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椅子的发展演变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656044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古代椅子的发展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古代椅子的发展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古代椅子的发展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椅子的发展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古代椅子的发展演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古代椅子的发展演变在中国古代,人们席地而坐,室内家具以床为主,彼时椅凳尚未出现,床即使卧具,亦是坐具。从商周至秦,古人通常跪坐,两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后跟之上,显然这种坐姿是由坐具决定的,当时坐具并未发展起来,主要还是筵和席。事实上,我国垂足而坐始于宋代,北宋以前,跪坐是正统坐姿,无论君主、贵族、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在正式场合,若想不失礼,就必须跪坐。在夏商周至汉晋时期,跪坐拥有绝对的正统地位,但是随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国的坐具开始开始发展起来,这种姿势也受到了冲击。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与西域各国的交流更加频繁,打破了各国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东汉末年,伴随着这种交流,

2、胡床由北方的游牧民族传入我国。后汉书。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宋人高承事物纪原中引风俗通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这两段记载可证,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应在汉灵帝时期。胡床可折叠,携带方便,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原地区广泛流传。因其形态特点,胡床又有“绳床”之称。胡床到了隋代,因隋炀帝猜防胡人便把胡床改名为交床宋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中记载,“隋以谶有胡,改名交床。”唐又继承了隋代的叫法,交床的名称就延续了下来。到了隋代,虽然坐具有所发展,但是尚没有“椅”的称谓。且当时诗文中的“床”通常是指“胡床”,是一种坐具,而非我们现在所谓

3、的床。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彼时应该是坐在门外的小马扎上,而非床上。“椅”的称谓始于唐朝,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记载:“绳床十,内四椅子。”新五代史记载:景延广向皇帝进献时,“器服、鞍马、茶床、椅榻皆裹金银”。从这可知在唐代已有了椅子的说法。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此时虽已有“椅”的概念,但与“床”的界限尚不明确,唐代典籍中两者概念混淆的现象很是普遍,如著名诗人杜甫在少年行。七绝中写道:“马上谁家白面郎,临街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这里的“床”亦是指“椅”。在南北

4、朝时就已产生靠背椅,唐以后其使用更加广泛。靠背椅是只有靠背,没有扶手的椅子,因其无扶手,左右无碍,体积小,轻便实用,是古代最流行的椅式之一。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画面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五代时期家具的使用状况,其中有直背靠背椅、条案、屏风、床、榻、墩等等。南北朝至隋、唐初可以说是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胡床这种坐具尚未被上流社会所接受,没有在根本上动摇跪坐的正统坐姿地位,但是因其便携舒适,在非正式场合中被广泛使用,对跪坐产生了相当的冲击。随着椅子的流行垂足而坐逐渐取代了跪坐,同时这也促进了椅子的发展。直至北宋中期,椅子取得了正统的坐具地位。在两

5、宋时期,椅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材质上看有木椅、竹椅等。从外形上看,也呈现出多样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交椅、太师椅、圈椅。因胡床既不能靠又不能倚,宋人就将其增加了靠背和扶手,高度也有所增加,交椅由此诞生。南宋扇面画蕉荫击球图中出现的交椅,是目前能清晰看到的最早的交椅形象。由图可知,交椅就是在胡床的基础上安装了扶手和椅圈式靠背,即所谓的“栲栳样”。交椅在中国文化中是权利地位的象征,据悉,皇家贵族或上流社会出行打猎的时候,侍从随身替他们扛着的椅子就是交椅,主人累了,就命侍从打开交椅坐上歇息。久而久之,交椅成了权力的象征,中国历来就有“第一把交椅”的说法。宋代在交椅的基础之上又诞生了圈椅,得名于其靠

6、背如圈,其后背和扶手一顺而下,圆婉柔和。五代的宫中图中就已可见圈椅的原型,最终成型于宋代。宋代许多画作中都出现了圈椅,如会昌九老图、捣衣图、梅花诗意图卷等。圈椅椅面以上部分还保留着交椅的形态,它和交椅所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圈椅背板都做成“”形曲线,是根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的,为明式家具科学性的一个典型例证。宋代是我国家具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椅子的形制基本已定型,这一时期为明式家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元代立国时间比较短,统治者采用汉制,所以,不仅在政治、经济体制上沿袭宋代,家具方面亦禀承宋制,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上都没有大的改变。明代是家具艺术发展

7、的成熟期,也是中国家具史的高峰时期。此时的家具选材考究,工艺精良,造型优美,以其简练、质朴、优雅、大方著称。明代椅子的特征,首先是用材合理,即发挥了材料的性能,又充分利用和表现材料本身的色泽和纹理,达到结构和造型的统一。如,玫瑰椅多用花梨木或鸡翅木制作,一般不用紫檀木。利用花梨木独具的色彩、纹理和椅子本身别致的造型巧妙结合,更令人赏心悦目。明时椅子类型有如下几种:交椅、圈椅、官帽椅、玫瑰椅、靠背椅等,有交椅、圈椅、官帽椅三分天下之说。清代坐具在造型与结构上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但宫廷和贵族的坐具较之明代更加繁复,装饰和雕刻大量增加,追求华丽的装饰和精细的雕琢。清代坐具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太师椅,清式太

8、师椅实际上也就是扶手椅,体形硕大、做工繁复、设于厅堂的扶手椅、屏背椅等都称太师椅,一般成对陈设于厅堂正中或比较雅致、庄重的场合。清式太师椅按椅背结构基本上可分为整屏式与三屏式两种,而且普遍采用靠背与扶手上下垂直的形式,明式扶手椅中按人体自然曲率设计靠背、扶手的做法已很少见,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不为舒适,只为彰显主人的身份及地位。清代太师椅不仅深受当时的官员和大户人家的喜爱,成为当时椅子的主要造型,还因其古朴厚重的外形,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我国古代椅子由胡床演变而来,经历了由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实用到舒适进而发展到繁复华丽的过程。椅子给中国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就是人们由席地而坐变成了垂足而坐,另外为适应椅子的要求,我国的家具也呈现出了高大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制作业越来越精美。伴随着椅子的出现与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