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任督二脉和经外奇穴

n****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88MB
约40页
文档ID:93617401
任督二脉和经外奇穴_第1页
1/40

任督二脉和经外奇穴,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 钱拉拉,一、督脉 (一)经脉循行 起于小腹内,出会阴,经长强沿骶、腰、背、项正中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顶,下前额,经鼻柱,止于上唇内二)主治概要 神志病:不寐,痫证,癫狂,昏迷,惊风 热 病:中暑,高热,疟疾,感冒 外经病:脱肛,腰骶痛,项背痛,鼻渊三)腧穴 本经共28穴: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重点掌握4穴),,腰阳关 DU3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注:两髂棘最高连线的中点下方凹陷处 【功效】补益阳气,强壮腰肾 【主治】 1. 腰骶痛,下肢痿痹 2.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 【操作】向上微斜刺0.5~1寸;宜灸命门 DU4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补肾壮阳,舒筋活络 【主治】1. 虚损腰痛,头晕,耳鸣 2. 遗精,阳痿,早泄,带下,不孕,月经不调 3. 遗尿,尿频,五更泄 4. 癫痫,惊恐 【操作】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5~1寸;宜灸。

至阳 DU9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利胆退黄,宽胸理气 【主治】1. 黄疸,胸胁胀痛,身热 2. 腹痛,脊背强痛 3. 咳嗽,气喘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可灸大椎 DU14(督脉、手足三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清热解表,截疟止痫 【主治】1. 感冒,畏寒,热病,午后潮热,疟疾 2. 颈背强痛,颈肩疼痛 3. 癫狂,小儿惊风 【操作】斜刺0.5~1寸;宜灸风府 DU16(督脉、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功效】醒神清脑,熄风开窍 【主治】1. 本穴为祛风要穴之一,内中风及外风所致病均可选用 2. 癫痫,狂,癔病 3. 舌强不语,失音,咽喉肿痛 4. 头痛,头晕,颈项强急 【操作】伏案正坐,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深刺,防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有生命危险;可灸百会 DU20 (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苏厥开窍,升阳固脱 【主治】1. 头痛,眩晕,昏厥,中风不语,半身不遂,虚脱。

2. 癫,狂,痫,癔病,小儿慢惊风,惊悸,健忘 3. 脱肛,阴挺,久泄不止,胃、肾下垂 【操作】向后或向前平刺0.5~1寸;宜灸素髎 DU25 【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功效】宣通鼻窍,复苏厥逆 【主治】1.急救穴之一,多用治惊厥,昏迷,虚脱 2.鼻流清涕,鼻塞,酒糟鼻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亦可用拇指指甲掐压急救;不灸水沟 DU26(督脉、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功效】醒神开窍,清热熄风 【主治】1.惊厥,昏迷,晕针,癫狂痫,抽搐,癔病 2.急性腰扭伤,口喎,齿痛,鼻塞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掐按;不灸督脉小结,1、经脉循行 起于胞中,出会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经项入络脑,上巅顶,下前额,经鼻柱,止于上唇系带 本经腧穴起于长强,止于龈交,体表共28穴 重点穴位四个:命门、大椎、百会、水沟,2、取穴要点 第四、二腰椎棘突下取腰阳关、命门; 第七颈椎棘突下取大椎; 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取风府; 两耳尖连线中点取百会; 人中沟上、中1/3交界取水沟3、主治要点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4、操作要点 命门、大椎向上斜刺; 哑门、风府直刺或向下斜刺,注意针刺方向和深度; 百会平刺; 水沟向上斜刺第二节 任 脉,任,通“妊”,指妊养此脉与妊养胎儿有关 言此脉任受全身阴气 任脉起于胞中,其主干行于前正中线,一、任脉,(一)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小腹内,出会阴 体表:从会阴沿腹、胸、颈正中至口唇下支脉环绕口唇,经面部入目眶下二)主治概要 下腹部(生殖泌尿及肠道) 上腹部(胃肠疾患) 胸部 (心肺),中极(膀胱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定位: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主治:1、小便不利、遗尿、癃闭 2、遗精、阳痿、不育 3、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 不孕、产后恶露不绝、带下 4、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针前需排空尿液,关元,定位: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主治: 生殖泌尿 全身衰弱(灸) 应用: 中风脱证配神阙隔盐灸; 虚劳配足三里、脾俞; 月经不调配三阴交、血海;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针灸气海,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 胃肠道(气虚传导无力) 生殖泌尿 全身衰弱(包括气虚不能升举) 操作:直刺1~1.5寸。

多用灸法,孕妇慎针灸神阙,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 胃肠道疾病(局部病症) 绕脐腹痛,泄泻,脱肛 全身衰弱 水肿,虚脱 操作:因消毒不便,故一般不针刺,多用艾条或艾柱隔盐灸 穴位贴敷常用穴 脐针,中脘(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法: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中点 主治:脾胃病(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 操作:直刺1~1.5寸妊娠3个月后慎针灸膻中(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穴),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 线的中点 应用:①咳嗽 气喘 (气会) ②心痛 心悸 (心包募穴) ③噎膈 呕吐 乳汁少 乳痈 *乳腺增生(局部病症) 操作:平刺0.3~0.5寸天突,定位: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应用:失音、失语 咳喘 咽喉肿痛,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1.5寸本穴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血管廉泉,定位:在颈部,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应用:舌下肿痛配中冲; 舌强不语配金津、玉 液 操作:向舌根斜刺0.5~0.8寸经外奇穴,四神聪,定位: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头脑部疾患 正常人可以变聪明,印堂,定位:正坐仰靠或仰卧,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对准鼻 尖处取穴。

主治:镇静——头痛,眩晕, 失眠,小儿惊风 局部病症——鼻渊、鼻衄,操作:向下平刺0.3-0.5寸太阳,定位:正坐或侧伏,于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外开一寸 的凹陷处取穴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外眼炎症口眼歪斜,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瘫(局部病症),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定喘,定位:大椎穴旁0.5寸 主治: 1 、哮喘、咳嗽; 2 、落枕、肩背痛、 上肢疼痛; 3 、荨麻疹 刺灸:直刺或向内斜刺 0.5~0.8寸;可灸外劳宫(落枕),定位:在手背,第二、三 掌骨之间,掌指关 节后0.5寸 主治:1、落枕; 2、手背肿痛,手指 麻木,五指屈伸不利 刺灸:直刺0.5~0.8寸; 可灸四缝,定位:第二至第五指掌 侧,近指关节的中央 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 刺灸:直刺0.1~0.2寸, 挤出少量黄白色 透明样粘液或出血十宣,定位:在十指指尖端,距 指甲游离0.1寸 主治:1、昏迷、晕厥、 中暑、小儿惊厥(中风初期改善预后); 2、 热病; 3、 手指麻木 刺灸:直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膝眼,定位: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主治:膝关节疼痛 刺灸:向膝中斜刺0.5~1寸;可灸。

胆囊穴,定位:正坐或侧卧,于阳陵泉穴直下1寸左右之压痛最明 显处取穴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证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胁痛,下肢萎痹操作:直刺1-1.5寸定位:正坐或仰卧屈膝,于足三里与上巨虚两穴之间压 痛最明显处取穴一般约在足三里下1.5-2寸处主治:急、慢性阑尾炎,胃脘疼痛,消化不良,下肢萎痹操作:直刺0.5-1寸阑尾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