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文本笔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93561871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文本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文本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文本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文本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文本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文本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文本笔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

2、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年降水量800mm以下800mm以上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丘陵干湿区域半湿润湿润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植被类型(主导因素:气温)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河流流量(主导因素:降水)流量小流量大河流冬季结冰情况有无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收成次数一年一次或两年三次一年二至三次民居特点坡度小,墙体后坡度大,墙体高交通运输陆运水运二、四大地理区域区域界线主导因素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

3、或气候) 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丘陵、高原、盆地高原、盆地高原、山地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黑土地、黄土地:(1)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东北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地(冷湿环境形成)华北平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黄土地(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形成:风成说 地貌:流水侵蚀平原高原北方地区(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3

4、)气候: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干湿区:半湿润区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气候特征:冬寒冷干燥,夏炎热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2)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耕地类型旱地粮食作物小麦(春小麦-东北平原,冬小麦-华北平原)、玉米(东北平原)、谷子(黄土高原)糖料作物甜菜油料作物花生其他主要经济作物棉花、大豆(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存在问题:灌溉水源不足原因:a.降水较少 b.降水过于集中在夏季 c.需水量大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 b.地膜覆盖 c.节约用水,灌溉方式循环使用 d.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华北

5、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位置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2)地形: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平原【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3)气候:气温:用南向北递减纬度因素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气候特征: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农业发展条件有利:a. 自然条件 b.人文条件地广人稀+工业基础好=机械

6、化生产交通便利市场广大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土壤:黑土肥沃水源: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一年一熟(2)主要农作物及地位: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3)存在问题: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湿地: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沿海地区。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4)解决方案:禁止开荒,退耕还湿,保护现有耕地,建立自然保护区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钢铁、煤炭、机械

7、、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力等)(1)主要部门及分布:钢铁 鞍山煤炭 抚顺机械 沈阳汽车 长春造船 大连石油 大庆(2)发展条件a.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b.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港口)c.工业基础d.科技力量e.政策支持(3)问题:a.产业结构单一b.设备技术陈旧c.资源枯竭d.环境污染严重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

8、二.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川地。三.严重的水土流失:1. 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植被破坏(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修路、采矿植被: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降雨: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沟谷斜坡多2. 后果水土流失带走表层土,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破坏了农田和村庄沟谷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引发自然灾害(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崩塌),生态环境恶化人均耕地减少燃料

9、需求增加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农作物产量下降扩大荒地开垦面积人口增长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3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4)开发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一、政治文化中心1. 位置范围:基本概况: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

10、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水文:海河水系,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二、历史悠久的古城:(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方方正正,布局均衡对称。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址以旧城为中心,由西南向东北不断扩大。(2)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十三陵共6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三、现代化的大都市:(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2)现代化交通网: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

11、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 自然地理特征1. 位置范围:北起秦岭淮河,西起青藏高原东缘,东南临黄海、东海、南海,纬度较低2. 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3. 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高东低。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4. 植被:常绿阔叶林5. 土壤:红壤(特点:酸土壤性质,适宜茶树生长,瘦有机质含量少,黏空气透水性差)6. 水文:河流流量大,

12、无结冰期l 为什么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地形因素:四川盆地四周山岭环绕,阻挡来自本方的冷空气,且不易散热,气温较高l 为什么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地形因素:西双版纳受北部地形阻挡,冷空气难以到达,阻挡了北方寒潮的到来。广州北面山地海拔不高,且不连续,对冬季寒潮的阻挡作用较小,所以广州受寒潮影响。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发展条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充足热量,充沛降水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多为水田(青灰色水稻田)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2.主要农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水果:柑橘、香蕉、菠萝3.食材丰富的原因:气候温暖湿

13、润植物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水产丘陵广布,地形复杂山珍4.改造自然地面崎岖-梯田发展立体农业自然恢复用材林竹子果树住宅养鱼、虾、蟹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1.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为农业提供稳定而便利的灌溉水源;提供养殖场所,有利于渔业发展;提供工业用水及城市居民用水,有利于工业发展,方便居民生活;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l 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利:提供灌溉水源,水能发电弊:水量不稳定,易造成水患灾害l 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调控岷江入成都平原的水量,提供了稳定而便利的灌溉水源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2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苏州,南京,扬州3.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上海,南京,杭州(即沪宁杭)4.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