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三——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与制度建设(上) 60分试卷及课程讲义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36664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三——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与制度建设(上) 60分试卷及课程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7年整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三——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与制度建设(上) 60分试卷及课程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7年整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三——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与制度建设(上) 60分试卷及课程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7年整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三——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与制度建设(上) 60分试卷及课程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7年整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三——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与制度建设(上) 60分试卷及课程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三——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与制度建设(上) 60分试卷及课程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三——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与制度建设(上) 60分试卷及课程讲义(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三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与制度建设(上) 60 分试卷(PS:本篇课程较难,本人做了 5 次才完成,答案仅供参考,具体请参考下面的课程讲义)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理念是(A)A.创新发展 B.科学发展 C.民主发展 D.可持续发展 2. 根据本讲, “主要依靠二产尤其工业向一二三次产业推动转变,加快发展服务业”属于(D)A.需求结构调整 B.供给结构调整 C.产品结构调整 D.产业结构调整 3. (C)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党的十五大报告 B.党的十六大报告 C.党的十七大

2、报告 D.党的十八大报告 4. 根据本讲, “五个坚持”是(C)提出来的。A.1995 年 B.2000 年 C.2007 年 D.2010 年5. 根据本讲,我国出口率(A)世界平均水平。A.低于 B.高于 C.大致等于 D.无法比较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 根据本讲,现阶段我国区域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C)A.需求结构决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决定区域结构 B.产业结构决定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决定区域结构 C.全球化与外向型经济发展,必然沿海和临港布局 D.内陆地区率先发展 2. 根据本讲,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AD)A.解决由于政策扭曲和过度竞争重复建设造成的产能

3、过剩问题 B.解决由于政策扭曲造成的第一产业发展滞后问题 C.解决由于管制和政策性、体制性原因等造成的第二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D.解决由于管制和政策性、体制性原因等造成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3. 根据本讲,我国城镇化的驱动路径包括(ACD)A.非农产业发展和新兴城镇形成推动的“经济和户籍”双重意义城镇化 B.城市扩张推动“户籍”意义上的郊区人口城市化 C.消费升级推动的农村先富人口城镇化 D.公共服务导向的农民工家属城镇化4. 根据本讲,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包括(ABD)A.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C.由主要依

4、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三产业带动转变 D.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错误 2. “十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错误 3. 1995 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制定“九五”计划,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正确 4. 当前我国消费率明显偏低。正确 5. 贸易依存度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错误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三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动

5、力机制与制度建设(上)课程讲义(方便查答案)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宋立,1965 年生, 陕西人。毕业于西北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投资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宏观经济与财政货币政策、财政金融体制与金融发展、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等。学术成果:主持了包括国家软科学、国家“十一五” 发展规划、国家级区域规划、以及金融机构委托的重多科研项目。主要著作:专著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财政税收体制、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金融体系重构;编著新一轮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思路、 创业 投资:国际经验与中国抉择等。代表论文以

6、深化改革为核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 体制加速转型阶段我国金融安全基本现状与对策思路、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战略步骤等。所获奖项: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投资学会等优秀研究成果奖励十余项。社会兼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改革和发展研究院教授、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税收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 2015 年 10 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三五” 时期的改革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时期。本课程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进行了说明,阐述了中国经济转型究竟转什么、怎么

7、转,并从需求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与产能过剩化解、区域城乡结构调整与新型城镇化几个方面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对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改革的问题做出了系统的安排,其中转型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主要就这个问题和大家交换一下意见。大家知道,转型是一个含义非常复杂的概念,过去我们讲转型主要讲的是体制的转轨,国际上称这些转轨国家为转型国家,也就是这么一层含义。后来我们讲转型,更多的聚焦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家知道,我们开始提出了两个转变,后来结构转型

8、方面又提出了三个转变,这些都是转型的概念。升级就是一个更大的概念了,当然一般我们讲,比如说产品的升级、产业的升级、技术的升级等等,放在经济转型来讲,主要讲的是产品的升级和产业的升级,就产品升级而言,比如说旧的,原有的产品换代,一代二代三代这么换下去。最近马桶盖问题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背后也是一个产品换代的问题,过去的马桶盖只是一个普遍的盖,盖下去就完事儿,现在的马桶盖实际上是一个用信息化来改造传统的工业这么一个产品,除了原有坐的这个功能之外,还又附加了其他的附加值。另一个方面就是新产品不断地推出,一方面老的产品在更新换代,另一方面新的产品推出,比如说苹果,这就不是一个苹果系列了

9、,不是一个原有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问题,而是推出一个新的产品,新的一个系列,一个新的产品推出呢,也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需求。大家平常说得更多的是产业的升级,比如说过去传统社会是一次产业,工业革命之后,二次产业为主了,现在发达国家都进入三次产业为主的阶段,当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进入的是从一产转向二产为主,或者从二产为主转向三产为主的阶段。如果进一步就产业的特征而言,也存在一个从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源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当然就产业内部而言,也有一个不断从低往高,从低技术低附加值往高技术高附加值不断升级的过程,当然技术方面、流通方式等等都会有一些升级,我们更多讲的是产品和产业的升级。一、中国经

10、济转型升级:从体制转轨到转方式、调结构如果回顾一下,我们国家的转型升级,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体制转轨到转方式调结构的这么一个变化,1995 年我们已经开始提出了两个转变, 2007 年提出了三个转变。大家应该都记得,1995 年的同样是五中全会,那是十四届的五中全会,制定九五规划的时候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一个是体制的转轨, 经济体制,就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另一方面是经济增长方式,注意那个时候我们的认知是在增长阶段,就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12 年之后,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就比增长概念宽泛,除了经济的增长之外,还加上

11、了结构的调整,加上了社会的进步等等这方面的内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 型升级,两层意思都出来了。这次着力提出了三个转变,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那就是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从需求方面讲,一般我们认为经济的增长短期来说,是靠需求拉动的,所以首先需求拉动的时候,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 拉动转变,因为一个时期,尤其是 2003 年以后,我们的投资增长比较快,出口增长更快,所以当时在需求里边,投资和出口拉动就比较明显,尤其是 2007 年,我们出口拉动可以是登峰造极了,所以当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转变,这是第一个转变。第二个转变是着

12、眼于供给,供 给呢,我们需求呢,我 们讲三大需求,有些人把它形象称为三架马车,供给呢,也是三大供给, 实际上是三次产业,因为我们已经实现了从第一产业为主转向第二产业为主了,所以 2003 年到 2007年这段时间,我们二产的比重是迅速上升了,那是明显的上升了,二产的带动作用加大了,二产的贡献加大了,所以我们就提出了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的转变,这两个转变分别是需求和供给方面的转变。第三个转变,就是从生产因素的组合方式方面而言的,那就是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说白了,就是要从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创新方向转变,科技进

13、步也罢,劳动者素质提高也罢,管理创新也罢,都可以把它归入到创新概念。大家应该还记得,1998 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国际上就一些重要的学者就提出了,东亚的模式是有内在缺陷的,他主要是一个依靠物质投入的这样一个模式,而不是依靠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的,不是依靠劳动生产力提高的方式,所以要实现这三个转变,这是十七大提出来的。二、中国经济转型:究竟转什么,怎么转?第二个问题,那就是一个转什么和怎么转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出转型升级?因为有些人认为当时中国经济,比如说投资出口比例太高,比如说二产比例太高是一个问题,而有些则认为这是一个特征,不一定是一个问题,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到底转什么?应该讲在当时一线问题上是没

14、有争议的,是达成了共识的,比如说节能减排,加大环保方面的监管,加快设备更新的改造,这个没有问题。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要加强工作服务,尤其是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个没有问题。区域城乡要均衡发展,要去掉人为因素造成的差距,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要推动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发展,所以我们当时相继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城镇化战略以及新农村建设等等。同时在深化改革方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开始我们就要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十四大,到了十八大我们改成决定性作用,这都没有问题。但是在有些领域,还是有些争议,虽然说更多的人认为你的投资太高了,你的出口太高了,你的工业太高了,但是还是有一种声音,

15、坚定地认为,在我们这个阶段,或者在一定的时期,投资高、出口高,有一定的合理性,二产比例高,实际上有些人认为我们的二产比例不见得高,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过了这个阶段,它自然而然就会降下来,也不能认为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特点,这就是从动力方面来讲。从突破方面来讲,有些人认为应该从收入分配着手来改,而有些人认为应该从产业结构来改,因为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的,所以如果你从收入分配改了,是本末倒置了,你从产业结构开始改,就抓住牛鼻子了。从原因来讲,有些人 认为这是资源禀赋决定的,是合理的,有些人认为确实除了资源禀赋决定因素之外,还有政策扭曲在里头,我们现在要着力消除政策扭曲,当然资源禀赋

16、是客观存在的,政策的扭曲也是存在的,我们要在种种资源禀赋捷径的基础上,把一些造成严重扭曲的政策纠正过来,这就牵扯到第三个问题。三、中国经济转型怎么转:动力机制与制度建设怎么转?动力机制和它后面的制度建设问题。大胆来说,深化要深化改革,通过体制的改革构建一个好的机制,我们十八大讲,要发挥时候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动力主要来自市场,同时政府也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最新的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里边,也对此问题有所涉及,虽然说没有直接出现转型这个词汇,但是升级和结构调整多次讲到了,比如说升级方面,在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里边,第一条培养发展新动力里边就讲到了要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的升级,同时在扩展发展新空间里边,就讲到了要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型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