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地现状反思及其教学教育对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93563656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关系地现状反思及其教学教育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师生关系地现状反思及其教学教育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师生关系地现状反思及其教学教育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师生关系地现状反思及其教学教育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师生关系地现状反思及其教学教育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生关系地现状反思及其教学教育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生关系地现状反思及其教学教育对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生关系的现状反思及教育对策 摘 要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教育活动的诸要素中,教师与学生是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师生关系的状况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素质教育的成败,关系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应高度关注师生关系,积极促进师生关系向一种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关系转变以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文章通过对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解决师生关系现状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应试教育 现状 对策 在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2、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计划,并不遗余力地推进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期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终身学习型人才。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教育活动的诸要素中,教师与学生是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其他要素都围绕它们来进行,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交往中结成的关系即师生关系,其状况如何则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一、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及问题 所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1。师生关系不仅包含教学关系,还有情感

3、关系、法律关系等。长期以来,受赫尔巴特“三中心说”的影响,教师教、学生学的关系模式一直普遍存在,课堂教学主要呈现“你说我听,你讲我记”的状况,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想象、思考、表达及质疑的机会和条件。而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创造。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教学。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目的就是要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通过对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传话教学占主导 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言、满堂灌,学生只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专心听讲

4、,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教师掌控着话语霸权,学生属于被动的接受者,大脑被视为储存知识的容器,很少被给予消化吸收和思考及提出自己见解的机会。 2.工具主义价值盛行 受应试教育片面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关注的是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升学率是否达标、学生知识掌握与否,至于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发展及对“学会做人”、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则漠不关心。师生关系只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手段。 3.情感交流缺乏 武汉市曾开展了一场对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现在的中小学师生关系状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情感沟通的大门在缩小。在被调查的2523名学生中只有很少部分认为老师是可以信任的

5、,大多数学生表明“教师不好相处”,他们希望教师放下自己“居高临下”的架子,做自己生活上的朋友2。然而,以知识教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教师主要担任知识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忽视了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的潜在性,没有看到人不同于动物的能动性和主动性,甚至丧失了教育中贯穿的主体间性的教育爱,它必然走向重认知,而不重感情与意志,最终因丧失学生内在的人格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性而生出成批的犹如一个模子出来的机器人”3。 4.师生交往地位的不平等 受传统及习惯势力的影响,教师常以一种“控制者、权威者、命令者”的姿态面对学生,学生则被置于“服从者、被动者、接受者”的位置,由此形成了“一高一低”的等级式的关系,在这种情

6、况下学生的思想得不到支持,个性得不到尊重,个人的发展处于压抑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献曾明确承认“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有一种十分死板的等级关系即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4。 5.师生交往中教师教育方式不当 师生交往中教师教育方式不当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责骂等,这些行为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有人曾将师生关系喻为“教育发展程度的晴雨表,或称其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品质”。“在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如果师生关系仍然处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陈旧状态,仍维持这种关系的专制色彩,那么,不管教育的硬件多么先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多么完

7、善,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判断这种教育是现代教育,更不能称它是素质教育。”4为使素质教育与新课改不再是一句理念上的承诺,而能彻底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师生关系的改善是实现上述目标的突破口,因为教育是通过师生关系借助其他物质条件和手段,达到一定教育效果的活动。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大致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1.经济因素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且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我国城乡、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长期存在,只能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应试教育,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紧张。 2.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 我国古来就有“学而优则仕”之说,同时我

8、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教师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因为其“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并且在古代教师被列为与“天、地、君、亲”同等重要的地位,故教师说的一切都是真理不可动摇,谁敢质疑教师,便是对教师的大不敬。传统思想对当今的教育以及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学生基于教师的威严而不敢与之亲近。此外,受习惯势力的影响,我们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往往以他在校是否听话为标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把学生作为一个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而未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质疑,甚至压制不同的见解,尤其是“离经叛道”者,这样的教育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怯于同教师交流

9、,表达他们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重升学率、忽视学生整体发展、忽视师生关系的改善埋下了种子5。 3.人文关怀的缺失 文艺复兴时期曾以“以人为中心,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口号,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文主义运动。然而到了近代却在片面的科学主义及“权威”思想的影响下,导致了重理轻文的思想,并使得人文关怀在学校成为高尚的“谈资”,成为人为的“恩赐”,被当作推崇的“理念”。因此,学校应把人文关怀作为教育的题中之意。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能没有人文内涵的支撑。人文关怀应是实施教育的基本准则,学校应成为体现人文精神的家园,教育在把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10、中,必须以人文为基线,从而实现培育的功能。教育一旦缺少了人文精神,那同大工业的机器批量生产还有多少区别?目前,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部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文精神的缺失所致6。因一些学校及教师还是以教育人的“权威”形象存在,常出现“以管代教、以罚代管、以批评代教育”的现象,忽视了人文关怀,忽视了学生的尊严和内心的需求,从而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由此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 4.长期应试教育使然 上文提到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优质的教育资源缺乏,而要享受好的教育资源,则须通过公平竞争才可获得,因此应试教育便应运而生,并在长时期内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及存在的合理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由于评价方式

11、的保守性,学校、教师都围绕升学率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以人为本”则成了一句空话。现实情况是,社会对一所学校评价的好坏,仍是以上线率、升学率为指标来衡量的。如果升学率上不去,不仅上级教育部门不满意,学校不满意,就连家长也不会满意。升学率高了,家长满意了,学校放心了,社会认可了,各种荣誉和奖励便纷至沓来,否则便是无人问津。因此在目前评价方式未变的情况下,对于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便是无稽之谈,因为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5.教师观念、素质及学生认知的影响 师生关系之所以会呈现不少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说,教师应负很大责任。因为在师生关系的改善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开明且

12、素质高的教师时刻以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学生视为自己的伙伴、朋友,将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开展对话交流,共享教育资源与成果,共同发展。他们不仅注重学生的智商,更注重学生的情商,总能抓住最好的时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激励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并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7反之,观念落后、素质不过硬的教师则只会进行“文本教育”,将学生的提问视为对自己权威的否定,对自己的不尊重,坚决予以斥责和打击,如此之

13、举师生关系何以改善!此外,学生对教师的认知也对师生关系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三、解决师生关系问题的教育对策 针对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面对国家、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我们深知传统的教育方法与陈旧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人,师生关系是关系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因素,师生关系的改善势在必行。 首先,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是改善师生关系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应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用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

14、设计者,学生思想和道德的示范者。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年心灵的影响,构成这样的一种教育力量,决非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所能代替的。”8可见,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之大。众所周知,学生,尤其是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向师性、可塑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这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改善师生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教师应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1.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新,教学角色要转变 任何改革首先应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深入领会改革的内涵,使自己具备全新的教育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

15、。新时期的教育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而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必须改变那种单纯传授知识的作风,即“经师”的作风,而应使自己兼具“经师”与“人师”的角色。由一个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者、命令者,转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他们发挥潜能,通向美好的未来,对未来充满信心。过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时至今日,教师要保持“学高为师”的风范,须不断与时俱进,须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是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溪,并且常流常新。只有理念更新了,角色转变了,师生之间才能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为师生的共同发

16、展打下基础。 2.师生共同参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实验表明:当人处于宽松、和谐的氛围时,心情得到放松,感到愉悦,则学习、工作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曾指出:“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如今的师生交往大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故师生关系的好坏对教学成功与否关系重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情感产生共鸣,学生愿意与老师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则更易贴近学生的心,了解学生的想法。代沟减少了,距离拉近了,师生就能和谐相处,实现教学相长。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