期取健侧穴,1、按部配穴三部取穴,三部取穴:将病变的局部、邻近、远端穴位配合使用。 眼病晴明、风池、光明 偏头痛太阳、风池、外关 偏 头 痛,2、按经配穴本经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脏腑经络病变,取该经穴位配合使用。(“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例: 耳鸣、耳聋翳风、耳门、中渚 肺病咳嗽中府、尺泽、列缺,表里经配穴法:脏腑经络病变,取本经配合表里经穴位。(“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例

13、 胃痛梁门、足三里、公孙 心绞痛内关、外关(透),2、按经配穴表里经配穴法,2、按经配穴同名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使用(“同气相通”) 例: 偏头痛支沟、阳 陵泉 耳鸣、耳聋外 关、侠溪,子母经配穴法:参照脏腑、十二经脉、 五行理论配合使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肺(金)虚证脾(土)经三阴交、公孙、血海(培土生金) 肺(金)实证肾(水)经太溪、照海、涌泉(滋阴降火),2、按经配穴子母经配穴法,交会经配穴法:按经脉的交会来配合取穴。 生殖系统疾病(冲、任、肝、脾、肾)气海、关元、三阴交、太冲、太溪 腰腿痛(足太阳、足少阳)秩边、环跳、阳陵泉、承扶。,2、按经配穴交会

14、经配穴法,三、处方组成,针灸处方符号 表1-2,一、影响针灸处方的因素,针灸的方法 施术的时间 针刺的深浅 补泻的手法,影响针刺的疗效,(一)穴有主次,术有先后,腧穴:取穴时主穴每次必用,配穴 酌情选用 一般施术的顺序:先上后下、先阳 后阴,(二)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针和灸作用不尽相同 针刺不能起作用时,可用灸法解决,(三)针刺深浅不同, 治疗作用有别,素问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 灵枢官针:“疾浅针深,内伤良肉; 疾深针浅,病气不泻。”因病制宜 春夏刺浅,秋冬刺深因时制宜 瘦人刺浅,肥人刺深因人制宜 肌肉丰厚刺深,浅薄刺浅因穴制宜,(四)补泻手法不同, 治疗效果有异,(五)知常达变,

15、 随症增减腧穴,二、把握治疗时间,治疗时间: 失眠下午或晚上为宜 癫痫发作前57天为宜 月经不调或痛经来潮前35天为宜 留针时间: 以2030分钟为宜,根据病情不同掌握 疗程时间:因病而异 间歇时间:因病、因疗法而异 总体治疗时间(略),第五节 特定穴的内容和应用,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下合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一、五输穴,定义: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组穴位。 内容:共60个穴位,阳经经脉五输穴,内经论五输穴,病在脏者取之井 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灵枢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 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重病、急病井穴 面红耳赤(肝阳上亢)行间(肝荥) 反复发作(关节病)太白(脾输) 声音嘶哑经渠(肺经) 饮食不节、胃病、上消出血足三里 (胃合),内经论五输穴,难经论五输穴,原文:“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冠心病、心绞痛中冲(心包井) 阳明热盛内庭(胃荥) 关节痛太白(脾输) 气喘咳嗽经渠(肺经) 嗳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