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18课 诗词三首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6552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18课 诗词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18课 诗词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18课 诗词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18课 诗词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18课 诗词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18课 诗词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18课 诗词三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第 18 课诗词三首1走近作者李煜(937 978) ,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宋兵破金陵,出降,后被宋太宗毒死。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在题材与意境上也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中主 )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陆游(11251210)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坚

2、持抗金主张,屡遭当权的议和派的打击和排斥,虽然历任多种官职,但始终无法实现他恢复中原的宏图壮志。晚年在山阴闲居,直至终老都不忘复国大业。陆游是一位高产作家,平生作诗近万首,大多数是抒发他的爱国思想和感情的。姜夔(约 11551209) ,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寓居武康。一生未仕。最后在贫病交加之中死在西子湖畔。姜夔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书法、音乐、诗词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多是咏物、写景、言情之作,风格清高典雅,讲求音律,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由于精通音律,姜夔喜欢新创

3、自度曲(不根据旧谱自己创制新词调) ,共有自度曲 17 首,本篇扬州慢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2相关知识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这些词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感受。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李煜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

4、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A李煜(y)雕栏玉砌(q)不堪回首(kn)B塞上(s) 镜中衰鬓(bn) 舞榭歌台(xi)C戍角(sh) 伯仲间(b) 黍离之悲(s)D荠麦(j) 豆蔻年华(ku) 夜雪初霁(q)解析:B 项,塞 si;C 项,黍 sh;D 项,霁 j。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完结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兄弟B夜雪初霁 霁:雨、雪后初晴解鞍少驻初程 少:短时间C淮左名都 左:西面杜郎俊赏 俊:卓越D难赋深情

5、赋:陈述,述说纵豆蔻词工 工:工巧精美解析:C 项,左:古时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师一表真名世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千载谁堪伯仲间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纵一苇之所如D过春风十里 予过维扬解析:A 项,副词,满/数词,一(篇);B 项,动词,忍/副词,能够;C 项,连词,即使/介词,任凭;D 项,都为动词,经过。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西方_炒作“” ,少数“”分子五颜六色的脸和反华标语不断登上媒体。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

6、清理规范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指导意见 ,强调对“驻省办”的清理规范工作不能_,而必须一鼓作气、不留死角。浙江义乌市一名外来建设者致信市长,信中_两千字赞扬义乌流管局。A拖泥带水洋洋洒洒连篇累牍B连篇累牍拖泥带水洋洋洒洒C洋洋洒洒连篇累牍拖泥带水D连篇累牍洋洋洒洒拖泥带水解析: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A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B根据数据显示,如今苏

7、州市范围内共有养老机构 221 家、机构养老床位 57915 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 38.4 张,供求极不平衡。苏州面临着养老服务的严峻挑战。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C环保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 13 省区市开展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目前,北京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源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D个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需要经历不断成熟、主动推广并被社会所认识和认可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有的成果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仍可持续可能衍生商业价值。解析:A 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B句式杂糅,删去“根据”或“显

8、示” 。D 语序不当,把 “可能”移到“在几十年”前面。6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_,_,_。_,_,_。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

9、有高考资源网- 6 -ABC D解析:句阐述诗歌的本质,排在最前,共同阐述诗歌与心灵的关系,共同阐述好的诗歌的作用,得出结论。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学科网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_,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_,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_,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

10、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答案:回望历史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7 -写法归纳虞美人(1)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物是人非的感慨。在这首词中,词人采用隔句相承的手法,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的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例如, “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 “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两相对比。如此回环反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澜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折传出。(2)感情真挚,结构精巧。这首词构思精巧,通篇一气呵成,波澜起伏,又围绕一个中心“愁”字,组合成协调、和谐的艺术整体。同时这首词充满了悲愤

11、激越的色彩,其感情之深厚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抒发亡国之恨,正是这种真挚的感情成为这首词打动人的关键所在。书愤豪壮之中流露愤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作者用具体的形象概括当年的战场生活,是他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坚定意志的具体表现,气概豪壮。尽管如此,作者却仍然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壮志未酬,鬓发先已斑白,这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8 -就不能不使人想一想问题在哪里。这样,就把当时的那些投降派的阻挠和干扰,从字里行间表现出来了。因此“长城空自许”的悲愤,就能够特别强烈地震撼人心。扬州慢情景交融,虚实相济。词一开头便用虚写:

12、“淮左名都” ,说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会;“竹西佳处” ,使人联想到杜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写词人想象中扬州昔日繁华的图景。接着是虚实结合的写法:“春风十里” ,也是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这是虚写;“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中自然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由此再直抒胸臆,以“胡马窥江”表示对侵略者的愤恨,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揭露侵略者给扬州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表达了词人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情绪。最后用听觉细节“清角吹寒”渲染凄清的氛围,点明扬州已成一座“空城” ,写出了词人的“黍离之悲” 。写法精讲比喻的魅力看书时,我逐渐留意精彩比喻句,这些比喻句,恰似原野上的小花,大海上的白帆,很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