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及应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3619123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409 大小:20.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基础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09页
病理学基础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09页
病理学基础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09页
病理学基础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09页
病理学基础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基础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基础及应用(4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学基础与应用,刘 红 钟学仪 主编,第1章 病理学概述,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刘红,一、病理学的概念、任务和内容,(一)病理学的概念 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基础医学学科。 (二)病理学的任务 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 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阐明和揭示疾病的本质。 为临床防治疾病,更好地护理病人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三)病理学的内容,病理学依据研究的重点不同,分为: 1.病理解剖学 侧重从形态结构方面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1)总论:包括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重点阐述不同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 (2)各论

2、:主要阐述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女性生殖及乳腺等系统常见疾病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特殊规律。,2.病理生理学 主要从功能和代谢方面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1)总论:即疾病概论,主要阐述疾病的概念、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 (2)病理过程:主要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发热、缺氧等。 (3)各论:是指各系统器官疾病中出现的常见而具有共性的病理过程,包括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等。,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病理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病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 临床工作中,病理学诊断具有权威性。,三、病

3、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是指病理医生或法医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各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做出疾病诊断,查明死亡原因的一种病理检查方法。,(一)尸体剖检,(二)活体组织检查,是指用切取、钳取、搔刮和针吸等方法,从病人身上取出病变组织,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其病理变化,做出疾病诊断的一种病理检查方法。,(三)细胞学检查,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采集病变组织的细胞,涂片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做出疾病诊断的一种病理检查方法。,(四)动物实验,是指在适宜的实验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以达到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等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五)组织和细胞培养,是指取自人体

4、或动物体内的某种组织或细胞,在体外用适宜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动态观察离体组织、细胞病变发生、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四、病理学的观察方法,(一)大体观察 又称为肉眼观察,是指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量尺、磅秤等工具对送检标本及其病变的性状进行的观察。 观察内容包括标本及其病变的大小、形状、色泽、重量、质地、表面及切面、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应做详实客观记录。 对病理医师确定取材部位、做出初步病理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病理学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二)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从大体标本上切取适当大小的病变组织,制成组织切片或直接采集病变部位的细胞,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或特殊染色(如巴氏染色),在显

5、微镜观察组织病变特点和细胞变化特征。 是常用的病理学研究和诊断方法。,(三)超微结构观察,运用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细胞内部及表面的超微结构进行细微的观察,以了解亚细胞(细胞器)和分子水平上细胞的病理变化。 一般做为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补充手段。,(四)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利用化学试剂与组织、细胞中某种化学成分发生特异性化学反应的特性,以显示病变组织、细胞所含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脂类、糖类等)。 对疾病进一步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奥新蓝(AB)染色等。,(五)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利用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原理,用已知的抗体去检测组织或细胞中

6、未知的抗原物质(包括肿瘤蛋白、激素等),以适当的形式显示某种未知抗原物质的存在,并可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研究。 临床上常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五、病理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勤思考、善总结的学习习惯。 通过标本观察、动物实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重点掌握概念、病理变化、病理过程和病理临床联系,努力提高学习效果。,要学好病理学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总论与各论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三者间的关系。 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病理学与其他基础课程的关系。 病理学与临床课程的关系。,六、病理学的发展简史,(一)病理学在西方的发展 公元前5世纪,古希

7、腊名医希波克拉底首创了液体病理学。 18世纪中叶,意大利医学家摩尔伽尼创立了器官病理学。 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创立了细胞病理学。 20世纪3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并完善了今天的病理学学科体系。,(二)病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秦汉时期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隋唐时期巢元方的储病源候论。 南宋时期宋慈的洗冤集录。 半个多世纪以来: 编著具有自己特色的病理学教科书和参考书。 大力推行病理尸检工作。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手段开展活体组织检查。 对长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寄生虫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结束,第2章 疾 病 概 论,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钟学仪,第

8、1节、健康、疾病、亚健康的概念,一、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疾病是在一定的致病因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三、亚健康 健康和疾病是生命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又称“机体的第三状态”。,二、疾病,图2-1 健康、疾病、亚健康关系,第2节 病因学,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原因是指引起某种疾病不可缺少的且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条件是指在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促使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诱因是指促使某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属于条件范围。

9、,一、外界致病因素,(一)生物性因素 (二)物理性因素 (三)化学性因素 (四)营养性因素,二、机体的内部因素,(一)免疫因素 (二)遗传因素(直接遗传、遗传易感性) (三)先天因素 (四)社会、心理因素 (五)神经内分泌因素 (六)年龄、性别因素,三、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一)自然环境 地区、季节、气候等因素。 (二)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和生活、劳动、卫生条件等。,第3节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机体自稳态的紊乱 致病因素损害机体,机体稳态的某些方面发生紊乱,引起相应的机能和代谢障碍,稳态的其它方面也相继发生紊乱,导致更为严重的生命活动障碍。,组织进一步 缺氧 酸中毒,二、疾病过

10、程中因果转化,三、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四、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影响,第4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一、潜伏期 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到最初症状出现的时期。 二、前驱期 从疾病非典型症状到典型症状出现前的时期。 三、症状明显期 从疾病的典型症状与体征相继出现的时期。 四、转归期 即疾病的终结时期。转归是指疾病的发展趋向和最终结局。,(一)康复 1.完全康复 病因消除,症状消失,受损组织细胞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 2.不完全康复 病理损害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但机体仍遗留不同程度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功能、代谢障碍,只有通过代偿才能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二)死亡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

11、,包括大脑皮层功能和脑干功能的丧失。 其标志为脑死亡。,判断脑死亡的标准,1.呼吸心跳停止。 2.不可逆深昏迷。 3.瞳孔散大并固定。 4.脑电波消失。 5.脑神经反射消失。 6.脑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结束,第3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孙志军,适应: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对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刺激所做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细胞,第1节 细胞、组织的适应,体积缩小萎缩,体积增大肥大,数目增多增生,形态改变化生,一、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一)原因与分类 1.生理性 胸腺、女性生殖器官萎缩 2.病理性 (1)营养

12、不良性萎缩: 全身性、局部性,(2)压迫性萎缩,(3)废用性萎缩 (4)去神经性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1.肉眼 器官体积小、重量轻、颜色深,褐色,萎缩,如:脑萎缩 心肌萎缩。,(二)病变,2.镜下 细胞体积小、数量少,脂褐素颗粒增多。 (三)结局 可恢复。,二、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1.代偿性肥大 如高血压左心肥大。 2.内分泌性肥大 如妊娠时子宫肥大。,三、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1.生理性增生 如哺乳期乳腺上皮的增生。,2.病理性增生 如损伤后修复性增生。,三、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取代 的过程,称为化生。,上皮组织,

13、柱状上皮 鳞状上皮化生,胃腺上皮肠上皮化生,间叶组织,纤维结缔组织骨、软骨化生,软骨骨化生,细胞组织损伤,变性: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不可逆,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性 病理性色素沉着 病理性钙化,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第2节 细胞、组织的损伤,因代谢障碍导致的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称为变性。多数变性为可逆性改变。 (一)细胞水肿 细胞内钠水增多,又称水变性 1.原因 感染、中毒、缺氧等使线粒体受损,ATP减少,钠泵障碍。,一、变性,2.病变 (1)部位:心、肝、肾 (2)肉眼:器官肿大、包膜紧张,混浊无光泽,(3)镜下:细胞肿大,胞质内充满红染的细小颗粒,严

14、重时细胞膨大如气球气球样变。 3.结局 可逆性病变。,除脂肪细胞外,在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的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1.原因 感染、中毒、缺氧、营养不良。 2.部位 肝、心、肾。 3.机制 肝脂变为例。,(二)脂肪变性,肝脂变,脂蛋白合成 脂肪酸氧化 脂肪合成,4.病变 (1)肉眼:肝大、色黄、质如泥、油腻感。 (2)镜下:细胞肿大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空泡。,5.结局 可逆。,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均质红染的玻璃样物质(蛋白质)的一类形态改变。 1.血管壁玻璃样变性,(三)玻璃样变性,(1)部位:高血压病时全身细动脉 (2)机制:病因细小A痉挛内膜通透性血浆蛋白内膜下沉积细A动脉壁厚、硬、腔小细

15、动脉硬化。,(1)部位:瘢痕、纤维化的肾小球、A粥样硬化斑块等。 (2)肉眼:灰白、半透明、坚韧、无弹性毛玻璃状。 (3)镜下:纤维细胞减少,胶原纤维相互融合成梁状或片状均质红染半透明物。,2.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3.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如肾炎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岀血红染小滴。,(四)粘液样变性 细胞间质内有黏多糖和蛋白质蓄积。 (五)病理性色素沉积 1.含铁血黄素 2.胆红素 (六)病理性钙化 在骨和牙之外的其他部位组织内有钙盐沉积。 1.肉眼 白色、坚硬、石砾状。 2.镜下 HE呈深兰色颗粒状。 3.类型 (1)营养不良性钙化。 (2)转移性钙化。,(一)坏死 活体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坏

16、死是一种不可逆性损伤,多数由变性发展而来。 1.坏死的基本病变,二、细胞死亡,(1)细胞核改变: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2)胞质:红染加深,溶解坏死或凝固。 (3)间质: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断裂,形成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2.坏死的类型,(1)凝固性坏死: 部位:心、脾、肾。 肉眼:灰白或灰黄、干燥、坚实混浊无光泽。,镜下:细胞结构消失,组织轮廓存在。,干酪样坏死 肉眼:色淡黄、质松软、细腻, 似奶酪。 镜下:坏死彻底,见无定形红染颗粒状物。,(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崩解液化,见于肺、肝、肾、皮肤、脑及脊髓。,(4)坏疽:较大范围组织坏死合并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并出现特殊的形态学改变(黑色,硫化铁)。,(3)纤维素样坏死,干性坏疽: 部位:四肢末端。 机理:A阻塞,V 回流通畅。 特点:干固、皱 缩、黑褐、 界清。,湿性坏疽: 部位:肺、肠、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