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3623189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 研究进展,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希利,1,西医研究进展,2,中医研究进展,1.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念,2.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1,西医研究进展,3.临床表现及分型,4.现代医学研究进展,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遍及整个结肠。 1859年首次被描述 1920年被医学界公认 1956年我国首次报道,1.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念,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病情反复难愈,病程迁延,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 中西医结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2、2.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临床表现,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暴发起病 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持续并逐渐加重 诱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 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有关,3.临床表现及分型,腹泻 原因:主要由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所致 特点:黏液脓血便(活动期重要表现) 腹痛:疼痛程度不一 部位:左下腹 特点:隐痛,阵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中毒性巨结肠,持续性剧烈腹痛 其他:常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体征 轻、中型者左下腹轻压痛,条状包块 重型和暴发型者:明显压痛和鼓肠 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等并发

3、症时可出现腹膜炎,全身表现 活动期:低热或中等发热,重症或有合并症者 高热,心率增快 病情进展与恶化患者:衰竭、消瘦、贫血、水电解质失衡、低蛋白血症、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 部分病人有杵状指、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黏膜溃疡、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慢性肝炎等。偶见淀粉样变性或血栓栓塞性疾病,按本病的病程、程度、范围及病期进行综合分型 根据病程经过分型: 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型 轻型:腹泻4次/d以下,无全身症状,血沉正常 中型:介于轻、重度之间,一般指腹泻4次/d以上,仅伴有轻微全身表现 重型:腹泻6次/d以上

4、,有明显粘液血便,T37.7,P90次/min,Hb75g/L,ESR30mm/h,血清白蛋白30g/L,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临床分型,根据病变范围分型: 直肠炎 直肠乙状结肠炎 左半结肠炎 广泛性或全结肠炎(倒灌性) 区域分布者称区域性结肠炎 根据病期可分为: 活动期 缓解期,并发症,1.中毒性结肠扩张:多发生于暴发型或重症病人,毒血症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WBC X线腹部平片:结肠扩张,结肠袋消失可引起急性穿孔。常因低钾、钡灌肠、使用抗胆碱药或鸦片酊诱发 2.直肠结肠癌变 3.其他并发症: 肠大出血发生率约3%,肠穿孔、肠梗阻,偶见瘘管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5、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镜表现: 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 黏膜有多发性浅表溃疡,其形态、大小不一,呈弥漫性分布,附有脓血性分泌物,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 可见假性息肉(炎性息肉)形成,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 活检:见炎症表现,可有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早期溃结 直肠,早期(轻度)溃结 直肠,中度溃结 直肠,溃结 乙状结肠,中度,溃结 降结肠,中重度,溃结 脾曲,溃结 横结肠,病 因 研 究,治 疗 研 究,3.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现代研究表明,UC可能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本病

6、的认识也逐渐向细胞、基因和分子水平发展。 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可概括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丛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可能由于免疫调节紊乱,这种免疫炎症反应表现为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病 因 研 究,1 饮食 欧美地区的发病率高于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肉类、蛋奶制品摄入增加,使UC患病率增高。,饮食结构不合理可以导致UC发病: 过多摄入脂肪和脂肪酸会损伤结肠黏膜。 现代饮食如可乐、巧克力等与UC呈正相关,柑桔与UC呈负相关。 有报道高铁饮食可使UC小鼠结肠炎症加剧,并增加肿瘤发生危险,其机制可能与高铁致氧化应

7、激及硝基化应激反应增强有关。,合理饮食对于UC有治疗作用: 饮食能够促进肠道自身愈合,这是UC治疗的新概念之一。 益生菌及其制品对UC有治疗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具有抗炎活性。,2 药物 研究表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能导致UC的恶化及复发。其机制有可能是白细胞黏附及迁移的增加,以及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数量的减少。 年轻女性患者口服避孕药者比对照组多。因此,推测口服避孕药是UC的风险因素,关于这一点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3 吸烟 UC在吸烟者中发病率较不吸烟者低,相反戒烟者更易患,不吸烟者发生UC的危险性是吸烟者的26倍。 吸烟预防UC的机制可能与尼古丁有关。 吸烟可影响细胞和体液免疫,增加肠黏

8、液。,5 遗传因素 国外文献报道,UC有着明显家族聚集现象。UC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患者的配偶发病率不增加。 单卵双胞比双卵双胞者发病率高。,4 心理因素 大约有40%的UC患者的发病与精神应激有关。 调查表明UC患者具有内向、内省、离群、保守、严谨、悲观、抑郁、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易怒、对各种反应强烈激动后又难以平复的个性特点。 个性和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恶化,心身交织互相影响,使UC缠绵难愈。,6 感染因素 微生物在UC发病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但至今尚未找到某一特异微生物病原与UC的发病恒定相关。 新的观点认为,UC是针对自身正常肠道菌群的异常免疫反

9、应引起的。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第一、在肠道无菌生长的情况下,不发生UC;第二、病变部位针对自身正常细菌抗原的免疫反应增强; 第三、抗生素制剂对于UC患者有益。,7 免疫因素 UC受累肠段产生过量抗体。自身抗体的存在,提示自身免疫因 素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UC患者自身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氨基水杨酸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UC的主要方法, 这些 药物, 只能暂时控制和缓解症状, 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该病, 长期应 用不良反应增多, 停药后容易复发, 部分激素耐药或抵抗的难治性 患者效果更不理想。 近年来由于细胞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UC病因的深入了解和新型

10、药物的开发,许多全新的治疗方法和新型的药物制剂(如生物制剂等)开始应用。,治 疗 研 究,UC黏膜损伤无法修复的原因尚未阐明, 至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造成该病病程迁延、无法治愈, 通过研究结肠黏膜干细胞与病变关系,有可能阐明UC黏膜损伤 无法修复的原因,并为该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氨基水杨酸类:5氨基水杨酸(5ASA),氨基水杨酸是治疗轻、中度广泛行UC患者的一线药物,其主要机制是:抑制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抑制免疫反应、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肠系膜脂肪酸化等。近年来已经研制出毒副作用小、局部药物浓度高的5-ASA制剂,这类制剂有:奥沙拉嗪、美沙拉嗪、巴柳氮、爱迪莎控释剂、颇得斯安缓释剂、葡聚糖5AS

11、A酯、5ASA甘氨酸盐、5ASA谷氨酸盐等,有栓剂、泡沫和液态灌肠剂等剂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磷酸酯酶A2,阻止细胞膜磷脂中结合型花生四烯酸转化为游离型,使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减少,降低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减轻TNF-介导的细胞毒性,减轻UC的炎症,缓解毒性症状,主要用于中、重度急性发作期或爆发型及SASP、5-ASA疗效不佳的患者。,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及氨甲蝶啶(MTX)硫唑嘌呤及其活性代谢物巯嘌呤作用相似,氨甲蝶啶是DNA合成中一种重要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它能影响在炎性肠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IL-1的活性。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SASP

12、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及糖皮质激素毒性反应或长期持续依赖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也可用于缓解期的维持治疗。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较多,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血常规、肝功能等。,生物学疗法:以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单克隆抗体为代表。TNF-是UC发生、发展、转归的重要因子,在UC患者的血清、粪便及尿中均显示TNF-浓度升高,TNF-是由T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被金属蛋白酶TNF-活化酶激活,其中包括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巨噬细胞的激活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TNF-单克隆IgG抗体能有效而快速中和TNF-,同时减少致炎细胞因子及抗细胞间黏附分子的释放。其代表为inflixhmb( CA2)为人鼠嵌合

13、型IgG1单克隆抗体。,益生菌治疗: 正常肠道菌群是人体的重要防御系统,其在生理状态下是良好的刺激原,能够促进肠相关淋巴组织的成熟。寄生于肠道的500余种微生物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类杆菌、消化链球菌、埃希杆菌、韦荣球菌等均属肠道益生菌,目前最常用的益生菌是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以及某些种类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某些非致病性微生物制剂,如酵母菌,虽然不是活菌制剂,但是由于其对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现在也归于益生菌范畴。,1 认识沿革,2 病因病机,3 辨证分型,4 治疗进展,2,中医研究进展,中医文献中虽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但历代医籍都不乏

14、对该病的相关论述。 本病属中医“泄泻”、“肠澼”、“滞下”、“痢疾”、“肠风”、“脏毒”等范畴,其中又以泄泻、痢疾论述为多,“肠澼”、“滞下”亦归属于痢疾之范畴。泄泻之名首载于内经生气通天论,以“泄” 称之,有“濡泄”、“洞泄”、“注泄”等。难经有五泄之分,汉唐时代称为“下利”,宋代以后统称“泄泻”。而痢疾一证始见于素问:“肠澼便血如何? 肠澼下白沫如何? 肠澼下脓血如何?”,1 认识沿革,感受外邪 难经所谓:“湿多成五泄。” 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云:“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温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原于湿者也。”指出

15、其他寒邪或暑热之邪,往往与湿邪相兼,直接影响于脾胃,使脾胃功能障碍,清浊混杂而下,见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2 病因病机,饮食所伤 内经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下为飧泄,久为肠澼。”饮食不节,宿食内停;过食肥甘厚味,呆胃滞脾;嗜酒伤中,酿生湿热;过食生冷,损伤脾阳,皆可使脾胃传导失职,升降失调,以致水湿内停,气血凝滞,与肠中腐浊之气相搏,发为腹痛、腹泻。 景岳全书泄泻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 明戴思恭证治要诀泄泻中云:“伤食泻,伤于生冷油腻,停滞膈间,脾气不温,食难消化,或

16、多餐糯食及一切难化之物”,即言伤食泻病因又言其病机。,情志失调 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素问调经论亦曰:“志有余则腹胀飧泄。”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平时脾胃素虚,复因情志影响,忧思恼怒,精神紧张,可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导致脾失健运,运化功能失常,湿滞肠胃,日久气血壅滞,损伤脉络而化为脓血,便下赤白黏液。 景岳全书泄泻所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两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使脾气本强,即有肝郁,未必能入,今既易伤,则脾气非强可知矣。” 清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泄泻说:“相木侮土,土亏不能制水,其病在肝,宜平肝乃可补土。”均说明情志失调是本病发病的一个主要因素。,脾胃虚弱 内经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因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等,均可导致脾胃虚弱,升降功能失调,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