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647342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纲表述: 1、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分析社会意义及深层内涵。 2、对诗中景物、人物、事件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包括积极和消极),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的把握:,山水田园诗歌厌恶官场、远离世俗,对宁静平和的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边塞军旅诗歌或抒写保家卫国的豪情、建功立业渴望,或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或对连年征战的哀怨,对帝王开边的不满 送别怀人诗歌抒写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或劝勉激励 咏史怀古诗歌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 爱情闺怨诗歌绵绵思念、 款款深情、 离情别恨,咏物抒怀诗歌或托物言志,寄寓诗人的情怀;或吟咏个人抱负,表达自身理想;或表

2、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 哲理议论诗歌议理较多,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讽喻论政诗歌反映国事民生,能够“为民请命;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的把握:,鉴赏感情、内容、主旨的答题语言:,评价思想内容: 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某种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注意: 1.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创作风格; 2.了解时代风貌; 3.不能忽略“序”; 4.有些作品的情感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多复杂的情感。,鉴赏感情、内容、主旨的答题语言:,揣摩表达

3、的思想情感: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忆友怀旧、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揽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技巧突破: 1.对诗歌的题材类型做出判断; 2.借助直接抒情句提纲挈领; 3.借助意象、典故的特定含义; 4. 借助意象的修饰语。,答题格式:,1、所抒感情:通过内容+抒发(寄寓/揭露)感情; 2、概括主旨:这是一首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3、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

4、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概括评价内容:这是一首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当场练,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此诗是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分别概括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当场练,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5、。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的理解和评价。 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当场练,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

6、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子规:杜鹃鸟;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当场练,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7、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3分),答: (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

8、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此题4分,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各占2分,未答“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可不扣分,如将两词分述只要内容正确亦给分) (2)评分参考要点: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给3分,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给分),小结,【规范格式】,1、单个词鉴赏题

9、:单个词鉴赏需要把握5个点:1)、修辞手法;2)、转化(主要是动静、虚实)3)、写出了什么样的事物情状;4)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结构功能。掌握这5个点就可以回答问题了。需要提醒的是:1)这5个点并不是都需要答,有就答,没有就放过,其中的3)和4)点是必须的。2)形容词鉴赏要注意词语的双关性及与前后句的对比反衬关系。 2、手法鉴赏题:手法+情感。手法界定掌握两句话: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所谓“大处”即指先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如果是抒情,先看它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在间接抒情里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如果是描写要看它属于哪种描写方式等等。所谓“小处”,即指具体的表现手法:

10、对比、衬托、动静、虚实、想象、渲染、正面侧面加上修辞手法等等。 3、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关系术语: 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4、比较鉴赏题:扣住比较角度探究差异即可。格式是:(比较对象)A侧重于,(比较对象B侧重于。 5、修辞鉴赏题:修辞手法界定+诗中作用分析。 6、思想感情鉴赏题:诗中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分析。 7、风格分析题:风格界定+例子分析+总结 8、内容概括题:陈述主体+概括内容。,【失误分析】,在高考考场,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呢? 1、缺少对采分点的把握。比如:单个词的鉴赏,由于没有规范格式

11、的约束,常常会丢失采分点,最常见的丢分在于:缺少作者情感的分析。 2、手法鉴赏题不知道从何下手,往往看到试卷一片茫然,缺少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方法,其实大处记住抒情(直接、间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言志)、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方法,小处记住几个常用手法(对比、衬托、动静、虚实、想象、渲染、感官、色彩、正面侧面描写加修辞手法)即可,掌握了这些基本可以应对表现手法的大多题型。 3、情景鉴赏题中的“景“不细,往往比较粗,其实一定要把景物概述具体,另外情感概括往往会忘记作者的内心感受,而只有作者对景物的态度。 4、风格特征类题型缺少举例和例析,只有概括性的句子。不能证明自己的界定。 5、对一些类别诗缺少总体把握,比如怀古诗、田园诗、边塞诗的基本思想内容要清楚,心中有类别诗的主要思想内容的概括,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诗歌的类别来判断诗歌的思想内容。 6、平时对诗歌的阅读量较少,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不是太了解,所以在完成考题时显得手足无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