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55298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心加速度说课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向心加速度:知识与技能: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都指向圆心,知道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分析,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掌握确定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的方法-微元法。 3.让学生充分体会认识世界的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及公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未知世界要有敢于猜想的勇气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的重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教学的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微元法,极限法)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了以下几个环节。1. 情景导入。通过课

2、本的两张图片,提出问题,图一中地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可能沿什么方向?图二中小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学生回答后,可能会有些疑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向心加速度,为什么我会要提问关于物体的受力问题呢?我这样做不是南辕北辙了么?我会告诉学生知道了物体的合外力,就可以知道物体的加速度,我们可以通过力来研究加速度。因为我们之前没有研究过曲线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较难理解,但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总是和它的受力方向一致,这样我们便可以得出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然后,我们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用绳子拴住小球转动时的感觉,改变绳长,再次转动。这样,这节课的概念就可以很好

3、的导入进来。2. 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在感知加速度的方向后,我们告诉学生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并让学生思考怎样推导,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独立探究,学生进行探究后,由我来给学生讲解正确的推导过程,并提出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极限法。3. 巩固延伸。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告诉我这节课我讲的知识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引出一道例题,在不同的向心加速度中,有人说和半径成正比,有的学生说和半径成反比,为什么?以此说明变量的前提条件是在某一个量保持不变时才成立。4. 布置作业。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但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必须

4、要进行必要的复习,所以我会布置适量的作业,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与技能: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实质,判断实际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过程与方法: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得来的过程:提出问题实例探究发现结论理论推证总结规律初步应用,领悟发现物理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实例探究+演绎推理法,提高探索发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树立变中有恒,能量守恒,物质不灭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初识寻找守恒量的意义; 3.初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空间对称美。教学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力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和定律的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发现物理规

5、律的一种常用方法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难点:通过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和理解,使学生学会这样一种(特例研究+演绎推理法)思维方式。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了以下几个环节。1. 情景导入。通过碰鼻实验让学生猜想,小球是否会碰到鼻子上?学生可能会回答会或者不会,经过实验,得出结论,不会碰到鼻子上,然后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不会碰到鼻子上呢?那么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我们便能解决这个问题,引出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2. 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提出问题,物体自由下落,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加,那么机械能是否守恒呢?通过具体特例,我们可以得出在只有重力做功的

6、情况下,机械能守恒,这是我们通过具体特例研究出来的,然后我们提问:这一结论是否普遍使用呢?然后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一般过程,验证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和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研究机械能总量的变化情况。这样我们可以明确出结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然后我们回到课前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碰不到鼻尖,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3. 巩固延伸。 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告诉我这节课我讲的知识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进行归纳总结。再者,我们要归纳出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类方法:即提出问题实例探究发现结论理论推证总结规律

7、初步应用。让学生懂得,寻找守恒量是一种物理的方法,也是一种物理思想。随后引出一道例题。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小球做上下振动,机械能守恒吗?火箭加速上升,机械能守恒吗?通过学生的回答,给学生讲解原因,并强调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4.布置作业。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但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复习,所以我会布置适量的作业,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动能和动能定理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使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过程与

8、方法:1.体验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探究过程。 2.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探究的兴趣。 2.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动能的概念的理解,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了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新课。我们提问什么是动能?(学生很据初中所学过知识回答: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我们又提问,那么动能和那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重复初中所作的滑块撞击木块实验,学生会回答,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也就越大。2. 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我们

9、既然知道了物体的动能和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那么我们能否定量的将动能的大小表达出来呢?我们设置一个情景:用恒力F使木块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求做功和速度的变化,接下来我们让学生独立解决这道题,让学生探究功的变化。选择学生中正确的答案进行讲解。通过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我们易得W= ,观察得,外力所作的功引起量得变化,所以物理学中我们就用这个量表示物体的动能。从而我们得出结论推导后,我们进行新课的具体讲解,得出动能定理及其表达式。提问,刚才我们所推得的结论是在恒力作用下得出的,那么在变力的作用下,定理是否依然正确呢?学生讨论,采用微元法,将物体的运动分解成许多小段,在每一段

10、上物体受到恒力且做匀速运动,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得出结论:动能定理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的情况。3. 巩固延伸。 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告诉我这节课我讲的知识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我会将一道例题进行讲解,物体的速度变为原来的n倍,动能变为原来的多少?物体的速度变为原来的1/n,物体的动能变为多少?这个题可以强化学生对动能与速度质量关系的理解。4.布置作业。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但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复习,所以我会布置适量的作业,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曲线运动知识与技能1.知道曲线运动中

11、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理解并掌握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究欲。2、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的判断;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精彩的视频片段即各种运动情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曲线运动的热情,明确学习目的。2. 探究活动,得出结

12、论。 让学生观察砂轮切割钢材产生的火花、转动的小雨伞甩出的水滴方向、做接球小游戏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猜想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得出速度的方向沿这一点的切线方向,突出重点,;观察演示实验后让学生利用给出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在小组内的互助、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进而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了探索新知的欲望。 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3. 巩固延伸让学生考虑链球运动员什么时候让链球出手最好,探究玩具摩托车能做曲线运动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新理念。4. 布置作业。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

13、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但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复习,所以我会布置适量的作业,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平抛运动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教学重点:平抛物

14、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向学生演示一段飞机空投物资的视频,然学生对于物资的运行轨迹的特点进行描述。(从生活情境中构建物理情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的习惯) 随后我们将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弹下桌面,让学生观察小球运动的轨迹,并提问,小球问什么会做曲线运动?2.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猜想:提问小球是否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而竖直方向上是加速运动?让学生们思考: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老师进行2个演示实验,1.验证水平方向上是匀速指向运动。将光滑斜面移到下方,看两小球是否能在水平位置相遇) 2验证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小锤敲击金属板,使两球同时下落)通过这两个探究实验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应用了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的物理学方法,也总结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个主线思路: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想,实验探究,得出规律。根据以上我们探究出的结果,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写出,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的公式和表达式,进而得出合速度,合位移表达式等。3.巩固延伸。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告诉我这节课我讲的知识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进行归纳总结。随后我会将课本回归到生活,说道我们课前提出的那个问题,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