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本原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3619408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基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病理学基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病理学基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病理学基本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病理学基本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基本原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 疾病发生原因,疾病的定义:由致病因素引起的,机体正常生理平衡被破坏,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或减弱,出现一系列的临诊症状,疾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时一种疾病的发作也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研究疾病发生原因的科学称为病因学。只有弄清疾病发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用药治疗,病毒:如WSSV、草鱼出血病的呼肠孤病毒 致病微生物 细菌:如 创伤弧菌、溶藻弧菌等 真菌:如 链壶菌、水霉等 单细胞藻类 :如 嗜酸性卵甲藻、赤潮藻类 病原 原生动物:包括鞭毛虫、纤毛虫、孢子虫 等 吸虫:包括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 绦虫:如日本四吻绦虫的实尾蚴引起的囊虫病 线虫:如鲤鱼的嗜子宫线虫 寄 生

2、 虫 棘头虫:如真鲷的长吻棘头虫 寄生蛭类:如鱼蛭 寄生甲壳类:如鱼虱、锚头蚤等,1.1 生物性病原,1.2物理因素 1.2.1水温(T水) 1)不同水产动物对水温的耐受性不同:如罗非鱼在13 以下死亡;四大家鱼在-1 以下才死亡;斑节对虾的生存温度为15-35 等 2)水温与病害发生密切相关: a. 水产动物处在临界温度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力下降 b. 水温骤变会引起水产动物的休克,痉挛乃至死亡 c. 水温升高,病害的繁殖和传播能力提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水体溶解氧下降,疾病发生率上升; d. 许多疾病的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如草鱼三病发病主要在25 左右,水霉发生的高峰期为20 左右

3、等,1.2.2辐射 X光辐射,紫外辐射,超声波辐射,1.3化学因素,1.3.1 盐度(S) 水体盐度是制约水产动物生存与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淡水鱼适宜盐度为3,海水鱼适宜盐度为30;石斑鱼的生存盐度为11-41;斑节对虾的最适繁殖盐度为28-33;最适养成盐度为10-20;生存盐度为2-45,1.3.2 溶解氧(DO) 1) 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 A 来自浮游及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自然状态下主要来源) B 空气中氧气的水中溶解。其数量多少与以下因素有关: a 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DO越多; b 与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越大,DO越多。 2) 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 A 水体中浮游生物的

4、呼吸作用; B 水体与底质中有机物的分解耗氧。,自然水体何时DO最高(低)?可采用哪些措施增氧?,3) 水体中溶解氧与生物的关系 A DO过低,引起养殖生物的窒息死亡; B DO过高,引起养殖的幼小生物产生气泡病。 4) 水体缺氧的防治方法 A 用脒基硫脲:50-100mg/kg鱼注射或50-200mg/L水喷洒体表 B 用双氧水(H2O2) C 用鱼浮灵:效果好,但成本高,有效时间短; D 用增氧机:每晚12时充氧到天亮效果好(why?) E 换注新水或微流水增氧; F 冬天可在冰层上打洞对水体增氧,1.3.3 酸碱度(pH值) 1) 定义:pH= -lg aH+ 2) 水产养殖动物适应性:

5、弱碱性,过高or过低均不利生长 如斑节对虾:最适7.58.5;耐受:7-9, 7:蜕皮受阻; 4:无法生长 a. pH过低:CO2升高、DO降低;加速腐生菌繁殖, 不利生长; H2S毒性?; NH3- N 毒性? b. pH过高: H2S毒性?; NH3- N 毒性? 3) 防治:过低:用生石灰、沸石粉调节 过高:换水;降碱灵,1.3.4 透明度 1) 反映指标:浮游生物、泥沙、其他悬浮物质 2) 测量方法: 3) 不同水生生物对透明度要求不一: a.肉食性和草食性生物:如草鱼、石斑鱼? b.以浮游生物为食的生物:如斑节对虾、罗非鱼? 4) 同一生物在不同时期对透明度要求不一: 斑节对虾:幼体

6、阶段 ? 成体阶段 ?,1.3.5 H2S 1) H2S存在的形式: H2S、HS -、S 2- 2) H2S的危害:使神经系统中毒,抑制某些生理功能 6.3 ppm: 鲤鱼死亡; 4.3 ppm :金鱼死亡; 1 ppm: 甲壳类死亡;斑节对虾: 0.05 ppm 3) H2S的转化:H2S HS- + H +、 HS- S2- + H + 4) H2S的来源: a. 环境严重缺氧:含S底泥无氧分解产生H2S; b. 水体或底泥中硫酸盐或含S有机质丰富,还原产生 c. 水体偏酸:HS -和S 2-等硫化物转化产生,5) 水体H2S的消除方法 a. 升高水体的pH b. 曝气氧化法:使含S物质

7、氧化成氧化物 (充氧) 水体DO升高后H2S的溶解度降低 c. 底质耕耘法:使底质含S有机质氧化分解 d. 化学固定法:使H2S生成无毒的沉淀 如:加入含Fe2+的底质改良剂: Fe2+ + S 2- = FeS(沉淀) e. 生物处理法:加光合细菌等。,1.3.6 NH3-N 1) NH3-N存在的形式: a. NH3 (游离态):毒性大 b. NH4 +(离子态):毒性小 c. 两种形式的转化: NH3+H2O OH- + NH4 + 2) NH3的来源: a. 环境严重缺氧:含N有机物分解产生NH3 ; b. 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之一 3) 防治: a. 增氧; b. 降低pH值; c.

8、生物处理(光合菌),1.3.7 余氯 1) 氯气是很好的水体消毒剂,但过量会引起生物死亡 a 饮用水: 0.3 ppm(卫生部标准) b 鲢、鳙幼鱼: 0.35ppm 即死亡 c 室内实验常因自来水中余氯的影响而失败 2) 补救办法: a. 用陈水(自来水过夜) ; b. 用药物:加入 7ppm 的Na2S2O3,1.4 机械损伤 在捕捞、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损伤,常造成病原生物的继发性感染,1.5 营养不良 1.5.1 具体表现形式: 1) 饵料的数量不足: 2) 饵料的营养成分不全:蛋白含量不够;某些维生素、必需氨基酸或矿物质的缺乏等 1.5.2 危害: 生长发育不良,身体瘦弱,免疫力下降

9、,致病甚至死亡 1.5.3 防治: a. 增加饵料数量; b. 提高饵料质量,1.6 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陷 如过敏性反应。,疾病的发生原因(小结),致病性刺激,机械性刺激:机械损伤,物理性刺激:辐射等各种物理因子,化学性刺激:各种化学因子,生物性刺激:病原体,缺乏机体必需物质,缺少时立即显著变化,如溶氧,水,缺少时产生后续影响,如营养缺乏,机体自身反应:如过敏性刺激,疾病发生原因,2 疾病发生的条件,机体本身:免疫力和易感性(种类、性别、 年龄、健康状况等)。,外界环境:气候、水质、饲养管理、生物区系等,3 疾病种类,3.1 按病原分,生物,非生物,寄生虫,微生物,生物中毒,机械损伤,物理

10、性刺激,化学性刺激,缺乏机体所必需的物质和条件,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性感染,继发性感染,再感染,3.3 根据疾病症状分,局部性疾病,全身性疾病,3.2 根据感染情况分,3.4 根据病程性质分,急性型:several days to 1-2 weeks,亚急性型:26 weeks,慢性型:several months to several years,4 疾病的经过,5 疾病的结局,5.1 完全恢复:病原清除,症状消失,机体的机能等完全恢复 5.2 不完全恢复:主要症状消失,但机体仍留有后遗症 5.3 死亡,疾病的发生发展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包括: 4.1 潜伏期:从病原作用于机体至出现症状前

11、的一段时间; 4.2 前驱期:期限很短,尚无典型症状; 4.3 充分发展期:为疾病的高潮期,已出现疾病的典型症状。,1 衰退性病变(物质代谢障碍) 在鱼虾病害中常见的物质代谢障碍有萎缩、变性和坏死等 1.1 萎缩 (Atrophy) 1) 定义:指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现象。 2) 萎缩的种类: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A 生理性萎缩 指生物机体由于正常的生理原因而出现的组织或器官体积的缩小和功能的衰退。如石斑鱼变性时雌性性腺的萎缩 B 病理性萎缩 a. 全身性萎缩:如饥饿或营养不良等引起全身组织器官减小 b. 局部性萎缩:如大眼鲷匹里虫引起的生殖腺萎缩

12、 主要类型有:营养不良性萎缩、神经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缺血性萎缩、,第二节 基本病理过程,1.2 变性 1.2.1 定义:指组织细胞因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的理化性质改变, 变性通常是一种可逆性病变 1.2.2 变性的种类: 1) 颗粒变性:又称浊肿,是肿大的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蛋白质微细颗粒,使细胞和病变器官出现浑的现象. 在急性传染病、中毒和缺氧时常在肾脏和肝等组织中见到该变性。 2) 水样变性(空泡变性):在细胞胞浆中出现大量大小不一的空泡状水泡 3) 脂肪变性:在细胞的胞浆中出现了游离性脂肪滴的病变。 脂肪变性常伴有机体氧化过程不足等疾病,如全身性贫血,4) 纤维素样变性:结

13、缔组织中发生的一种病变,病变组织具有纤维素的染色反应 5) 透明变性:在细胞和间质中出现均质,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现象。透明变性常在病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出现。 6) 粘液变性:上皮细胞或结缔组织内粘液物质增加的一种病变。粘液病变在鱼类常见于因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而引起。 7)淀粉样变性:指一种淀粉样物质沉着在肝、脾和淋巴结等器官的网状纤维,血管壁或组织间的病理过程。 8)色素沉着:组织中有色物质称色素 9)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以外组织有固体的钙盐沉着,1.3 坏死 1.3. 1 定义:机体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坏死是不可恢复的病理变化,是不可逆变性发展的最后阶段 生理性坏死:正常生理下出现的

14、组织或细胞死亡 如表皮的角化脱落,脾脏对老化血细胞的清理等。 病理性坏死:指因致病因素引起的组织或细胞死亡 1.3.2 病理性坏死的原因 1) 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脊髓受损后,相应肢体部分发生坏死 2) 局部血液供应不足: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细胞缺氧坏死 3) 微生物、寄生虫或其毒素的毒害作用 4) 理化因素:如高温、严寒或放射性物质等。,1.3.3坏死的类型 1)凝固性坏死:血液供应中断,组织凝固 2)液化性坏死:受蛋白酶作用,细胞死后进行酶解变成液体状 3)坏疽:组织坏死后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 1.3.4 坏死组织的结局 1)溶解吸收,2)分离脱落 3)机化 4)包裹和钙化,2适应和修复

15、 动物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了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性能 适应和修复:机体对于环境改变,各种刺激,机能或结构破坏等呈现出来的适应性反应。这些反应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包括:屏障机能、免疫反应、代偿和修复 2.1代偿 2.1.1 定义:致病因子作用下,体内代谢、机能障碍或结构破环时,机体通过相关应部分的代谢、结构改变,或机能加强来代替、补偿病变器官的过程 2.1.2 代偿的形式: 1)代谢性代偿 2)机能性代偿 3)结构性代偿 2.1.3 代偿的意义:使机体在不利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动态平衡,使生命活动得以继续。,2.2修复 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包括再生、创伤愈合、机化、钙化、组

16、织改建和化生等 2.2.1再生 定义:体内死亡细胞由健康细胞的新生而修复 类型: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影响再生的因素:种系发生,细胞分化,个体发育,机体状况 各种组织的再生:不稳定型细胞,稳定型细胞,固定型细胞 2.2.2创伤愈合 2.2.3机化 2.2.4钙化 2.2.5组织改建与化生,3 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的作用:输送O2与养料、运走CO2与废物。 水产动物常见的血液循环障碍:充血、出血、贫血、血栓形成和水肿 3.1充血 3.1.1 定义:指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 3.1.2 充血的种类: A. 按血液来源来分: 1) 动脉性充血:动脉流进的血液超过正常值而引起的充血 2) 静脉性充血: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充血,又称“淤血” B. 按性质来分: 1) 生理性充血:如激烈运动时,肌肉和鳃等组织器官血液增多 2) 病理性充血:致病因素引起的充血,如病原诱发的炎症常伴充血,3.2 出血 3.2.1 定义:指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的现象。 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