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总复习资料(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559878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总复习资料(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资料(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资料(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资料(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资料(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总复习资料(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总复习资料(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4 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资料高三物理总复习资料(一一) 2017.10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正确至少有一个答案正确)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从高电势处运动到低电势处 .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从电势能大的地方处运动到电势能小的地方 .带电粒子垂直电场方向进入匀强电场且只受电力作用动能和电势能均要增加 .电场中电势相同的地方电场强度大小可能并不相等 2.如图所示画出了匀强电场的几条电场线,M、N 是该电场中的两点,一个带正电荷的离子 (不计重力)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 M 点运动到 N 点,则 ( ) A该离子在 M 点的速度不为零

2、B该离子在 M 点的速度可能为零 C该离子在 M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 N 点的电势能 D该离子在 M 和 N 点的电势能哪个大不能确定 3.如图所示,在矩形 ABCD 的 AD 边和 BC 边的中点 M 和 N 各放一个点电荷, 它们分别 带等量的正、负电荷E、F 是 AB 边和 CD 边的中点,P、Q 两点在 MN 的连线上, MP=QN.对于 E、F、P、Q 四点,其中电场强度相同、电势相等的两点是 ( ) AE 和 F BP 和 Q CA 和 B DC 和 D 4.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带电粒子 P、Q 以相同的速度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人两平行 板间的匀强电场中P 从两极板正中央射入,Q

3、从下极板边缘处射入,它们最后打在同 一点(重力不计),则从开始射人到打到上板的过程中 ( ) A它们运动的时间 tQtP B它们的电势能减小量之比Ep:EQ=1:2 C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之比 qp : q Q=1:2 D它们的动量增量之比 PP:PQ=1:2 5.如图 (a)所示,两个平行金属板 P、Q 竖直放置,两板间加上如图 (b)所示的电压t=0 时, Q 板比 P 板电势高 5 V,此时在两板的正中央 M 点有一个电子,速度为零,电子在电场 力作用下运动,使得电子的位置和速度随时间变化假设电子始终未与两板相碰,在 0t810-10s 的时间内,这个电子处于 M 点的右侧,速度方向向左且大

4、小逐渐减小的时 间是( ) 第 2 页 共 4 页 A0t210-10s B210-10st410-10s C410-10st610-10s D610-10st810-10s 6.如图所示,三个电压表用满偏电流相同的电流表改装而成,已知电压表 V1的示数为 8V,电压表 V3的示数为 5V,则关于电压表 V2的示数,下列判定中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 V2的示数必为 3V B电压表 V2的示数必为 5V C若三个电压表量程相同,则电压表 V2的示数必为 3V D即使三个电压表量程相同,电压表 V2的示数也可能不等于 3V 7.如图所示,直线 OAC 为某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 P总随电流 I 的

5、变化图线;抛物线 OBC 同 一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 Pr随电流 I 的变化图线若线段 AB 对应的横坐标为 2A,那么 AB 的长度所表示的功率及电流 I=2A 时所对应的外电阻分别为 ( ) A2W,0.5 B4W,1 C2W,1 D6W,2 8.如图所示电路,当 S 闭合后两灯均不亮,已知两灯、电源、电键及电键到电源负极间 的导线都完好,其余三条导线中有一条发生断路若某同学使用多用电表来检查断线部分, 他用多用表的红表棒与 a 点相连接,把黑表棒分别先后与 b 点、 c 点相连,则以下能检测出断线部分的方法有 ( ) AS 闭合,多用表用 6V 量程的电压表 BS 闭合,多用表用 0.3A

6、 量程的电流表 CS 断开,多用表用 R1 量程的欧姆表 D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以 二、实验题二、实验题 9.“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图中、a、b、c、d、e 五个基准点中,电势最高的点是 点; (2)若电流表的两表笔分别接触 d、f 两点(d、f 两点的连线与 A、B 连线垂 直)时,表针反偏(电流从红表笔流进时,表针正偏),则电流表的红表笔接在 点,要 使表针指在零刻度线,应将接 f 的探针(即表笔)向 移动(填向“左”或向“右”) 10. 一只多用电表的欧姆档有,现用它来测量一未知1101001000, 电阻,当用档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7、,测量前应进100 行如下两项操作,先_,接着_,然后再测量并读数。 1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如提供的电源是一节内阻可不计的干电池,被测金属丝 的直径小于 1mm,长度约为 80cm,阻值约为。使用的电压表有 3V(内阻约为)33k 第 3 页 共 4 页 和 15V(内阻约)两个量程,电流表有 0.6A(内阻约为)和 3A(内阻约为15k01 . )两个量程。供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有 A:B:;C:002.010;0100 三种。可供选择的实验电路有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01500 直径如图所示,则 (1)螺旋测微器的示数是_mm。 (2)为减小电阻的测量误差,应

8、选用_图所示的电路。 (3)为了测量便于调节,应选用编号为_的滑动变阻器。 (4)电压表的量程应选用_V。 (5)电流表的量程应选用_A。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12.一个带正电的微粒,从 A 点射入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微粒沿直线 AB 运动,如图所 示,AB 与电场线夹角 =30已知带电微粒的质量 m=1.010-7kg,电荷量 q=1.010- 10C,A、 B 相距 L=20cm(g=10ms2) (1) 试说明微粒在电场中运动的性质,要求说明理由 (2) 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3)要使微粒从 A 点运动到 B 点,微粒进入电场时的最小速度是多大? 第 4 页 共 4 页 13.电

9、子所带电荷量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油滴实验的原理如图 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连接,上、下板分别带正、负电荷,油滴从喷雾 器 喷出后,由于摩擦而带电,油谪进入上板中央小孔后落到匀强电场中,通过显微镜可以观 察 到油滴的运动情况,两金属板问的距离为 d忽略空气对油滴的浮力和阻力 (1)调节两金属板问的电势差 u,当 u=Uo 时,设油滴的质量为 m,使得某个油滴恰好做 匀速运动该油滴所带电荷量 q 为多少?(2)若油滴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可以忽略,当两金属 板问的电势差为 u=U 时,观察到某个质量为 m 带电的油滴进入电场后做匀加速运动,经过 时间 t 运动到下极板

10、,求此油滴所带电荷量 Q 14.如图 (甲)所示,A、B 是一对平行放置的金属板,中心各有一个小孔 P、Q,P、Q 连线 垂直金属板,两极板间距离为 d,从 P 点处连续不断地有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 的带电粒 子(重力不计)沿 P、Q 方向放出,初速度可忽略不计从某一时刻 t = 0 开始,在 A、B 间 加上如图 (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周期为 T,电压大小为 U,带电粒子在 A、B 间运动过程 中,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忽略不计 (1)如果只有在每个周期为 0 时间内放出的带电粒子才能从小孔 Q 中射出,则上述物 理量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 (2)如果各物理量满足第(1)问的关系,求每个周期从

11、小孔 Q 中有粒子射出的时间与周期 T 的比值 4 T 第 5 页 共 4 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助学资料高三物理总复习助学资料(一一) 答案答案 2005.3.11 1.D 2A 3A 4CD 5D 6C 7C 8.C 9.(1)a 点 (2)d,右 10. 选取1K 的档位;将两表笔相接,调节调零电阻,使表指针指到电阻刻度的“0”上。 11. (1)0.806 (2)乙 (3)A (4)3 (5)0.6 12.(1)由于微粒沿 AB 做直线运动,所以微粒所受外力的合力,应在 AB 直线上,其受力 情况如答图所示,合力 F 的方向与初速度 vA的方向相反,因此微粒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由于

12、qE=mgctg 则电场强度 E= 方向水平向左 (3)要使微粒由 A 运动到 B,则当 vB=0 时,微粒进入电场中的速度 vA最小,由动能定理 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vAMIN =2.8/s 13.(1)油滴匀速下落过程中受到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可见所带电茶为负电荷,即 解得 (2)油滴加速下落,若油滴带负电荷,电荷量为 Q1,油滴受电场力方向向上,设此时的 加速度大小为 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而 解得 若油滴带正电荷,电荷量为 Q2,油滴受电场力方向向下,设此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2,根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2 g+ Q2 =m2a2 解得 Q2= 14.(1)依题意可知, 从 P

13、孔进入的带电粒子恰能从 Q 孔射出,则 即 qUT2=16md2 t = 0 时刻和 时刻进入的带电粒子 v-t 图象如图所示 (2)设 t=0 时刻进入的带电粒子在 t1 时刻射出,则 t1= 时刻进入的带电粒子应在 时刻射出,故 N/C107 . 1 4 ctg q mg gm d qUo 1 Uo gdm q 1 2 1 2 1 tad 1212 Qam d U gm) 2 (Q 2 2 1 t d g U dm d U ) 2 ( 2 2 g t d U dm 2) 4 ( 2 1 2 T dm qU d 4 T T 4 T t dt dm qU 2 1 2 1 8 2 2 T qU md 4 T t Tt 4 3 24 23 4 2 4 3 ( 12 T)/TT T tt AMINmL mg 2 2 1 sin 第 6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