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桃源与沅州》《沅州的沈从文》(北师大)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3645473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材】《桃源与沅州》《沅州的沈从文》(北师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素材】《桃源与沅州》《沅州的沈从文》(北师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素材】《桃源与沅州》《沅州的沈从文》(北师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材】《桃源与沅州》《沅州的沈从文》(北师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沅州的沈从文顾中朝年底,岁的沈从文踏着齐腰深的大雪,从湘西凤凰穿山越岭,徒步数百里,来到沅州城。城里只有两条街,东西南北街十字交叉处高耸一座侗族钟鼓楼。他是来投奔当警察局长的五舅的,沈从文在团防局当上了小师爷。每天清晨,他挎着小竹篮,装了团防局的印章印盒,到西街菜市场,走向一排排肉案,往猪肉身上盖大印,收取铜板。沈从文无事时即潜心书法,正草篆隶,无不埋头习之,每归住处,必夜练至深更,还援请师爷指教。不久,他的字即写得誉贯沅州城了。县警备队下乡打土匪,队长殉难,县政府让沈师爷为这位凤凰同乡写碑文,几十载过去,此大石碑犹在,今存河西天后宫。晚饭后,沈从文最喜拿了竹笛,登北门城楼,望落日余辉,晚霞千

2、里,河上渔翁垂钓,鸬鹚咬鱼;北门沙洲、映天绿柳,对溪桃花、隔岸石榴;北门外河、秀水拖蓝。悠悠一曲苏武牧羊,又吹一曲梅花三弄,随即放下笛子,拔直着嗓门,对着河里渔船放歌东街有条小巷叫东紫巷,进巷数百米,现今第一幼儿园,当年则是民国总理熊希龄的公馆,其时有沅州大观园之称。那时,则已是从国会议员舍官归来的熊捷三所居,他是熊希龄之弟、沈从文的七姨夫。平日里,他常去熊公馆,埋头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多少次,七姨夫和五舅在前厅谈诗论文,则要沈从文恭坐一旁聆听,大人作了诗文,即令他立时抄写悬挂堂上,大声诵读。耳濡目染下,他开始懂五言七律,平仄押韵,并悄悄学着写诗。写鼓楼,写风雨桥,写沅州城!熊公馆让只读过几年私

3、塾的他,开始了文学启蒙。在沅州,沈从文变得有出息了。他母亲甚喜,变卖了家产、带了女儿来沅州依傍儿子,住在青云街。那日,他与七姨夫同去河西游妈祖庙,两人立于门楼下仰看门坊上的石雕牌坊。一幅幅文臣武将,花鸟草虫,武汉三镇、渔民樵夫,琴棋书画无不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七姨夫抚摸着石雕对他道:“人生在世,事业欲成,姨夫有两句话: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沈从文连连点头称是。“姨夫,我定穷毕生之心血,也雕刻一座牌坊!”是的,沈从文没有食言,真雕刻了一座乡土文学大师的牌坊!母亲、七姨夫等人为他议婚,他不挑表妹春英,更不选东街几位大户人家的闺女,偏独独爱上了家道不殷的马小姐,常与其鸿雁传书,写些情诗、山歌往来

4、。那一夜很黑,刮着冷风。沈从文提着灯笼,打着赤脚,来到城边一条不深不浅的小溪,它直通沅水河。传说溪中有宝虾,乃稀世珍宝,夜深人静方出,游弋于水,身后闪现红宝石之光,熠熠发亮;倘一群游过,水中则亮一路。沈从文呆呆地守着,一夜又一夜,已经天了。他眼皮直打架,却不敢合上,清冷的风,令他瑟瑟发抖。突然,他惊喜:“来了,来了!”水中闪现红光,一颗、两颗、三颗!他狂喜之极,猛跳水中,小心翼翼,终于逮得两只,用瓶装着、捧着,翌日一早,就兴冲冲地送给了马小姐。东街,当年窄窄的青石板路,我依稀看见年轻的沈从文从团防局走来,踉踉跄跄。他人生头一次的恋情,不幸夭折了。他满脸的眼泪。深夜,在青云街的小木屋里,他将辞别的信放在桌上,对着母亲熟睡的房间,跪倒地上连磕三头,背上包袱,悄然离家出走!他把自己心酸的初恋深深地埋在了这里的石板路下,留在了沅州。天破晓,沈从文拖着沉重步履来到氵无水边,痛苦地迈上了下常德的乌篷船。沈从文到了上海、北京,成为一代文学大师。遗憾的是,他再也没有回过沅州。他把这些遗憾和思恋,深深地留在了他多情的字里行间。(摘自月日文汇读书周报顾中朝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