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2)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630200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2)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神经系统-(2)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神经系统-(2)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神经系统-(2)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神经系统-(2)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2)(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形: 延髓的腹侧 a腹正中裂 b锥体 c锥体交叉 d斜方体,1.延髓:前宽后窄、上下压扁的四边形。,一、脑干,延髓的背侧 a开放部:前半部凹陷,中央管开放 b闭合部: 后部,内部结构:P162-163,薄束核、楔束核,外形: 腹侧部:呈横向隆起,大量横行纤维和部分纵行纤维组成。 横行纤维形成小脑中脚,又称脑桥臂。 腹侧有粗大的三叉神经根。 背侧部:凹陷,延髓向前延续,背侧部的前端两侧有小脑前脚 (结合臂),2.脑桥:延髓的前方,中脑的后方,小脑的腹侧,内部结构:P165,脑桥核,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 前方:通中脑导水管; 后方:通脊髓中央管; 底:呈菱形,故称菱形窝;,3.第4脑

2、室,4.中脑 中脑导水管将中脑分为背侧的四叠体和腹侧的大脑脚。 外部结构: 四叠体:又称顶盖,四个丘状隆起,前丘和后丘。,大脑脚:两个纵行隆起,左右两脚之间的凹陷称脚间窝。 窝的外侧缘有动眼神经根。,脚间窝,大脑脚为一对纵行纤维束构成的隆起,之间为脚间窝,被盖的中央有红核、腹 侧有黑质,红核和黑质 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神经 核团,内部结构:P165-166,红核、黑质,二、小脑,球形,位于大脑后方,延髓和脑桥的背侧, 构成第四脑室的顶壁,小脑表面有许多沟和回。 1.外表分部,2.发生功能分 a原始小脑:也称古小脑,绒球小结叶,与前庭核联系,维持身体 的正常姿势和平衡。 b旧小脑:小脑前叶,主要是调

3、节肌紧张。 c新小脑:小脑后叶和两侧的小脑半球,参与调节随意运动,3.小脑的结构:外灰白内 髓质呈树枝状伸入小脑各叶,形成髓质树。 髓质外侧有1对大神经核,称小脑外侧核或齿状核,,4.小脑的联系 a小脑前脚:位于第四脑室前部两侧,由脊髓小脑束和小脑齿状核发出至红核、大脑基底核以及丘脑的纤维组成,与中脑、大脑、间脑联系。 b小脑中脚:由脑桥核发出的脑桥小脑束组成,与脑桥联系。 c小脑后脚:位于第四脑室后部两侧缘,主要来自脊髓和延髓进入小脑的纤维,与脊髓、延髓联系。,分为丘脑和下丘脑。 1.丘脑:1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所有的感觉到大脑,都要经过丘脑,丘脑损坏,无感觉。 左、右丘脑的内侧部相连,断面

4、呈圆形,称丘脑间粘合,其周围的环状裂隙为第三脑室,与中脑导水管相通,前端以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三、间脑,每侧丘脑后部的背外侧,有两个隆起: 外侧膝状体:较大,位于前方较外侧,接受视束来的纤 维,发出纤维至大脑皮质,是视觉冲动传向大脑皮质的 最后联络站。 内侧膝状体:较小,在丘脑后外侧,接受由耳蜗神经核 来的纤维,发出纤维至大脑皮质,是听觉冲动传向大脑 的最后联络站。 左右丘脑的背侧,中脑四叠体的前方,有松果体,属内分泌腺,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丘脑,2.丘脑下部:位于丘脑腹侧,由前向后依次为: 视神经、视束、灰结节、漏斗、脑垂体、乳头体,漏斗,间脑歌 脑干前上端脑遮,间脑一室丘下丘。 感觉

5、中继背丘脑,二内水温下丘调。 四叠体与膝状体关系歌 丘脑后有内外膝,中脑背前后丘。 外膝借臂前丘连,视觉反射必经点。 内膝借臂连后丘,听觉通路换元走。 注:二内指内分泌活动和内脏活动,下丘脑组成歌 丘脑腹下为下丘,两体交叉结漏斗。 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内主结构。 抗利尿激素催产素,核团分泌垂体留。 注:视上核分泌抗利尿激素,室旁核分泌催产素。两激素通过核团神经元轴突输送到垂体神经部贮存,再由垂体神经部释放入血液,作用于靶器官。,视上核:位于视束的背侧 室旁核: 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四.大脑 两个大脑半球。每个大脑半球包括大脑灰质和白质、嗅脑、基底神经核和侧脑室 1.大脑皮质和白质: a皮质:

6、表面凸凹不平,凹陷为沟。 凸出为回,增加皮质的面积,b白质:皮质深层,由各种神经纤维构成主要由三种 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其他中枢之间的上下行纤维 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主要为胼胝体 联络纤维:同侧半球上沟和回之间的联系,c大脑皮质的分叶 额叶:前背侧部,运动区 顶叶:后背侧部,感觉区 枕叶:后部,视觉区 颞叶:外侧,听觉区,扣带回:大脑内侧面上位于胼胝体背侧并环绕胼胝体的脑回,称 扣带回,后端处向前,向下折转为海马回,并有伸向胼 胝体腹侧的皮质,海马回的内呈锯齿状的脑回,称齿状回,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齿状回三回相连,位于大脑 皮质和间脑边缘交界处,称为边缘叶。 边缘系统

7、:边缘叶和附近大脑皮质下结构,在结构和功 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构成一个功能系统, 与嗅觉、情绪变化、记忆等有关,称边缘系统。,2.嗅脑:大脑半球的下部,嗅沟的下内侧,前端呈卵圆形膨大向上弯到半球额叶前方的称嗅球,接受鼻腔的嗅神经。依次向后有嗅回、嗅三角、梨状叶和海马回,3.基底神经核:大脑半球内部偏下的灰质核团,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为内囊。 豆状核可分为两部:外侧部较大为壳核, 内侧部较小,色较浅,称苍白球。 纹状体:尾状核、内囊和豆状核在横断面上呈灰白质交错花纹状,4.侧脑室:每侧大脑半球中的不规则腔体,经室间孔与第3脑室相通。有脉络丛可产生脑脊液。,一、脑膜 1.脑硬膜:无硬膜外腔。 脑硬膜伸入大脑纵裂形成大脑镰; 伸入大脑横裂形成小脑幕。 围绕脑和脑垂体之间形成鞍膈; 含有静脉窦,接受来自脑的静脉血。,第四节 脑膜、脑血管和脑脊液,2.脑蛛网膜:硬膜下腔;脑蛛网膜下腔;有绒毛状突起深入脑硬膜的静脉窦,称蛛网膜粒。 3.脑软膜:在脑室壁的一些部位,脑软膜上的血管丛与脑室膜上皮共同折入脑室,形成脉络丛,脉络从是产生脑脊液的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