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与鼻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3624800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与鼻窦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鼻与鼻窦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鼻与鼻窦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鼻与鼻窦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鼻与鼻窦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与鼻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与鼻窦(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鼻 与 鼻 窦,检 查 方 法,1、横断扫描 (1) 病人仰卧位,头尽量摆正,两边对称。扫描基线为下眶耳线(即RB线),此线几乎平行于硬腭和眶顶从此平面开始向上扫描至额窦上方,可显示全部的副鼻窦,还可观察鼻咽部、咽旁间隙和颅底,。 (2) 层厚5mm,间隔5mm。,2、冠状扫描 (1)病人一般取仰卧位,头过伸,扫描基线尽量与下眶耳线垂直。从上颌窦前壁扫至蝶窦。 (2) 层厚5mm,间隔5mm。 3、增强扫描 根据病情需要而选择增强扫描。,正 常 表 现,鼻腔及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窦腔内正常均含气体,CT上表现为低密度影,鼻甲及鼻窦壁为骨性结构。筛窦、蝶窦及额窦窦腔内可有骨性分隔。,上颌窦中

2、部层面(轴位),筛窦及蝶窦(轴位),冠状位,蝶窦及上颌窦(冠状位),鼻炎、副鼻窦炎症,概述 : 鼻窦炎是最常见的鼻疾病,按其病因 可分为过敏性、化脓性及肉芽肿性三大类;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化脓性鼻窦炎(acute sppurative sinusitis)常是上呼吸道炎症的表现之一,多继发于急性鼻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chroni suppurative sinusitis)多由急性炎症反复发作未愈、迁延所致。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筛窦。,病理 急性期:基本病理改变为粘膜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渗出、浸润及脓性分泌物产生。粘膜肿胀常使窦口阻塞,分泌物滞留,少数可发生骨髓炎或眶内、

3、颅内并发症。,慢性期: 主要病理改变有粘膜肥厚或息肉、变性型、粘膜萎缩型及乳头状增生型。粘膜慢性炎症充血肿胀,腺体增生和新生血管可致粘膜肥厚形成息肉或囊肿,窦腔内有脓性分泌物储留,窦壁骨质硬化增厚,粘膜纤维化以及萎缩。,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鼻塞、流涕、 多脓涕、头痛及局部疼痛,部分病例出现嗅觉减退或消失,部分视力受影响。 全身症状:畏寒、发热、食欲不振及周身不适等。,鼻镜检查: 鼻甲肥大,内有分泌物或脓液,慢性期中鼻甲息肉样变和鼻内息肉。,CT表现 鼻炎 1、单侧或双侧鼻甲粘膜肥厚增大,鼻道变窄。,2、部分鼻甲粘膜息肉样波浪状增厚,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充填鼻道,向后生长突人鼻咽部或压迫鼻中隔移位。

4、 3、大多伴有鼻窦炎症。,鼻窦炎 急性期:窦腔粘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呈弧形或环带状,少数可见乳头状息肉形成。窦腔积液:表现为窦腔混浊,密度增高,气影减少,有时可见气液平面。,慢性期:可见窦壁骨质增生、增厚,窦隔增厚,窦腔缩小。,患者 男 37,患者 男 31岁,患者 男 29岁,鼻 窦 囊 肿,概述 粘液囊肿系由副鼻窦开口阻塞、窦内分泌物长期潴留致窦腔膨胀性扩大形成囊性肿块。本病最常发生于额窦和筛窦,少数见于上颌窦和蝶窦,一般多单侧。,病因及病理 引起窦口阻塞的原因有: 慢性炎症, 外伤和手术后骨质增生或瘫痕, 良、恶性肿瘤, 解剖变异。,囊肿壁即为鼻窦粘膜,粘膜上皮化生,粘膜下炎性细胞浸润

5、,囊内液体一般为淡黄稀薄浆液、棕褐色稠厚粘液或咖啡色混有血样物质,如有感染变为脓性,称脓囊肿,窦壁骨质膨胀变薄。,临床表现 1病程进展缓慢,膨胀性生长,早期可无症状,增大后压迫窦壁可引起疼痛。 2囊肿突入眶内则出现眼球突出、眼球移位、视力障碍等。,3局部膨隆或触及有弹性肿块,额窦及筛窦分别位于额窦底及内毗部。 4鼻腔检查:额、筛窦囊肿突向中鼻道呈一隆起。蝶窦囊肿后鼻镜检查鼻咽顶壁向下突出,上颌窦囊肿可见下鼻道外侧壁向鼻腔内移位。,CT表现 1、囊肿尚未充满窦腔时表现为窦腔内圆形、卵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整。密度均匀,CT值20Hu。,囊肿充满窦腔时表现为窦腔内密度均匀增高,窦腔扩大,窦壁变薄并

6、向外凸,典型者呈气球样变。特征性表现是窦壁骨质或骨性间隔呈吸收性骨破坏。,2、可压迫周围邻近器官,如筛窦粘液囊肿可推压眼球向前外突出,蝶窦粘液囊肿可向颅底蔓延。 3、增强扫描可有窦壁呈线样强化,窦腔内的粘液无强化。,男性,59岁,左眼球突出2个月。,病理:窦腔内粘液腺腺体分泌物在腺泡内储留而形成,又称粘膜储留囊肿(mucous retention cyst)。粘膜下囊肿可单发或多发,一般多较小,不充满窦腔,类圆形,囊肿壁较薄,囊内可为浆液或粘液。,粘膜下囊肿,粘膜下积液形成的粘膜下囊肿,并非真正囊肿,但外形似囊肿,常呈基部位于窦底的半球形或球形肿物,内含血浆。以上颌窦内最常见。,临床表现: 1

7、平时无症状,常在检查中偶然发现。 2偶有头痛,有时囊肿自行破溃从鼻腔中 流出黄色液体。 3鼻腔检查正常。,CT表现:病变窦腔内有类圆形,略呈软组织密度或水样密度影,突入窦腔,密度均匀,CT值10Hu,边缘光滑呈弧形影,其基底多位于上颌窦的底壁或内、外侧壁。多数囊肿为单发,也可多发或同时发生于双侧窦腔内,窦腔无扩大,窦壁骨质无破坏。增强扫描囊肿一般无强化。,男,72岁。无明显症状,查体时发现。,女,60岁。多涕一年。,鉴别诊断: 1、粘液囊肿:正常解剖窦口堵塞,窦腔内密度增高,骨质变薄呈气球样改变。吸收性骨质变薄或吸收破坏。额窦最多见。 2、粘膜下囊肿:多好发于上颌窦,后外侧壁和底壁相对多见。呈

8、圆形或类圆形,无骨质破坏。 3、鼻息肉:一般上颌窦和筛窦多见,常常可累及双侧鼻腔及多组副鼻窦,常使窦腔阻塞。,鼻 窦 肿 瘤,1、良性肿瘤 病理 鼻窦良性肿瘤有乳头状瘤、血管瘤、骨瘤等,以骨瘤较多见,好发于额窦及筛窦。 临床表现 肿瘤小时多无症状,肿瘤大时可有压迫症状,如头痛、眼球突出等。,CT表现 肿瘤较小,未充满窦腔时,表现为窦腔内密度均匀,边缘清楚,锐利的肿块,无骨壁破坏。 肿瘤大,占据整个窦腔时,表现为窦腔密度增高,窦内间隔消失,窦壁变薄向外膨隆,但无虫蚀样破坏。,男,56岁,左鼻塞2年,活检左鼻腔肿物为内翻乳头状瘤。,2、恶性肿瘤 鼻腔癌 概述: 鼻腔与副鼻窦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

9、的1一2%,占耳鼻咽喉部恶性肿瘤的20%左右。癌多于肉瘤,男性多于女性,癌肿多发生于40一60岁。鼻腔恶性肿瘤多继发于副鼻窦,原发于鼻腔者较少,晚期难以分辨何处为原发。,病理 鼻腔癌起源于粘膜上皮或腺上皮,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腺癌、未分化癌等。,临床表现 1、早期有一侧鼻塞,初为间歇性,后为持续性。 2、鼻涕带血,脓血涕或鼻衄。 3、一侧嗅觉减退或消失。 4、头胀 头痛。,5、晚期肿瘤常侵范周围结构,可有面颊部肿胀,牙痛,可有眼球突出,视力障碍等。 6、鼻镜检查见鼻腔新生物呈菜花状,表面常有溃疡及坏 死组织,易出血。,CT表现 平扫:1、早期为下鼻甲或中鼻甲局限性软组织影增多,呈菜花状,边

10、界不清楚,可致鼻腔鼻道狭窄。 2、中晚期可有骨质破坏伴鼻腔膨大变形,破坏鼻甲和鼻中隔。最先累及的是上颌窦的内侧壁。,3、冠状面扫描可很好地显示鼻底和硬腭 有软组织浸润,伴有骨质吸收性破坏。 增强扫描: 肿块可不均匀强化。,男性,48岁,右眼流泪2年。查体见右鼻腔中鼻道有一肿物,表面不光滑,右侧鼻背肿胀。,副鼻窦癌,上颌窦癌是最常见的副鼻窦恶性肿瘤,占鼻窦恶性肿瘤的4/5,以鳞状细胞癌多见,其次是腺癌、囊腺癌、未分化癌等,肉瘤较少见,多为淋巴肉瘤。本病因部位隐蔽,难以早期发现,就诊时多属晚期,一般预后较差。筛窦癌、额窦癌次之;蝶窦癌较少见,与颅底脊索瘤难鉴别。,临床表现 1早期肿瘤较小,常局限于

11、窦腔内,多无明显症状,偶有鼻道血液排出或涕中带血。 2鼻塞,多为一侧性。 3随肿瘤发展,可出现面颊部、鼻部畸形,眼部症状等。,CT表现 平扫 a、窦腔内软组织肿块,轮廓不整,分界不清。 b、窦壁骨质破坏。 c、肿瘤可侵及邻近结构。 增强扫描 肿块可不均匀强化。,患者 男 54岁 鼻腔反复流血,患者 男 32岁 头痛 间断性鼻腔流血半年余,鼻 咽 部,1、常规横断扫描,一般以平扫为主。 2、病人仰卧位,扫描平面与下眶耳线平行。 3、层厚5mm,间隔5mm,从硬腭水平向上扫至颅底。 4、平扫发现病变时应作增强扫描。,一、检 查 方 法,鼻咽腔侧壁各有两个凹陷,前方为咽鼓管咽口,呈三角形指向后外,后

12、方为咽隐窝,咽隐窝后壁与鼻咽部相连。鼻咽腔结构两侧对称,但咽隐窝偶尔可不对称。咽部形态依层面不同而有差异,在硬腭层面呈方形,前为腭帆,后为颈前软组织,两侧为鼻咽腔侧壁;软腭层面呈长方形,后鼻孔在腭帆前方,故鼻腔前后径长;咽隐窝层面呈梯形;咽鼓管开口层面,咽隐窝变深而呈双梯形。,二、正 常 表 现,鼻咽部(横断位),鼻咽部(横断位),鼻咽部(冠状位),三、常 见 疾 病,鼻咽癌 病理 鼻咽癌是鼻咽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组织学类型多为鳞癌和未分化癌,肿瘤好发于咽隐窝、顶后壁,可向邻近结构侵犯和发展,易发生淋巴转移。,临床表现 吸鼻后痰中带血和耳后无痛性肿块为常见表现,后者为颈部转移的肿大淋巴结。,C

13、T表现 平扫 1、咽隐窝或咽鼓管咽口变浅、变平、消失,左右失去对称。 2、咽侧壁隆起,中晚期肿块可充填大部分鼻咽腔。 3、咽旁间隙向外移位、变形、消失。,4、肿块向四周侵犯:向前侵犯鼻腔,表现为。向后可累及椎前肌群并引起椎前淋巴结肿大。向上可侵及颅底,引起颅底骨质破坏消失,翼板破坏消失。侵及上颌窦,表现为上颌窦后壁骨质破坏。侵及颞下窝致脂肪垫影消失、模糊,形成软组织肿块,正常肌肉外形消失。茎突内侧软组织受侵,表现为密度增高,宽度增加,颈内动静脉显示不清。,5、颈淋巴结肿大。 增强扫描:肿瘤组织不规则强化。,男性,71岁,发现鼻塞及左侧颈部包块、面部疼痛1个多月。查体见左颈部有一质硬的包块,大小约为3cm4cm。,That is called taking action!,Now that you have planned everything begin to wo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