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7议论文阅读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55709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7议论文阅读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7议论文阅读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7议论文阅读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7议论文阅读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7议论文阅读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7议论文阅读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7议论文阅读 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养全练(七)议论文阅读一、A组品德修养一、(2018深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涵养几分静气宋威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

2、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

3、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

4、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1.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参考答案:严格的自律;艰难困苦的历练;从读书中得来。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梳理的是“涵养静气”的方法,从文章第段最后一句“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可知后文开始讲述涵养静气

5、的方法。选文第段,段首都有中心句,抓住它们认真分析可得答案。2.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论题。内容上:首段以儿子在屋内安静坐着,听表声寻表的故事,引出本文的论题“静”,也使文章开头避免平铺直叙,增加文章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句段的作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构方面,位于文章开头,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内容上,讲述了一则与论题相关的小故事,引出了文章的论题。总体来说,以故事开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3.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

6、出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闹的地方读书的例子,具体清晰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的论点。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写毛泽东到喧闹的地方读书,在议论文中属于举例论证,其作用是论证了本段的分论点,即其前面的一句话:“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论据的能力。本文由“我们要涵养几分静气”这一中心论点,分出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静心功夫,还可以从读书中来”三个分论点。扣住其中任意一个分论点进行补写,只要举例典型,语言简明即可。导学号64

7、714076二、(2018湖北黄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带点笑容罗兰一位台大工学院的教授曾经在闲谈中对我说,他每次上课(特别是给新生上课),一定面带笑容。他不但面带笑容,而且尽量用说笑话的方式来讲话,使得满室笑声不绝。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消除一般学生对理工科目的畏惧心理。“剥下科学严肃、冷硬、令人生畏的外衣,显出它内在的、原有的、真正的趣味和美感!”这是这位名教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宗旨。他说,本来科学是非常美妙、非常有趣的一种东西,可惜当初真正“通”的人太少,以致因为他们的不通,而不能把科学的真正面目很轻易地传授与人,而使科学蒙受了冤屈,成了深奥难解、令人不敢接近的东西。笑容是消除隔

8、膜的媒介。我一向畏惧数理科学,相信这是因为它们最初和我见面时,没有“面带笑容”。由此想来,文学、艺术、音乐之使人乐于接近,也不外是因为它们多少都带了一点或隐或现的笑容吧!A。笑容还是增进感情的媒介。笑容好比机器上的润滑油,可以减轻摩擦,使齿轮与齿轮之间的运转灵活,又犹如桌椅脚下的胶垫,可以缓和锐角,增加彼此之间的和睦与协调。B。当我和朋友在谈话之间,偶尔意见发生冲突时,我喜欢停止谈话,用笑容来听他的滔滔雄辩。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消灭争执而又不伤和气的办法。而且我更相信,即使在你争辩或抗议的时候,如果你仍能使自己面上带点笑容,这争辩抗议也会很容易地变成了提醒与解释,减少了对方的敌意和反感,增加了胜利

9、的机会。笑容不但能表现在面貌上,而且能表现在里。也许我是因为职业的关系,做播音员做久了,对声音特别敏感。有好几次,接听电话时,因为对方声音里缺少笑容,被我误认为他很忙,或一面打电话,一面为办公桌上的公事在发烦,使我不敢和他多谈下去。而当我草草结束谈话,请他快去忙公事的时候,他才惊奇地问我:“为什么这样匆促?你不是有事要商量吗?”我这才知道,他并不忙,也没有为公事发烦,他只是以为我看不见他的表情,因此省掉了笑容而已。还有一次,一位很熟的朋友,因为她在电话里的声音没有笑容,而使我以为她在生气。等我向她问罪的时候,她才连忙解释,并没有生气,也并没有不欢迎我的电话。后来,她才恍然想起,说:“哦!对了!

10、我没有带上一点笑容。”笑容虽是脸上的事,但表情确乎会影响声音。当你带点笑容讲话时,你的声音里必定有点喜气。当你皱起眉头讲话时,你的声音里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不耐烦。当你拿起电话听筒,脸上毫无表情地问上一句:“喂!你是哪位?”对方听来,准觉得你是陌生和疏远的。而假如对方通上名来之后,你还不能用笑容表示一点欢迎与惊喜之情的话,你的朋友就难免以为他的电话对你是一种无礼的打扰,而急于想要把电话挂断了!生活虽然有它严肃的一面,但如果你懂得使这严肃的人生带上一点笑容,那么,那严肃的一面也就会变成音乐与诗章了。那难道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选自罗兰小语,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11、台大教授上课面带笑容,只是为了消除他与学生之间的隔膜。B.第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把“笑容”比作“润滑油”“胶垫”,论证形象生动。C.“带点笑容”和“皱起眉头”表现在声音上是不同的。D.严肃的人生因带上笑容而变成音乐和诗章,那一定是件很开心的事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情况。阅读文章第一段,从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台大教授是为了消除一般学生对理工科目的畏惧心理。2.下面这段话出自原文,你认为是放在上文的A处还是B处呢?请简要说明理由。以前小学生的算术教科书上,把2画成一只游水的鸭子,把6画成一个汤匙,把7画成一把伞柄这正与国语的开始用诗歌体,慢慢才归纳到文法,音乐开始用唱游,慢慢

12、才演绎出乐理相似。选处:参考答案:A备选文段列举学科知识因带上笑容而使初学者乐于接受的例子,这是论证“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的论据(或“这是用来消除学习者的畏惧心理的”)解析:本题借还原语段,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层次的梳理能力。阅读原文,第段是说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第段是说笑容还是增进感情的媒介。阅读选文可以知道,选文是在说“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所以放在A处。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笑容”的含义。(1)也不外是因为它们多少都带了一点或隐或现的笑容吧!(2)我喜欢停止谈话,用笑容来听他的滔滔雄辩。参考答案:(1)这些学科内在的、原有的、真正的趣味和美感(或“这些学科美妙、有趣的

13、一面”)。(2)笑脸(或“面对冲突时的从容心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1)联系上文“本来科学是非常美妙、非常有趣的一种东西,可惜当初真正通的人太少,以致因为他们的不通,而不能把科学的真正面目很轻易地传授与人”,我们可以得知“笑容”指“这些学科内在的、原有的、真正的趣味和美感”。(2)阅读两段,可以推知出答案“笑容”指带着微笑的面孔。4.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文章认为,笑容在生活中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2)结合上下文,在第段横线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使文章论述完整。参考答案:(1)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笑容是增进感情的媒介。(2)声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和

14、内容的把握能力。(1)文章的两段主要论述笑容在生活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抓住段首句可总结出答案。(2)由文章的第段可以推知答案,下文在说笑容与声音的关系,所以填写“声音”。三、(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容人之功”亦为功刘根生有人说,“既要敢于担当,又要有容人之功”。话虽不长,却令人深思。独木再高也撑不起大厦。一个人能担当固然不易,但更可贵的是容得下他人冒尖出彩,共同成就一番事业。有家跨国公司,新任经理都会从总裁那里得到木制套娃。其中,小木娃上有张字条:如果每个人都只用比自己小的人,公司就会变成矮人;如果每个人都能用比自己高大的人,我们就会成为巨人。对管理者而言,善用“高大者”便是容人

15、之长,本质上即是容人之功。容人之功,体现着求同存异、从善如流的胸怀和气质。赤壁之战前夕,张昭主和,周瑜主战,两人在大堂之上争得面红耳赤。当孙权采纳了周瑜意见后,张昭转而积极配合支持周瑜,共辅孙权守土,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意见有分歧乃至纷争,并不可怕;凡事谋定之前,尽可各抒己见。但在谋定之后,则不可因观点相异而不作为甚或使绊子。张昭的故事启示人们,心中存有大格局、涵养乐见其成的雅量,处处补台、成人之美,方能凝心聚力,以求大功告成、美美与共。容纳他人成就意味着共创共享,往往孕育着伟大的美德。普瑞舍在研究中发现水母荧光蛋白后与查菲和钱永健等分享了成果,后者接力探索,完成了荧光蛋白在其他物种上重组研究且获诺贝尔化学奖。普瑞舍说: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高兴,他们做了我做不到的伟大工作。在西班牙自行车赛上,车手埃斯特万临近终点时不幸遭遇爆胎,只好扛起自行车向终点跑去,紧随其后的车手纳瓦罗选择跟在后面慢行,最终与奖牌失之交臂。纳瓦罗说:超越爆胎对手取胜不大道德。无论是为他人站在自己肩膀上成功而高兴,还是在竞争中坚守道义与精神,都彰显着“容人”的高尚境界。现实中,容错不易,容功尤难。有的人患有“致命的自负”,总觉得自己全知全能全善,于是事事都想捏在自己手中,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