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梅如何爱与接纳自己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638279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志梅如何爱与接纳自己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冯志梅如何爱与接纳自己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冯志梅如何爱与接纳自己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冯志梅如何爱与接纳自己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冯志梅如何爱与接纳自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志梅如何爱与接纳自己(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爱你的孩子(一)冯志梅讲座笔记 (2010-04-16 10:37:20)转载标签:冯志梅笔记怎样爱孩子分类:学习空间和丹妈聊天,她建议让做个讲座笔记,于是听了一篇,结果最近一直太忙,到今天才整理好,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讲座地址:http:/ “你的价值 不等于 你的分数”b、我们要知道没有人会故意考坏,分数考不好已经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了,他的内心已经很难过。所以,考过之后,父母只能给孩子支持、鼓励和安慰c、让孩子知道,他的价值在于他是一个独特的宝贵的人,而不是他的表现,这样他才能快乐,才能真正发挥他的潜能。2、不要比较父母千万不能用一个孩子的缺点去和别的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这是很不公平

2、的。当父母说“你看谁谁怎么样”的时候,你就是在告诉孩子你更爱那个孩子,但事实并非如此。当父母拿一个孩子和他的兄弟姐妹、或者同学、邻居家孩子去比较时,这两个孩子根本不用有任何冲突,甚至可以毫不相识,都会在孩子的心理产生痛恨,他会恨那个表现好的孩子,会认为是他造成父母不爱自己。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表现好点,可以鼓励他,可以把孩子和他自己比较,可以告诉他今天的他比昨天的好,这样孩子比较能接受。二、如何爱1、给他时间和注意0-6岁的孩子,给他时间,陪他玩,就是给他爱。离出生时间越近的,这样的时间就越重要。妈妈们可以回去问孩子,“妈妈做什么事,你最觉得妈妈爱你?”如果孩子的答案是“买玩具”这些物质需求,那

3、就说明妈妈和孩子的关系不合格。6岁前孩子最需要学习的不是钢琴、舞蹈、绘画这些才能,而是人生的基础:自信心、安全感、自我价值感、人生观。要关注在孩子的心里:1)人生是愉快的还是痛苦的?2)环境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3)他是重要的还是成天被丢来丢去,是妈妈的包袱?这些都是妈妈才能给予的,保姆只能照顾孩子的身体。这些是最重要的人生根基,在遭遇挫折时就能显示出来。就像房子的地基在地震、暴风雨来临时才能看出它的牢固程度。人生的地基通常要在青少年时期,甚至成年后才表现出来。12岁以后,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长短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2、要进入孩子的世界父母常常要求孩子进入我们的世界,但是唯有我们进

4、入孩子的世界,从他的眼光来看事情,孩子才会感觉到爱。举例:1)某天傍晚,妈妈在厨房准备晚饭,孩子独自在客厅玩。突然孩子喊“妈妈,你快来看”,手里正忙活的妈妈正在犹豫是不是要告诉孩子“请你等一下”的时候,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冲进了厨房,妈妈于是满足了孩子,放下手中的活,随着孩子来到客厅。孩子兴奋地指着书对妈妈说“你看,妈妈,你看”,妈妈不明所以。但是妈妈并没有说什么扫孩子的兴,而是认真地找,兴奋地孩子激动地说“妈妈,你看这上面的直升飞机和我的一模一样耶,颜色,机翼,连上面的标号都一样,他们拍的是我的飞机呢”。妈妈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这么开心了,于是她也很激动地抱起孩子,和他一起大喊大叫。这个例子里妈

5、妈就是让自己进入了孩子的世界,开心着孩子的开心。2)客厅露营老大上一年级的时候,非常渴望自己能去露营,但是妈妈害怕野地露营,担心有蛇啊、蚊子啊,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爸爸还是去买了个十人用的大帐篷,然后全家人十分有创意地在家里劳动,把客厅里的家具、沙发全都搬走,晚上支上帐篷,睡在里面,熄灯后,两个孩子兴奋极了。老大拿着手电筒站在帐篷外,让爸爸、妈妈、弟弟都进帐篷里,说自己要守夜,于是,拿着自己的玩具枪在帐篷外走来走去。弟弟在里面急得不行,一会儿问“哥哥,你看见老虎了么”,一会儿问“哥哥,你看见蛇了么”,孩子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交流遇到什么情况了。这一次的经历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

6、长大之后,他们也觉得这样的露营是假的,但依然认为很有意思。现在要是有人问他们:“你们有没有露营过?”,他们还是会很神气地说“有”。“好不好玩?”他们也会开心地回答“好玩”。但是如果问“你们去哪里露营的?”他们就会说“这是秘密”。呵呵。2、对于大孩子,如何进入他们的世界?大孩子已经不需要父母投入太多的时间陪伴,但是,周六、日,和孩子们一起去做他们喜欢的运动,还是会令他们开心地。青少年时期(13-19岁)孩子要完成3件工作,父母一定要允许孩子并帮助孩子完成这些工作。1)个体化:独立感、个体感孩子会认为自己不是父母的延伸,是独立的个体,这是正常的需要。当他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自己做决定时,他会有成就感,会认为自己很有尊严,妈妈需要帮助他完成这个工作。(12岁之前,孩子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延伸,这是正常的。比如,孩子会说“因为我妈妈是这么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