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课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566194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作者简介:,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绍兴。他六岁时入私塾,十二岁进三味书屋读书 。二十一岁去日本学医,寻求救国之路,后弃医从文。他以犀利的笔,战斗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于一九三六年在上海病逝。他给我们留下了八百多万字的文学巨著,成为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作者简介:,父亲周伯宜,母亲鲁 瑞,背景介绍:,本文写于一九二六年,写于厦门大学。鲁迅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回忆起童年的往事来了呢?他针对着当时文化教育在全国泛滥的封建复古的逆流,如:“尊孔读经”,小学生必须读“四书五经”等,以追怀往昔来回击尊孔复古的逆流

2、。,桑椹 斑蝥 脑髓 倜傥 秕谷 金叵罗,Shn mo su t tng b p,听读课文,明晰字音:,Zo q lng su mo chn cun,确凿 菜畦 油蛉 脑髓 陌 斑蝥 缠络 攒,shnh shui hu lin hn shi j,珊瑚 蟋蟀 豁 敛 人迹罕至 竹筛 觅食 系,sh yun s r tu ku dng o,书塾 渊博 宿儒 蝉蜕 盔甲 人声鼎沸 拗,思考问题:,作者写了童年时哪些地方? 作者喜欢哪一个地方? 在层次结构上是怎样处理的?,百草园,三味书屋,(19),(1024),空间顺序,我的乐园,最严厉的书塾,百草园的景色 听长妈妈讲故事 跟闰土父亲学捕鸟,提问“

3、怪哉”虫一事 到后花园自寻乐趣 写师生读书的场面 写做游戏、画画儿,走进百草园,百草园大门,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 蝉,菜 花,叫天子(云 雀),围墙,泥墙根,拔出何首乌的泥墙根,用一句话概况出你对百草园的印象,的百草园,“,”,快乐的 百草园 神秘的 百草园 有趣的 百草园 ,“不必说”为了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鸣蝉 黄蜂 叫天子,静态,动

4、态,低,高,碧绿的 光滑的 高大的 紫红的 肥胖的 轻捷的,长吟 伏 窜,高,低,春,夏,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乌藤 木莲藤 木莲果 何首乌根 覆盆子,低唱,(声音),弹琴,(声音),翻,按,喷,动作,缠络,形状,像莲房,臃肿,拔,像小球,又酸又甜,形状,形状,形状,摘,动物,植物,中间结合叙写人的活动,味道,啪,声音,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单是就有,秋,“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写作顺序,整体,局部,先静物,后动物,先动物,后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和木莲,覆盆子,小结讨论:,如果你认为作者描绘的百草园是美的吗?请你试

5、着来解说一下它美在哪里? 第一.美在用恰当的词语、修辞来表达儿童的情感 碧绿、长吟、肥胖、低唱等等 第二.美在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视觉、听觉、味觉上描绘 第三.美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两个“不必说”写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 2、 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 3、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用一连串的动词将捕鸟过程写得准确生动,写出了少年鲁迅捕鸟时的兴奋、喜悦之情。,扫,露,支,撒,系,牵,拉,看,罩,百草园部分小结,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我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好奇、求知的

6、性格特点。,“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由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是从“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板书:,这是鲁迅上学的私塾,“鹿”禄的谐音,暗含 “学也,禄在 其中。 孔子。,“梅”暗含: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三 味 书 屋,鲁迅当初上学时的座位,鲁迅先生刻的“早”字,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三味书屋门前的小河,三味书屋门前的小河,三味书屋门前,三味书屋全景,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 三味书屋的?,入学礼节 教书先生 教学内容 同窗学友,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7、.,提问:,你如何看待 寿镜吾老先生?,从文中可以看出, 童年鲁迅对先生持什么态度和评价?,从文中对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记叙和描写中,可看出鲁迅对这段生活怀着眷恋的深情,对寿镜吾先生的崇敬之情。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知识渊博)”; 有戒尺、有罚跪规矩而“不常用”(不体罚学生,不束缚学生); “只读书对课给我读的书加多加上字”(教学认真)。可见作者对先生十分敬慕、信服和爱戴。,三 味 书 屋 的 生 活,思考: 三味书屋的生活除了读书以外,还能做什么呢?,三 味 书 屋 的 生 活,明确:,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还可以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做游戏,或可以画画

8、儿。,三味书屋后花园,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百草园,三味书屋,空间顺序,内容- 枯燥,形式- 单调,环境- 压抑,自由快乐的乐园,枯燥无味的书塾,对比,景物-美好,故事-神奇,捕鸟-有趣,对 比,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