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642414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白细胞计数,一目的:熟悉白细胞计数方法,掌握白细胞计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原理:用2%稀醋酸(冰乙酸)作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可使红细胞溶解,留下白细胞,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一定体积中的白细胞数,计算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 三器材:白细胞稀释液、显微镜、计数板、采血针、小玻棒、小试管、试管架、微量吸管、小纱布、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四步骤:1.以2冰乙酸溶液为白细胞计数稀释液,用吸管准确吸取稀释液 0.38ml,置于清洁干燥的小试管中。 2.毛细血管采血法:用微量吸管采血至20微升处,擦去管尖外围多余的血液,将管内血液迅速注入试管底部,并用上清液将管内残存血液洗净,立即混匀。待液体

2、呈褐色后,再振荡均匀,用小玻棒取此液注入计数池内,静置23分钟。 3.用低倍镜计数四角的四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N)。 压线细胞计数原则: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五 计算: 四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N)(N)/41020106白细胞数/升 式中:四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4,算出 每个大方格(即0.1微升)内白细胞平均数。 10 把0.1微升换算为1微升。 20 为血液稀释倍数。 106 将1微升换算为1L。 六 参考值 : 成人 (410)109/L 6个月至2岁婴儿(1112)109/L 新生儿 (1520)109/L,八注意事项: 1稀释倍数一定要准确(包括采血量和加稀释液量)。 2小试管

3、、计数板一定要清洁,以免杂质、微粒等被误认为细胞。 3.一定要待稀释液转化为棕褐色后方可进行计数,此时红细胞已完全破坏,否则可因红细胞残留而干扰计数,使结果偏高。 九思考题: 白细胞总数增多的临床意义?,实验二 红细胞计数,一 实验目的:掌握红细胞计数原理和方法,熟悉红细胞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 实验原理:用红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置于血细胞计数板内,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然后 再计算出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 三 实验器材和试剂: 红细胞稀释液(0.85%NaCl)、显微镜、 小试管、 细胞计数板、盖玻片、微量吸管、试管架、采血针、小 玻棒、75%酒精棉球、小纱布、消毒干

4、棉球、报告单。,四 实验步骤: 1.取试管1支,加红细胞稀释1.99ml。 2.消毒皮肤,用采血针刺破皮肤,使血液自动流出,拭去第一滴血,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准确取血10微升。 3.去管尖外部余血,轻轻注入红细胞稀释液底 部,再吸取上层稀释液清洗吸管2-3次,立即摇匀。 4.倾斜试管用小玻棒沾取红细胞悬液,注入血细胞计池内,要求一次充好,不要产生气泡。静置2-3分钟,使红细胞完全沉降。 5.将计数板置于显微镜下用 高倍镜计数中央大方格红细胞计数区四个角和中间的一个中方格共5个中方格内 的红细胞。凡压在中方格边缘上的红细胞,以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进行计数。,五 计算 R(五个中方格内RBC数

5、) R510106200= .1012个/升 式中: 5: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换算为1个大方 格内红细胞数 10:1个大方格容积(0.1微升)换算成1微升 106:1微升换算为1升 200:血液稀释倍数 六 实验报告方式:.1012/L 七 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4.00-5.501012/L 成年女性:3.50-5.001012/L 新生儿:6.00-7.001012/L,八 注意事项: 1.显微镜物镜接近计数板时应注意,勿损坏计数板及镜头。 2.计数时进入显微镜的光线要适中,否则不易找到方格。计数池内的细胞分布要均匀,各中方格的细胞相差不应超过10%,否则重新计数。 3.试管、计数板须清

6、洁,以免杂质、微粒等被误认为红细胞。 4.稀释倍数要准确。 5.计数完毕后,用清水将计数盘和盖玻片冲洗干净,待干后备用。 九 思考题: 1.计数不准确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2.红细胞数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实验三 白细胞分类计数,一 实验目的: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和方法,熟悉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 实验原理:白细胞的胞质、胞核和胞桨颗粒等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其与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经染色后能着上不同的颜色,根据颜色的差异,可将白细胞区别并进行分类计数。 三 实验器材和试剂:显微镜 擦镜纸 75 酒精 推玻片 吸水纸 消毒干棉球 载玻片 染色架 瑞氏染色液 采血针 香柏油 缓冲

7、液 吸球 二甲苯,四 实验步骤:1.血涂片制备- 取末梢血一滴,置于载玻片一端,将推片的一端,放在血滴前面,逐渐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好沿推片散开,然后使推片与载玻片间成3045夹角,平稳向前推动至载玻片的另一端,玻片上便留下一均匀薄层血膜,自然干燥。 2. 染色-将干燥后的血膜片置于染色架上。 用瑞氏染液35滴,覆盖整个血膜,固定细胞0.51min。 滴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于血膜上,用吸球将其吹匀,染色510min。 平放玻片,用流水从玻片的一侧冲去染液,待血片自然干燥或用滤纸吸干,即可镜检。 3.镜检-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着色情况,然后选择血涂片体尾交界部染色良好的区域滴加一滴香柏油,在油镜下按

8、一定的方向顺序对所见到的每一个白细胞进行分类,既不得重复亦不遗漏,共计数100个白细胞。求出各类白细胞所占的百分率。,瑞氏染色外周血五种白细胞形态特征:,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外周血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及绝对值,血涂片的制备,五 注意事项: 1.所制血膜片一定要均匀,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 2.玻片需清洁,血膜干透后才可固定染色。 3.染色时间的长短与染液的浓度、室温高低及有核细胞多少有关。染液浓度愈小、室温愈低、细胞愈多、所需时间愈长。必要时可增加染液量或延长时间。 4.染液不宜过少,以免蒸发干燥,导致染料沾着于血膜上不易冲掉。

9、 5.冲洗时不可先倒掉染液,应让流水从血膜一端缓缓将染液冲去,以免染料残渣附在血膜上。 六 思考题: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实验四 网织红细胞计数,一 实验目的: 熟悉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原理和测定方法,掌握网织红细胞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 实验原理: 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中含有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经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呈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状结构,可区别于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三 实验器材和试剂:显微镜、10g/l新亚甲蓝染液,试管、载玻片、香柏油,四 实验步骤: 1. 取小试管1支加10g/l新亚甲蓝染液1滴。 2. 加入血液1滴于上述试管中,混匀。 3. 室温下放

10、置1015分钟后,取1滴制成血膜片。 4. 在低倍镜下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着色清晰的部位,用油镜计数1000个红细胞内网织红细胞数。 五 计算: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网织红细胞数/1000 六 参考值: 成人:0.005-0.015 (0.5%1.5%) 新生儿:0.03-0.06 (3% 6% ),七 注意事项: 1.网织红细胞必须用新鲜血液活体染色才能显示,染液与 血液的比例1:1为宜 2. 血膜制备技术很重要。红细胞应均匀散开,如有重叠 则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网织红细胞体积较成熟红细胞体积稍大,多分布于涂片 的尾部及两侧,故进行计数时应巡视整个血涂片中网 红细胞分布情况再进行计数。 3.染料配制

11、前必须过滤,放置保存过程中应防止有任何沉淀出现以影响计数结果。 4. 为便于计数,可使用米勒窥盘进行计数。 5.血液与染液混合时间必须足够长。 八 思考题: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Miller窥盘为一厚1 mm,直径19mm的圆形玻片,玻片上的微细刻线划分成大小两个正方形。B为小正方形,A为大正方形。B位于A之内, 如附图所示。其中B的边长为A的边长的13,故其面积为A的19。将Miller窥盘置于接目镜内检测网织红细胞涂片。用小正方形(B)计数红细胞,大正方形(A)计数网织红细胞数,再接下式计算: 网织红细胞 %= A格内网织红细胞/ (B格内红细胞数9 )100%,实验五 凝血酶原时间(P

12、T)测定 凝血酶时间(TT)测定,一 实验目的:掌握PT,TT实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意义。 二 实验原理: PT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凝血活酶和钙离子,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本试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检试验,此外,常利用本试验对口服抗凝剂治疗进行监控。 TT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测定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血浆凝血酶时间,TT主要用于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减少或抗凝物质的增多。 三 实验试剂和器材:待测血浆、37度水浴箱、硅化试管、秒表、加样枪、氯化钙凝血活酶试剂、凝血酶溶液。,四 实验步骤:PT: 取待测血浆0.1ml,37 孵育3分

13、钟,加入37 预温PT试剂0.2ml,记录凝固时间,即为PT值。 TT:取37 预温待测血浆0.2mL,加入TT试剂0.2ml,记录凝固时间,即为TT值。 注意:TT试剂不需37 预温,15-25 室温直接使用。 五 参考值:PT 10-14秒 TT 10-16秒,六注意事项: 1.采血必须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或硅化玻璃注射器,贮血必须使用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管。 2血浆分离后应尽快测定。 3血浆预温不宜超过10分钟。 4凝血活酶预温不可超过30分钟。 5待测血浆应使用 0.109mo 1L枸橼酸钠抗凝。 6手工操作时,凝血酶原和凝血酶时间的终点计算以出现混浊的 初期凝固为准。 7. 测定温度3

14、65385,过低或过高温度均使PT、TT延长。,七 临床意义:1.PT延长 : 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因子、缺乏症;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原发性纤溶、维生素K缺乏症、严重肝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等。 2PT缩短 :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先天性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 3.TT延长:以DIC时纤维蛋白原消耗为多见,也有部分属于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纤溶及肝脏病变。也可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 4.TT缩短:极为罕见,主要见于某些异常蛋白血症或巨球蛋白血症时,此外较多是技术原因,如标本在4度环境中放置过久,组织液混入血

15、浆等。,实验六 尿常规检查,尿液的常规检查包括: 物理学检查:尿量、气味、颜色、透明度 化学检查:蛋白、糖、PH、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尿亚硝酸盐、尿隐血、白细胞、比密、维生素C 尿沉渣(显微镜)检测:尿液细胞、管型、结晶、上皮等 一般性状检查: 1、尿量: 正常尿量 1000-2000ml/24hr平均1500ml 少尿:2500ml/24hr,2.尿液外观: 正常尿的颜色:多为澄清透明至淡黄色或琥珀色, 颜色常受食物、药物、尿色素(尿胆原、尿胆素、尿卟啉)的影响。 病理性尿液外观 1.血尿:尿中含有一定量红细胞,可呈淡红色云雾状、水洗肉样(量少时)、红色血凝块(量多时)。 2.肉眼血尿:

16、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 3. 显微镜血尿:尿外观无明显变化,离心沉淀后镜检,平均3RBC/Hp 4.血红蛋白尿 :可使尿液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隐血试验为阳性(正常尿液试验隐血为阴性) 血红蛋白尿: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阵发性血红蛋尿、蚕豆病、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5.胆红素尿:尿就中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呈豆油样改变,振荡后出现黄色的泡沫且不易消失。 常见:阻塞性黄胆和肝细胞性黄疸。 6.脓尿和菌尿:新鲜排出的尿液呈白色混浊(脓尿)或云雾状(菌尿)加热加酸不溶解,内含脓细胞、炎性渗出物或细菌。 常见:泌尿道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中红细胞,尿中白细胞,脓细胞,7.乳糜尿和脂肪尿: 乳糜尿:乳糜液逆流进尿中所致外观呈不同程度乳白色,当含有 较多血液时呈乳糜血尿。常见:肿瘤、结核、丝虫病及周围淋巴管 梗阻。 脂肪尿:尿中出现脂肪小滴。常见:脂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