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乡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经验分享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554612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乡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经验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某乡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经验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某乡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经验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某乡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经验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某乡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经验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乡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经验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乡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经验分享(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鸡场乡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经验材料水城县鸡场乡党委县委组织部:现将鸡场乡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鸡场乡位于水城县南部,全乡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总人口25303人,辖8个行政村93个村民组,学站点7个,基本形成了乡、村和村民组横向到边、纵向到户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二、采取的做法及措施鸡场乡自2004年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远程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使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宗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开展农村

2、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深刻体会到,远程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核心是学,目的是用。开展远程教育,最关键的是学用转化。学出效果、用出效益。我们按照“整合资源、夯实基础、突破难点、培育亮点、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学用”二字做文章,重点在学用转化上求突破。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强化保障措施,优化教学组织,狠抓学用转化;注意将远程教育与基层组织年建设活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打造新型农民,培育富村产业,拓展致富门路,把党员干部群众掌握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惠及农民的经济成果,推动全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落实。( 一)整合远教资源,打牢基层

3、基础,构建学用转化平台一是整合远教资源。今年,结合我乡并村工作的实际,为保证每村有一套远程教育设备,使各村党员干部及群众都能收看到远程教育节目。为加强对各村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将并村后有两套远程教育设备的村调整到没有远程教育设备的村。即将原来小坝古村远程教育设备调整到大坝古村;原妥倮村远程教育设备调整到上营村;原鸡场村远程教育设备调整到乡科教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村村有”远教站点。通过这次远程教育设备的整合,现每村都有一套远程教育设备,全乡各村的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都享受到远程教育成果。二是打牢基层基础。并村以后,我乡整合了各村办公室场所,根据小村并大村后各村活动室面积狭小的实际,我们着手加快村

4、级活动室建设,力争使各村活动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建有不少于40平方米的远程教育培训室,并添置桌椅等设施,目前,已有4个村活动室达到在200平方米以上,建立了2个村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正在争取和筹措资金解决4个村活动室面积狭小问题,目前,有3个村的活动室正在筹建之中,同时,深入抓好中小学站点开展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工作,努力拓展远程教育的覆盖面,做到远程教育进村、进农户,让远程教育跟着产业链走、跟着项目走,让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工作服务于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三是充实远程力量,我不断充实远程队伍,提高站点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做到有人员办事。2008年,鸡场乡针对村两委换届人员变动情况,经党委会研

5、究决定,明确了各村12名年轻、文化程度高的村干部作为远程教育专兼职操作人员,促进了各远程教育站点作用的发挥。四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2008年5月7日至12日,结合当前开展的基层组织年建设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加远教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远教操作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我乡举办了为期7天的鸡场乡第一期远教骨干培训班,各远程教育站点的远教操作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由远教骨干杨清辉担任主讲和实地操作业务培训。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加深了远程教育的意义和内容的认识,对于各远程教站点相关政策更加明确,使学员还提到掌握了远程教育各种资源的内容及使用方式,以后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为广大基层群众服

6、务。五是加大投入。为保证站点正常运行,结合我乡实际,从远程教育经费中解决每村远程教育站点工作经费600元,同时决定从乡财政中给基础薄弱的村解决部分远程教育桌椅。同时,为提高过站点远程教育操作管理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各站点正常开展工作,除乡远程教育工作操作员以外, 每月给每村远程教育操作人员解决50元补助。六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了鸡场乡终端站点学习制度、鸡场乡远程教育管理制度、鸡场乡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制度鸡场乡领导干部远程教育教学站点联系制度等,对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学习的时间、辅导人员的授课时数、远程教育队伍中教师、村干部和远程教育专兼职人员的管理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建立完善规章

7、制度,使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工作实现了有章理事,规范开展。(二)以远程教育为载体,着力打造新型农民一是把认真组织各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观看科技种植、养殖等节目,营造了党员群众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把“网络课堂”、“田间课堂”与“市场课堂”结合起来,把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素质作为远程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注重培育和打造新型农民。引导群众结合本村本组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养业,走科技致富之路。二是通过田间地块的实践探索总结,培育“技术型”农民。为了使党员干部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样板,增强远程教育的吸引力,促进学用成果转化,我乡大力推行培育远程教育示范典型的培育工作,着力探索“公司+基地+远教+农户”等

8、经营模式。在学用示范中,我们注重通过实地测试、现场观摩、品种对比等方式,把种植大户、养殖能手培养成为“土专家”。如我乡上营村现有的500亩常年早熟蔬菜种植基地和坪地村的500亩的早熟蔬菜基地,农民胡光清和胡寿锋不但自己种植蔬菜,而且把自己从种菜中探索出来的蔬菜种植技术无偿地传授给当地农民,成为当地有影响力的技术型农民。(三)以“示范带创”为抓手,注重培育富村产业把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到的远程教育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成果,是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的最终目的。我们始终把学用转化应用到推动生产发展上,用学用转化成果培育富村主导产业,立足抓好点上示范,由点连线形成面,重点打造三大经济板块,即继续打造三大

9、经济板块(即以煤炭产业为主、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交通运输业等为补充的非公有制经济板块;以低热河谷地带为主的果蔬经济板块;以中高海拔地区为主的农畜特色产品经济板块)。做大做强三大产业(即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煤炭精加工产业;以生姜、早熟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为主的果蔬绿色产业;以商品猪、牛、羊为主的畜牧产业)。努力培育三支队伍(即懂管理、善服务、清正廉洁的农村干部队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化建设需要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懂市场、善经营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确保实现一个目标(即全乡到2010年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现上营村建有的500亩常年早熟蔬菜种植基地,坪地村建有500亩的早熟蔬菜基地、500亩红

10、心猕猴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现已发展到高海拔地区发展养殖业、低海拔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产业格局。目前,全乡共建远程教育科技示范基地3个,即箐头村养野猪,安全村养鱼,坪地村养蜂,示范户20余户,培养科技能人5余人,种、养殖大户发展到20万余户。一是组建协会,逐步壮大科技种植养殖户实力。探索 “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今年,我们与工商等部门加强合作,我乡注册了5个农业商标,成立了鸡场乡养蜂协会,培育和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将一家一户分散养蜂集中为协会,形成规模,打造品牌产品,最终由加工后形成商品进入市场,壮大市场竞争力。二是整合资源,项目协创。树立远程教育紧跟涉农项目走的理念,乡远程办加强与

11、涉农部门的协调和联系,及时掌握了解涉农部门的项目规划情况和实施进度,为项目的实施提供远程教育资源、技术培训和辅导,助推了全乡村级主导产业的发展。如坪地村500亩早玉米、安全村养鱼、大坝古村500亩玉米营养坨定向移栽等项目的实施,远程教育工作做到了全程参与,惠及千家万户。三是结合实际制作课件,拓展经济发展路子制作实用课件。我乡在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工作中,注重根据产业分布和种植结构特点等,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以下载、刻录、制作等形式,制作了40余集的各类适用课件。通过课件学习获得的智力支持,转化为服务全乡的动力,并在服务经济建设中为群众拓展了增收致富路子。以“乡土课件”作切入,发展“

12、种养型”经济,走特色产业致富路子。我们通过制作“乡土课件”,利用村、校终端站点办好“一站一块试验地”,优先扶持能人办好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蔬菜种植、特色养殖等课件,引导农民树立科技种养“观念,把发展种养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三、取得的成效(一)农民群众科技意识和水平得到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坪地村村民胡寿峰,通过收看远程教育播放的种植技术后,承包土地,建农业科技园1个,300亩,集早桃等热带经济作物和蔬菜、粮食作物种植于一园,每年增加收入近10万元,2004年被评为市级劳模;2007年被县工会评为劳模,上营村胡光清种植种植早熟蔬菜50亩,年均增收近5万元,箐头村村

13、民李林荣发展野猪养殖20头,年增加收入4万余元。坪地村村民尹德通过收看远程教育养殖技术,大力发展科学养猪,由原来的每年养猪3头增加到每期30头,年增加收入2万余元。远程教育的开展,使我乡各村掀起了学科学、学文化的热潮。(二)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得到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首先是党员“双带”作用得到加强,先进性得到了体现和提升。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干,农民入党的积极性得到了增强,2004年以来,全乡共300余名党员掌握门农村适用技术,“一帮一”结对帮扶232对,有150人被列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发展党员12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0名。其次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巩固。

14、各村党支部结合一月四次的培训要求,将“三会一课”充分与远程教育相结合,规范了党组织的生活制度,一改过去“支书、主任管开会,党员管生产”的局面。再次是干部群众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村活动室从过去的村干部办公地转变成为干部和群众的茶话室,青年农民学习电脑知识的“网吧”。每次学习培训后的讨论和党员 “一帮一”活动,有力促进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通过远程教育的开展,不断提高了全乡群众的科技发展意识,2008年共完成常年蔬菜基地1000亩,早熟蔬菜种植2000亩,其中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已完成玉米与生姜宽厢宽带种植5000亩,马铃薯种植15000亩,脱毒马铃薯种植8000亩,完成玉米营养坨育苗5000亩,完成甘蔗种植500亩,西瓜种植300亩,建成猕猴桃基地500亩,完成皱皮木瓜种植1700亩。总之,我乡的远程教育工作,虽然作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点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上级的有关要求,学习、借鉴、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使我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取得新的更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