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3580457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江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江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江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江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江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 (1)试卷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2)请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

2、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D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2下

3、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

4、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用法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李氏子蟠)不拘于时A. 师不必贤于弟子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吾从而师之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顺流而东也 6.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 客

5、有吹洞箫者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

6、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

7、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辄能语其要( ) (2)轼诣武卫营( )8.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

8、/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

9、、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 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 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 “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B. 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

10、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C. 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 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11.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4分) (2)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5分) (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2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9分)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

11、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2. 下面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冬至,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代中国的节日。B思家,是羁旅愁思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主题。C白居易,盛唐时期的代表性作家,春晓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D驿,即“驿站”,过去指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13. 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思家”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

12、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释 痴儿:呆子,指自己。 朱弦已为佳人绝:这里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青眼聊因美酒横: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白眼看世俗人,青眼看喜欢的人。青眼,表示重视。聊,暂且。弄:演奏。(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2)这首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4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 , ”。 (3)月明星稀,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4)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