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概要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621906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制图-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工程制图-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工程制图-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工程制图-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工程制图-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制图-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制图-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概要(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7 读装配图以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一、读装配图,1识读装配图的基本要求 (1) 了解部件的名称、用途及工作原理。 (2) 了解其装配关系及装拆顺序。 (3) 了解各零件的作用及结构形状。,2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1) 概括了解 仪表车床尾架是用于仪表车床上加工轴类零件时顶紧零件的装置。,由24种零件组成,其中含标准件9种,根据零件的序号和名称可在装配图中找出它们各自的位置。,仪表车床尾架的外形,仪表车床尾架的拆卸过程,(2)分析视图,主视图 用全剖视图,表达了工作原理、零件之间的主要装配关系和连接情况。 俯视图 主要表达尾架体的外部结构形状。 左视图 用阶梯剖,表达锁紧部分的装配关系、

2、定位键和尾架体底面一长槽的配合关系,以及补充表达尾架体的结构形状。,(3) 分析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仪表车床尾架中的顶尖4装在轴套2内;螺母6用两个螺钉M8x16与轴套固定;轴套与尾架体1的孔是间隙配合。螺钉M10x22用来限制轴套的转动与轴向移动范围;螺杆7与手轮10用键连接,并由垫圈8与螺母M12和垫圈12将其轴向定位。当转动手轮时,通过键使螺杆旋转,再通过螺母的作用,使轴套带着顶尖作轴向移动。 当顶尖移到所需位置时,旋转锁紧手柄5,通过销带动螺杆12转动,再通过螺纹的作用使夹紧套13将轴套锁紧。 仪表车床尾架靠导向定位键14嵌入机床床身的T型导轨内,用纵向滑动来调整顶尖与床头箱的距离,以

3、适应加工不同长度的零件。当调整好后,用螺钉锁紧在床身上。,(4) 分析零件 搞清楚部件中除标准件外的各个零件的结构形状以及它们间的装配关系。,(5) 综合归纳 在对部件中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和结构形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还可对其全部尺寸和技术要求作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深入地了解部件的设计意图和装配工艺性等。,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零件图是根据部件对零件所提出的要求由装配图拆画而成的。 拆画零件图应在读懂装配图的基础上进行。由于在装配图上很难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每个零件的结构形状,所以,在拆图时,需对零件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补充设计。,1分离零件的方法 (1) 先从明细栏中找到要拆画零件的序号和名称。 (2)

4、 根据该序号的指引线找到它在装配图中所在的位置。 (3) 根据投影关系、剖面线的方向和间隔,找出该零件在各视图中的投影,将该零件从装配图中分离出来。,2对零件结构形状的处理 对部分复杂零件的结构作进一步的分析或对某些结构进行改进设计。 如表达不完整时,可根据功用和装配关系,对其结构形状加以构思、补充和完善。 对装配图中被省略的工艺结构,如倒角、退刀槽、越程槽等,在零件图中仍应补充画出。,a. 拆画顶尖、前端盖和螺母,b. 拆画螺杆、后端盖和手轮,c. 拆画轴套、螺杆和夹紧套,d. 拆画尾架体,补线条,补线条,补椭圆,补线条,补线条,补交线,补全尾架体零件中所缺的图线,3对零件表达方案的处理 装

5、配图注重于表达零件装配关系,零件图注重于表达零件结构形状。 在拆画零件图时,不能简单地照搬装配图的表达方案,而应根据零件的类型和整体结构形状重新选择视图。,尾架体属于箱体类零件,其主视图按工作位置原则来选取。,采用A-A全剖视图,表达该孔和底板的结构,及其左右两端面螺孔的深度等。,采用BB全剖视图,表达上部两孔相交的情况及上部与底板的连接部分的结构。,表达安装锁紧机构手柄的R26凸柱顶面形状。,表达底面的形状。,表达端面上螺孔的分布情况及R26凸柱部分与尾架体上部的关系。,4对零件图上尺寸的处理 (1) 抄:在装配图上已标注的与该零件有关的尺寸可直接移注到零件图上,如配合尺寸,某些相对位置尺寸等,并注意与其他相关零件尺寸之间的协调性。 (2) 量:在装配图上未注出的尺寸,可按比例在装配图上量取,并注意圆整。 (3) 查:一些标准结构的尺寸,应从有关标准手册中查取。 (4) 算:某些零件的尺寸在明细栏中已给出,如弹簧尺寸、垫片厚度、齿轮齿数和模数等,应按给定尺寸注写或经计算后注写。 5技术要求的处理 标注零件的技术要求时,应根据零件在部件中的功用及与其他零件的相互关系,并结合结构与工艺方面的知识来确定,必要时也可参考同类产品的图纸。,采用形体分析或结构分析,及“抄、量、查、算”方法进行标注。,并订出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等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