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查语文试卷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3580517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查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查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查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查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查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查语 文 试 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德尔斐神庙铭刻着古希腊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警语。正是因为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现代人或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造成一个又一个悲剧。克服人类各种危机,需从这个根源入手。这方面文学大有可为,因其追问和塑造的恰恰是人的灵魂。 首先,文学要有自审意识。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用荒诞、悖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

2、实境况。难怪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契承认卡夫卡“属于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家族”。建立自审意识要以对人性的认识为基础。现代社会一方面脱离了基本的食物链式生存方式:一方面仍然带有食物链的标记,随时准备弱肉强食。伟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在主人公开拓进取的道路上始终有一个名叫梅菲斯特费勒斯的魔鬼伴随,诱使浮士德犯错甚至犯罪。这个故事既是人类进步历史的隐喻,也是个人成长的隐喻,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进取精神与消极精神相伴而行。如何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剧作家迪伦马特在老妇还乡中采用了“精神围攻法”:他让年轻时犯有过失的主人公陷入猝不及防的精神围攻之中。绝望中他开始反省自己,决心用生命赎罪。于是这

3、个人物形象不再猥琐,甚至涅槃出一种“庄严的气派”。 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要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这种思考极为深远。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应该具有人类良知。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别样的人性关怀:一个在历史学家或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文学家笔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

4、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可以说,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路有多长,人类认识自我的路就有多长。这一论断的确立当使经常鼓噪或担心“文学死了”的人们安稳入睡了。 (摘编自叶延芳文学当助人识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要从认识人本身入手克服各种危机,而追问塑造人灵魂的文学大有可为。B真正伟大的作家思想深远,能用各种非同寻常的手段让人们认清生存的真实境况。C老妇还乡中采用“精神围攻法”是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的一种手段。D人的思想情感矛盾又复杂,文学家对罪人的看法与历史学家或法学家或许不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A文章第二段以例证和引证,阐述文学要以认识人性为基础,培养自审意识。B文章第三段面向未来,从深、广两个维度,阐述文学应关爱生命,关怀深层人性。C文章结尾用隽永的语言指出:人类永远在认识自我,而文学永远不会消亡。D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从助人和识己两方面,阐述了文学应承担的责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真正追问和塑造人的灵魂,人类就能避免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冲突。B魔鬼始终伴随浮士德主人公,隐喻消极的一面总是伴随着个人的成长。C迪伦马特物理学家中的追问,启发读者反思人类发展与人性关怀的关系。D卡夫卡能揭开表象让人看清生存境况的真实,是因其现实主义属于更高层次。(二)

6、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聂耽聂鑫森 聂耽退休了。 他的家嵌在古城条长而窄且弯弯曲曲的巷子里。小庭院是祖产,安静自在,正如鲁迅的诗句所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所以他不去住高楼大厦,那是一个个关鸟的笼子,憋屈!何况小庭院位置好,出巷口便是商铺林立的平政街,出巷尾就是四时景物宜人的雨湖公园。 聂耽没退休时,在这条巷子里是个没人多看一眼的角色,不就是一个做工的么!何况,他除碰见人微笑着打个招呼外,从不去串门,也决不邀人来家闲坐、喝茶,别人家有婚丧嫁娶之类事,往往由他夫人去办,他很少出头露面。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巷中人不

7、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全国纺织系统的维修工,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聂耽居然蟾宫折桂!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准确。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耳廓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 当决赛结束,宣布聂耽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巷子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太了不起了! 欢呼之余,大家也有了愧意,几十年来对聂耽

8、了解得太少了。这个功夫聂耽是怎么练出来的?他上班到底有什么异常表现?他喜欢吃什么、穿什么?业余有什么爱好?退休后在家干什么?国人对名人的一切,素来怀有浓厚的兴趣,哪怕每天拉几回尿、打几个喷嚏都津津乐道,所谓“追星族”“铁杆粉丝”是也。 各种各样的信息,从不同的渠道汇集到一起: 聂耽吃饭菜和大家基本相同,但尤喜吃素;穿衣服不喜欢什么名牌,合身就好。 他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在值班室里等候,聂耽却提一把小凳子坐在车间一角,闭着眼静听喧闹的机声,身子可以一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扇动的只是他的耳廓:其二,是他家的小院里,花树之间立着凡个

9、木架子,木架上挂着长短、大小、厚薄不同的铗片、钢条、铜圈,有的还故意凿出裂纹,一一编上号,聂耽闭着眼坐在台阶上,让家人轻重缓急地敲击它们,他边听声音边叫出编号的位置,或者干脆只听风声雨声击打金属的声音,听花开叶落虫鸣的声音。业余爱好,除听声音之外,便是读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文史方面的闲书。 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 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不同,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撅撅地矗着,一动也不动。 不同的是,休息日,常有本单位和外单位的青年工人来曲巷拜访退休了的聂耽。院门是关的,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没人知道。有时,聂耽会领着这些人走出巷尾

10、,到雨湖公园游玩,笑语声一路撒落,滴溜溜转。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刘聪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鸣、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喜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现在他有法子啦,可以悄悄跟在聂耽一群人后面,听他们说话,不会没有斩获。 他们游柳堤,看水中游鱼历历:过花坞,嗅清苦的菊香;倚八仙桥的红栏,看天上雁字横斜。然后他们坐进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聂耽的耳廓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 “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有人飞快地跑过去查看,采不其然。有人问:“

11、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聂耽说: “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年轻人族拥着聂耽,又说又笑。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只有聂耽没听见,依旧向前走。 刘聪抱歉地对大家笑了笑,弯腰拾起硬币,然后转身走了。他知道,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话,就写出

12、了聂耽居住小庭院的安静、自在、便利,并以“高楼大厦,那是一个个关鸟的笼子”来反衬小庭院的特点。B聂耽成名以前别人当他是小人物,没人多看他一眼,获奖后,大家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了解他的一切,这一情节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C小说重点写了聂耽退休后的生活,中间插叙了他临退休时参加全国技能决赛夺冠的一件事,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主人公个性鲜明。D “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 ”这句话卒章显志,有力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兴趣和毅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5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聂耽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6分)6小说中关于刘聪的这部分的叙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

13、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14、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关、向上的校园文化。(摘自201 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材料二: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材料三: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一、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

15、,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摘自201 6年1 2月1 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材料四: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