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杆菌病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3633804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坏死杆菌病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坏死杆菌病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坏死杆菌病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坏死杆菌病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坏死杆菌病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坏死杆菌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坏死杆菌病(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念 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临诊上表现为 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粘膜的坏死,有时在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嗅有酸臭气味,病原,坏死梭杆菌 呈多型性,G- ,是一种无芽胞厌氧菌 本菌主要存在于病、健组织交界处 本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都能将其杀死 在污染的土壤中和有机质中的该菌能存活较长时间,流行病学特点,多种畜禽和野生动物均有易感性, 家畜中以羊、牛最易感, 其次为猪、马, 禽类再次, 人也能感染。 实验动物中以兔和小白鼠最易感,常在内脏(特别肝)形成转移性脓疡。,此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 主要经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 幼畜也可经脐带感染,此病主要为散发

2、或地方流行性 卫生条件特别差,圈舍污秽,泥泞、潮湿,多雨的季节,闷热,饲养密度又大,放牧的道路(如煤渣铺路等)等易造成家畜蹄部受伤的因素及吸血昆虫的叮咬都可促使发生,症状和病变,潜伏期 数小时至12周,一般为13天 各种动物受害组织和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腐蹄病 坏死性皮炎 坏死性口炎等,腐蹄病,多见于成年牛、羊,有时也见于马、鹿等动物 病初呈现跛行,病肢不敢负重,喜卧地,叩击蹄壳或用力按压病部出现痛感,清理蹄底时,可见小孔或创洞 在趾间、蹄踵和蹄冠部发生红肿热痛,随后溃烂流出恶臭的粘稠脓性分泌物,向深部扩散时,可波及到腱、关节、骨骼和韧带,甚至蹄匣脱落 治疗护理不及时,则经久不愈 能继发

3、脓毒败血症而死亡,坏死性口炎,多见于犊牛、羔羊、仔猪 病初体温升高,有鼻漏和流涎,口腔粘膜红肿 在齿龈、上颚、喉头、颊、及咽后壁粘膜发生坏死,附有污褐色或灰白色的粗糙伪膜,强力撕脱后露出出血的溃疡面 喉头的坏死物质如吸入肺部可引起致死性肺炎 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败血症而死亡,坏死性皮炎,多见于仔猪和架子猪,其它家畜也有发生。 多发生在体侧、头和四肢, 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坏死和溃烂,初为突起的小丘疹,盖有一层易剥离的干痂,进而痂下深部组织迅速坏死,形成创口小而坏死腔很大的囊状坏死灶,流出少量黄色稀薄恶臭的液体,有的病猪发生45处,有的则多达十多处。也有病猪发生耳及尾干性坏死,最后脱落,个别病猪

4、全身或大块皮肤干性坏死如盔甲般覆盖体表,最后从其边缘逐渐剥离脱落,病猪全身症状不显,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而死亡,还有 坏死性鼻炎 坏死性肠炎 坏死性肝炎 坏死性乳房炎等,诊断,根据 流行特点 临床表现 坏死组织的特殊变化,臭味等可初诊,实验室检查,采取病、健组织交界处的组织 制成涂片、染色、镜检,发现坏死梭杆菌,即可确诊 有条件的,可进行分离培养、鉴定,防制,预防本病发生,关键在于避免皮肤、粘膜损伤,一旦发生创伤,及时进行外科处理 保持畜舍、环境、用具的清洁与干燥。 注意对马、牛、羊的护蹄,猪要防拥挤、咬伤,不在泥泞、潮湿地区放牧 对牛、羊腐蹄病,可先将患部用1%高锰酸钾溶液洗净后,撒布高锰酸钾粉或硫酸铜粉。如大批发生时,可用10%硫酸铜或5%福尔马林溶液脚浴,每日12次,连续3日。,坏死性口炎 应小心除去口腔内的伪膜再用高锰酸钾冲洗,然后用碘甘油每天2次至痊愈 一般只采用局部治疗,应配合全身疗法,控制继发感染,同时还依病情,施以对症治疗,可促进康复,提高治愈率,要点,腐蹄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