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作文拥有内涵和深度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624808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让作文拥有内涵和深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如何让作文拥有内涵和深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如何让作文拥有内涵和深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如何让作文拥有内涵和深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如何让作文拥有内涵和深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让作文拥有内涵和深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作文拥有内涵和深度(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文字运用 的备考策略,作文:如何拥有内涵和深度,1,2,特色一:文化味的追求。,浙江卷命题往往饱含着浓浓的文化含量与文化思考,这一点在作文命题中也有明显的反映。,浙江卷高考作文的鲜明特色:,从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浙江卷作文已经形成了自我鲜明的特色与个性。,特色一:文化味的追求。,2004年“人文素养与发展” 2005年“一枝一叶一世界” 2006年“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2007年“行走在消逝中” 2008年“触摸都市/感受乡村” 2009年“绿叶对根的情意” 2010年“角色转换之间”,浙江卷高考作文的鲜明特色:,这些命题,往往富有文学的诗意美或哲理的深邃性,要求在自我、现实以及历史

2、的多维观照中展开文化视野,对当下作深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思考。,2009年高考作文题“绿叶对根的情意” 作文题的材料是充满诗意的歌词,本身就具有文学的味道。作文题包含的家园之念、故土之思、文化之恋,如果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中有一种文化的视野,可以让人想到无数的内容,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可想到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与乡愁、于右任的望大陆、洛夫的边界望乡、席慕容的乡愁、舒兰的乡色酒 作文题蕴含众多的文化因素,呈现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与此对应,我们的写作也应该拓开

3、文化的视野与思考。,特色二:注重思辨能力。,浙江卷作文偏重于对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等理性思维、感悟能力的考查,文题中总有相应的概念间的关系需要理性的审视与辨析。,浙江卷高考作文的鲜明特色:,2010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速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

4、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从“角色转换之间”题目本身来看,审题难度不大,既能抒发情感,也可阐发事理。但问题在于前面还有“文化反哺”的材料的限制。考生如果没有正确理解“文化反哺”的内涵与前提,只是单纯地按照“角色转换之间”的题目,写基于个体的“自我的角色转换” ,类似于“换位思考”,就偏离了题旨。这里材料与标题形成了一个类似“双环扣”的关系,写作时既要扣住“年轻一代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的“文化反哺现象”,

5、又要扣住“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的特定内涵,明显地体现了理性思辨的特点。,绿叶与根的思辨关系:根滋养抚育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茂盛;绿叶心怀感恩之情,纵然远离也不忘根对自己的呵护。 “绿叶对根的情意”:母子情(亲情)、师生情、桑梓情(热爱家乡、乡愁)、爱国情(游子、爱国赤子),2009年高考“绿叶对根的情意”,有学生笼统地将话题写成了感恩,这并不 完全符合题意。,2007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

6、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需要留意材料中“消逝中进步”,“怅惘与旷达”的提示,可以深入地理性思辨,进而阐发“逝与不逝”的内涵,具体谈消逝与留下,消逝与永恒,消逝中的不逝,消逝是另一种重生等哲理性关系,这类文章就会因思维而出彩,以思辨显深度,给人“哲理与思想永远是高分作文的名片”的感慨。而笼统地感慨童年消逝,美好不再的文章则流于平庸。,浙江卷高考作文的鲜明特色:,特色三:生活化的挖掘,前几年考场作文流行 “伪

7、文化散文” ,以两三文化名人敷衍成文,看似华美,实则只是没有自我思考的“泡沫作文”。 甚至有人调侃每年高考,历史文化名人最忙。每到6月7日,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不停地做跳水运动,韩信总是在受辱钻别人的胯下,项羽架在脖子上的剑拿不下来,对这种考场的不良倾向,浙江卷高考作文在在命题时进行了相应的限制。近几年的作文题都来源现实,要求考生关注自我与现实,独立思考,真情表达。,这一点在作文提示语中有明显的反映: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文中有我”,希望考生不断朝“我手写我心”的境界努力。,在浙江作文阅卷中发现,写自我的、写生活的,得分比写远离生活的文章普遍要高

8、。 关注自己的生活,写耳闻目睹的身边,有真情实感,这是当前浙江卷作文的导向。,特色四:对教材的延伸。,2010年“角色转换之间”可以从韩愈师说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名句中得到印证。 同时,教材必修三“文明的对话”与作文题虽然话题具体有别,但与“文化反哺”“角色转换之间”都包含了“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 ,时尚文化来源于传统文化,时尚文化又影响着传统文化,这是对教材的延伸思考。,浙江卷作文命题并不虚无缥缈,总是能在教材中找到一些影子,体现了“对接教材,延伸思考”的特点。,浙江卷高考作文的鲜明特色:,特色四:对教材的延伸。,2009年“绿叶对根的情意” 教材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

9、有“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的单元提示语。,浙江卷高考作文的鲜明特色:,2008年“触摸都市/感受乡村” 可以让人想起郁达夫故都的秋“故都的秋味”、老舍想北平“在与巴黎、罗马的比较中凸显北平的安适、平民化”、沈从文的边城“优美的田园牧歌”等教材中的课文与话题间的关联,对作文不无启示。,特色四:对教材的延伸性。,浙江卷高考作文的鲜明特色:,2007年“行走在消逝中” 赤壁赋中苏轼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阐述中关于“逝与不逝”的思考。,2006年“生有所息/生无所

10、息” 材料与话题则直接来自当时的教材,赵鑫珊的散文人是什么。,作文:入题容易出彩难,“涉水深者见蛟龙,涉水浅者见鱼虾”,如何让作文拥有内涵和深度:,立意力求高远与新颖,力避“俗套”与“熟滥”,2009年高考作文福建卷:“这也是一种 ”,很多考生写:忙忙碌碌的奋斗也是一种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快乐,看着父亲的背影读懂了沉默的父爱,母亲的白发让我明白了这也是一种爱立意雷同、内容空泛、缺少独得之悟的记叙占了相当比例。 当大多数的考生都在这样感叹生活,理解爱的时候,让人不禁产生忧虑,我们个性的独特和丰富多元的心灵到哪里去了?而当文章流于“俗套化”的人云亦云时,作文也就缺少了直抵人心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姿态

11、: 作者观照当前的文坛,鞭辟入里地分析:“时下的文学,以甚嚣尘上的热闹姿态涌向大众:易中天、于丹等在商家追捧下将文化经典以快餐形式推向大众;张悦然、郭敬明等在粉丝尖叫声中捧出一部部粗糙的小说。作者不再甘居幕后,纷纷走到镁光灯下博取眼球,这是一种文化的浮躁。文坛看似繁荣,其实荒芜。 而在我看来,孤独,这也是一种文人应该有的生活姿态,有孤独才会有沉思,板凳要坐十年冷,唯有这样的时间沉淀与打磨,才可能创造文学的精品。”,以立意高远而取胜,这也是一种自杀: 作者充满忧虑地写道:“有节过节,无节造节,于是,一出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大戏正在上演。君不见,屈原被包装为一个大粽子,龙舟赛成了某个资金上亿的招

12、商活动;君不见,曹操头像被贴在一口酥上,王羲之的名字成了某钢笔的冠名满目的钱、钱、钱,满眼的杀、杀、杀,我们是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与身家性命都交换给了钱这个魔鬼啊!而当一切都与钱这个魔鬼挂上钩时,我们也就离自杀不远了。”,以思考深沉而取胜,这也是一种问题: 作者从三鹿奶粉未出事前享受国家免检待遇说起,指出:免检产品没有问题其实也是一种问题。虚伪的完美令我们胆寒,有瑕疵才是事实的真相。免检制度推卸了责任,放松了监管,这又是谁之过?作者结尾说:“近日,国家终于取消了食品类免检制度。我仿佛听见一声叹息,哀怨而悠长,令人动容”,以忧时伤世而取胜,2010年浙江省会考作文: 水是无形的。它随川而行,遇阻而止

13、,化身形于大地,融生命于万物。水又是有形的。它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从空中坠落时,是空气把它挤压成水滴状。它任由物体改变着,又能改变物体。每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永不停歇,天长日久,石板的凹坑就是水刻下的。 根据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 水是天地间的至柔之物,也是至利之器,水繁衍了万物,使世界欣欣向荣,却不索取任何的回报。所以老子说:“最高的善就是水的品性,这是最接近于道的。” 综古观今,人们始终没有放弃过对完美的追求

14、,老子求道,孔子问仁,其实归其一点,便是对人之大善的探索。 水之善在于它谦虚处下。它从未自夸过那滋养万物的功德,从未奢求过万物崇高的敬意,它只是默默地担负着自己的使命,无声无息地往复循环着。有大善之人 也必是处在社会基层,了解底层的辛酸苦楚,不求回报地奉献着自己。所以老子说,极善必处于极恶之地。处上而不愿屈下者离善必远矣!,水之善在于它随遇而安。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锋利的棱角,它遇圆为圆,遇方为方,因此它才不会使自己受伤,也不会伤害他人。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世界并不随人的意志而变化,充斥着太多的悲伤与无奈,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15、。只有不断调整自己,才能实现与万物的完美交融。,水之善在于它动之以时。春天,它是缠绵的细雨与涓涓的小流;夏天,它是狂暴的风雨与惊天的骇浪;秋天,它是萧瑟的苦泪与皱眉的湖面;而冬天,又化作那天使纯白的羽翼。不同的时间就以不同的形态显现,但无论那种形态,都彰显着水最本质的特性。人不也应该这样吗?孔子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看清情况,以最佳的选择去对待,有时候选择退后也未尝不失为明智之举。,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能,事善成,动善时。这是老子概括的水之七善,也是仁人志士坚持不懈所追求的目标。也许我们永远也达到不了水的境界,但是牢记“上善若水”这个真理,也能让我们的人生“厚德载物,臻于至善

16、”!,男人也是水做的 读红楼梦时,读到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我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其实,男人也是水做的。 水清澈透明,是容不下一粒沙子的。真正的男儿也是如此,清白透亮,彰显着自我的人格。“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此刻漫步于江潭之滨,狂风嘶吼着,吹散了他的发髻,他却浑然不顾。在他眼中,这世间就如一潭沉水,他想让这水永远清澈,让子民生活幸福。而今事与愿违,楚王非但没有重用他,甚至放逐了他,眼看这原本澄澈的世间将污浊不堪,他的内心是一阵阵绞痛。,水是自由的,喜欢奔腾于原野之上,但无法忍受“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所以他悲泣,他用尽全力去改变这浑浊的世俗可世俗却不愿理睬他。屈原是清白的,他是水做的,他不愿沉沦,不愿玷污了自己。眼前这汨罗江滚滚的江水,一如他内心的忧愁和愤慨一起向东流去,至少这江水还是清澈的,他如是喃喃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