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华东师大)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3643140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华东师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华东师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华东师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华东师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华东师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华东师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文化运动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一场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中清王朝被推翻民国的建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袁世凯称帝北洋军阀的分裂和混战使人们对中国的前途感到迷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引进新思想为主要目标,从民主、科学、文学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几大领域,展开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这场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中国人民更加执着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也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

2、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

3、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教学难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课前准备 、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 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来一度复辟帝制;国内军阀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还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国家形式越来越乱!面对混乱的国家形势和复辟分子掀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一场空前的浪潮。二、新课讲授(一)新文化的背景()袁世凯独裁,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破坏共

4、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尊孔暗流涌动,新旧思潮冲突。(二)新文化的兴起 (课件展示)目标:检讨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时间:年月开始的标志: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通过课件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

5、一文中提出“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之后,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年,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新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斗争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

6、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文化,宣传、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传入中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四)本课小结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但是史实证明早期新文化运动并没有给中国指明真正的出路,只有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才能找到振兴中华的道路。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以后五四运动的开展和中共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