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家园林的特点全解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623171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皇家园林的特点全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清代皇家园林的特点全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清代皇家园林的特点全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清代皇家园林的特点全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清代皇家园林的特点全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皇家园林的特点全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皇家园林的特点全解(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代皇家园林的特点,目 录,一,皇家园林概述 二,皇家园林赏析之颐和园 三,皇家园林赏析之承德避暑山庄 四,清代皇家园林的特点,一,皇家园林概述,周文王的“灵囿”,以自然的树木花草为主,鸟兽充其间,并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游乐狩猎,实际上就是狩猎园。 到了秦汉,皇家园林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著名的上林苑囊括了长安城的东、南、西的广阔地域,关中八水流经其中,建宫、苑数量不下三百处。其规模虽然及其宏大,但却比较粗犷,殿宇台观只是简单地铺陈罗列,并不结合山水的布局。此时的皇家园林尚处于发展成型的初期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士大夫玄谈玩世,崇尚隐逸,寄情山水。受到这种时代美学的浸润,宫苑的规模

2、虽不及秦汉,但在内容上却有着更严谨的规制,表现出一种人工构建结合于自然山水之美,标志着皇家园林的发展已升华到较高艺术水平。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鼎盛的黄金时代,皇家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两者协调统一,洛阳的“西苑”和骊山的“华清宫”,可是为这个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到了北宋,统治阶级沉湎于声色繁华,北宋东京、南宋临安,金朝中都,都有皇家园林建置,规模远逊于唐代,然艺术与技法的紧密细致则有过之,其中东京的御苑“艮岳”,就是这个时期最接触的作品。 元、明两代,皇家造园活动相对地处于迟滞局面,除元朝大都御苑“太液池”,明代扩建为“西苑”外,别无其他建设。 直至清

3、代,皇家造园方才兴起一个新的高潮,这个高潮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代的皇城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就很自然地转到园林方面。加之王公贵族很不习惯于北京城内的炎夏溽暑之苦,提出择地另建“避暑宫城”的拟议。待到康熙中叶政局稳定、国力稍裕时,便在北京西北郊和热河,相继经营皇家园林。到乾隆盛世,进一步扩建、新建,在北京西北郊最后建成三山五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集中体现了皇家园林的主要特色。,皇家园林的鼎盛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这时的封建帝王全面接受了江南私家园林的审美趣味和造园理论,而它本来多少带有与主流文化相分离的出世倾向。清代有若干皇帝不仅常年在园林或行宫中料理

4、朝政,甚至还美其名曰:“避喧听政”。另一方面,皇家造园追求宏大的气派和皇权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家园林赏析之颐和园,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离宫御苑。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颐和园的

5、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昆明湖原名西湖,万寿山原名瓮山。 颐和园大约有四大景区: 最东边是东宫门区。这一带原为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性活动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会达成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 中间高耸的万寿山前山景区,建筑最多,也最华丽。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就是著名的长廊,南北

6、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称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颐和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三,特别是南部的前湖区,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6座不同形式的拱桥掩映其中;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处叫人过目不忘的景点,造型十分优美。,佛香阁 佛香阁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为全园

7、建筑布局的中心。“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 该阁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兴建在20米的石造台基上,八面三层四重檐。阁高米,八面,三层,四重檐。阁内有八根铁梨木大柱,直贯顶部,下有米高的石台基。每月望朔,慈禧在此烧香礼佛。 游人至此,居高临下,可以饱览昆明湖及几十里以外的明媚风光。,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为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孔券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

8、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凌,西堤 西堤是一道人工长堤,乾隆时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 西堤把昆明湖分成东西两半。长堤上建有风格各异的六座石桥。六桥自北向南依次是: 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其中玉带桥最为著名, 桥拱高而薄,与水中倒影相连形如玉带故名。,皇家园林赏析之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的建造主要是为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抵御沙俄的扩张。它是清帝每年北巡的重要行宫之一。 山庄占地面积564公顷,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历时87年才建成。是清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有第

9、二政治中心之称。,主要艺术构思在于突出自然山水之美,循自然景观修筑建筑,不事彩画,以淳朴素雅格调为主。 乾隆时期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 1755-1790为第二阶段,主要修建了外八庙,在山庄内增建了仿江南各名胜的多组园庭,重点营造了山区各峪内、山上、峪底深处的建筑组群及山庄内八处寺庙。 逐渐改变了原来的风格,亦步亦趋于汉唐建筑宫苑,以豪华而错落有致、布局新颖而富有变化的建筑群见胜。,建筑特色: 1.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 2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 3.避暑山庄

10、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湖泊区 是山庄风景的重点。位于宫殿区之北,为大小洲屿分隔成形式各异、意趣不同的湖面,用长堤、小桥、曲径纵横相连。湖岸曲逶,楼阁相间,层次丰富,一派江南水乡景色。建筑采用分散布局手法,园中有园,每组建筑都形成独立的小天地。山庄72景,有31景在湖区。在较大的岛屿或地段,布置了严谨四合院式的封闭空间,如“月色江声”、“如意洲”。这里是皇帝宴饮和会客的地方,需要一定的格局和安静的环境,建筑布局强调内部空间的完整。,清代皇家园林的特点,1,气魄恢宏,庄重华贵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3,吸

11、取了江南园林的特点 4,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1,气魄恢宏,庄重华贵,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 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 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 比如:颐和园我国现春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主要构成为万寿山和昆明湖,面积比较大,约二百九十多公顷,特别是水的面积约占四分之三,故有“水上园林”之称,具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其中建筑物较多,气势雄伟,体现了皇家园林的风范。 皇家园林占地面积较大,规模宏大,常将有代表性的第宅、寺庙、名胜集中并 在园林中再现出来。一般以主体建筑作为构图中心统帅全园,建筑常居于支配地位,尺度较大、较为庄重、色彩

12、富丽堂皇。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颐和园园林总体布局继承了中国传统造园“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之艺术特色,三千余间亭、轩、馆、廊、榭、寺、台、楼、阁、庙、桥、舫等依循自然山水,因地制宜地分布在万寿山、昆明湖中,形成一座以湖光山色著称,又以金碧辉煌闻名的大型皇家园林,将中国古典园林的修造推向了高,3,吸取了江南园林的特点,在宫宛园林中,许多造景皆模仿江南山水,吸取江南园林的特点。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是模仿无锡寄畅园;后湖的苏州街,是模仿苏州江南水乡风光;昆明湖上西堤六桥,是模仿杭州西湖苏堤六桥;承德避暑山庄的小金山,则是模仿镇江金山寺的金山亭;避暑山庄的烟雨楼是模仿嘉兴南湖的烟雨楼,断桥残雪,4,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说皇家园林里较私家园林有更多的人工之笔,但是其主题还是围绕着自然山水而展开的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天人合一,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