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水资源现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557799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林市水资源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玉林市水资源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玉林市水资源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玉林市水资源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玉林市水资源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林市水资源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林市水资源现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林市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学号: 201403907 姓名: 何培欣 单位简介: 玉林市水文水资源局的前身是广西玉林中心水文站,创建于1957年。此后曾更名为玉林专区水文分站、玉林地区水文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总站玉林水文分站。1992年10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以玉林分站水质分析室为基础,设置玉林水环境监测中心,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94年7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总站玉林水文分站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玉林分局,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领导。2010年1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广西壮族

2、自治区水文水资源玉林分局更名为玉林市水文水资源局,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领导。玉林市水文水资源局的工作范围是广西玉林市所辖各县市区。主要业务范围是:在辖区内从事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勘测、水文站网规划、水文资料整编、水文情报预报、水文分析计算、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水资源规划、调查、评价,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水资源管理、运用和保护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近十年来,在水利部、自治区水利厅和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广西水文水资源玉林分局紧紧围绕新时期治水思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转变观念,锐意开拓进取,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能,以优质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服务支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

3、济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此次调查的范围主要是玉林本地区,对象是水资源质量状况、水环境维护的好坏,节水型社会建设成功与否,能否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次社会实践调查虽然为期不长,可是本次实践却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调查结果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已形成成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高,水资源承载能力非常有限,水资源状况仍需改进。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玉林地区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水量状况、水质状况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通过调查了解,玉林本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有下降趋势、水质状况仍要改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高。 1水资源总量

4、年均趋少降雨量偏少,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玉林地区亦然。水资源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道径流量的变少。玉林市地处南流江、北流河、九洲江源头,地理位置特别,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为187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水平,是广西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地区。随着玉林市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玉林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可用水资源量不足。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水安

5、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勿容置疑,其中部分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特种用水是相互交叉利用的。在长期供用水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用水制度。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水生态安全与平衡、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玉林作为桂东南地区重要经济区,但是在玉林本地区各河流用于维系水生态环境的必需水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在干旱少雨季节,一些地方河道断流可以说是常见现象,更谈不上河道景观用水

6、,由此造成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一些小河流鱼虾等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更有甚者,近几年来,极少一些地方由于干旱原因,农业用水无法等到满足,农田水稻收成大减,令人揪心。2饮用水源单一,缺乏一定的饮水安全保障城区饮用水源主要靠苏烟水库和江口水库保障,这种单一的供水水源模式为饮水安全埋下隐患,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水源安全事故或者不可预见的天然灾害,城区供水将完全中断,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考虑筹建后备水源建设问题。 3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不高 由于节水和治污的成本较大,水价又偏低,市民节水意识不强,节水器具基本上还没有推广应用;一些企业不愿进行节水改造和污水处理,有的即使有了治污设施,也很难正常运

7、转,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达到300立方米以上,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紧缺,农田干旱,工业用水紧张,城市用水困难,而用水却十分浪费。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山区毁林开荒,破坏了当地生态和生产条件,增加了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过度用水,挤占了环境用水。水质污染依然在发展,城市和工农业用水大量增加,排污量也增加,水质污染危害人民健康,减少可用水源。二、形成原因(一)水资源总量减少缘由1降雨量减少 降雨量减少是造成水资源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受全球大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几年来,玉林地区也出现了少见的持续性干旱天气。经玉林市水利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玉林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大大小

8、于正常年份的降水量。2城镇用水多元化,用水量急剧上升 除传统的农业用水外,城市公共用水(含绿化、街道清洗、消防、城乡居民用水)、农村人畜饮水、学校正常用水等用水呈大幅增长之势,仅玉林城区公共用每年约需水量为540万吨。用水量也出现增长趋势,每年按人均每日180升来计算,仅外来人口用水总量就达180多万吨。3 水环境的维护未完全到位,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玉林市区建市较晚,城市供水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在早期的一些城市居民自辟水源,其中大部分是凿井取水。抽取地下水不仅取水方便,而且取水成本低廉,肆意取水不仅造成供用水秩序混乱、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也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直接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

9、。我们可以想象,如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有效保护水资源,一些地方,一遇干旱性天气则无充足水源。(二)水质变差缘由南流江是唯一一条经过玉林市城区的大河,不仅担负着基本的供水需求,也是玉林水上交通的重要航路,是城市建设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部分市民环境意识不高对江水造成一定程度污染,再加上居民生活污水与一些相关企业的排污也着实给这条玉林的母亲河造成不小的伤害。这是造成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玉林地区产生的各种各样污水,已给本来纳污能力就不好的南流江带来了更为刺痛的伤害。一些企业的排污管网未能完全收集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向河道内排污便形成了河道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中富含各种有机物、胶体和高分子物质

10、等悬浮物和溶有氮、磷、氯、尿素的溶解质和其它有机物分解产物。这些物质直接造成水质的混浊和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使水体滋生水生生物和细菌,从而导致水质变差。(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率不高缘由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玉林地区广大市民的节水意识不高,同时由于玉林大部分工程都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工程设计标准不是很高,施工质量也不高,渠系不配套,加上管理粗放,在企业、农业和学校用水量不断上升,而且浪费现象严重。同时各种节水设备基本上没有推广,节水措施不到位,至使水浪费现象更加让人伤心。三、对策与措施针对玉林市本地区的水资源情况以及结合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相关要求,玉林市作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11、地区,试点期为3年。玉林市水利局从以下三方面推进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一是结合试点工作大纲,修改完善玉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报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二是建立健全以市政府为主导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机构和节约用水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深入推进涉水行政事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节水型社会制度框架体系。三是加大节水政策的研究和节水资金投入,积极向广大市民宣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建立健全节水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强化目标任务考核制度。五是结合玉林市实际,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工程技术、行政等措施,转变用水模式,创新用水机制,引进节项目,运用科学发展观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途径。本次社会调查实践对我来说意义很大,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同时也让我对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多的了解,提高了我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