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高级研修班讲义稿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3552690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高级研修班讲义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现代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高级研修班讲义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现代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高级研修班讲义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现代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高级研修班讲义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现代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高级研修班讲义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高级研修班讲义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高级研修班讲义稿(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高级研修班 讲义稿 设备点检管理,2,培训内容 第一章 实行设备点检是现代企业对设备管理的客观要求 第二章 设备点检管理体系 第三章 设备点检管理四大标准 第四章 点检实施 第五章 专业点检人员 第六章 点检实绩管理 第七章 精密点检与劣化倾向管理 第八章 设备定修管理 第九章 推行点检定修制的步骤与措施,3,第一章 实行设备点检是 现代企业对管理的客观要求,4,企业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 为最终目标,在现代企业中,设备管理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一环。,5,一、设备管理方式的变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一切不适应于发展

2、需要的管理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的变革。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选择什么样的设备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问题。,6,1.现代化设备的特点 现代化的设备具有大型化或微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高速化、高精度化、综合化等特征,因此,设备投资巨大、设备维修费用巨大和停机损失巨大。 2.现代化设备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现代化设备的广泛应用,虽然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对设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管好这些先进的设备,关键是确定一个与现代化设备管理相适应的现代化设备维修管理方式。 3.实施设备点检是现代企业对设备管理的客观要求 传统的静态的设备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设备管理的要求了

3、,只有现代化设备与现代化管理方式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才能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效益。,7,二、设备管理现代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设备管理要树立市场观念和效益理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争取良好的设备投资效益为目标,以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和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为目的,对设备实行一生管理。,8,1.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含义 设备管理现代化是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系统地、综合地应用于设备管理,充分发挥现代设备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之适应生产现代化产品的需要,并取得最佳的设备投资效益。 2.设备管理现代化的

4、基本内容 管理思想现代化-灵魂 管理组织现代化-保证 管理方式现代化-途径 管理手段现代化-技术基础 管理人才现代化-关键,9,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关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表层看是产品的竞争;深层次表现为技术竞争和管理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即,实质上是经营管理者的才能竞争和员工素质的竞争。 实践证明,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是企业现代化设备管理的一条成功之路。,三、设备点检的概念 1.点检的构思 把“按照预防医学的观点,采用五定的方法对婴儿进行健康管理的管理方法”运用到设备管理中来就是点检的基本构思。,10,以防为主,定点 定法 定标 定期 定人,11,2.点

5、检的定义 在全员维修思想的指导下,按照“五定”的方法对设备实施全面的管理。 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是利用人的感官或仪表、工具,按照“五定”的方法对设备进行检查,找出设备的异状,发现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用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12,设备点检工作的“五定”内容 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项目和内容 定法:确定点检检查方法 定标:制订维修标准 定期:设定检查的周期 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的实施人员,13,3.点检的目的 通过对设备的检查和诊断,尽早发现不良的部位,判断并排除不良的因素,进而确定故障修理的范围、内容,并且编制出精确、合理的备品备件供应计划和

6、设备维修计划,从而做到“防故障于未然”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 4.点检管理的实质 按预先设定的部位、项目和内容,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定,掌握设备劣化的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而提出防范措施并及时加以处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延长零部件寿命,达到以最经济的维修费用来完成设备维修的目的。,14,5.点检管理的特定 (1) 体现了设备管理思想的更新 (2)实行全员管理 (3)专职点检人员按区域分工进行管理 (4)管理职能的重心下移,点检员是管理者 (5)按照严密的规程标准体系进行管理 (6)把传统的静态管理推进到动态管理,15,6.设备点检的类型 (1)岗位日常点检-设备点检的基础 (2)专业定期点检-设备

7、点检的核心 (3)精密点检-设备点检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16,第二章 设备点检管理体系,17,建立以作业长制为中心、以TPM为重点、以自主管理为基础、以工序服从为原则、按照PDCA循环方式推进企业全面发展的基层管理组织保证体系。,完善的设备点检管理体系、要实现对设备的一生管理,抓组两项结合,实行三级点检,建立四大标准,构筑五层防护线,降低六大损失,加强七项重点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18,一、设备一生管理 依据设备综合管理的理论,实行以设备的规划工作起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的管理称设备一生管理。,19,二、设备技术管理与设备经济管理相结合 技术管理的目的在于保持设备技术状况完好,并

8、不断提高其技术素质,从而获得最好的设备输出结果; 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最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只有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才能获得设备最佳的综合效益。,三、实行 第一级:岗位日常点检-点检的基础 第二级:专职点检-点检制的核心 第三级:精密点检-设备点检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20,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三方面的人员对同一设备进行系统的检查、维护和诊断的点检制度。 四、简历四大标准 四大标准包括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是对设备进行点检、维护、修理、技术管理等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与重要技术依据。,“三位

9、一体”点检制,21,五、构筑设备的五层防护线 1.操作人员的日常检查 2.专业点检员的专业点检 3.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 4.设备技术诊断 5.设备维护修理 六、降低六大损失 设备综合效率可由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和合格品率反映出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主要对策就是限制和降低“六大损失”。 (即:降低设备故障损失、非计划调整损失、空转与短暂停机损失、速度降低损失、产品缺陷损失、初期不良损失),22,六大损失与设备综合效率的关系,23,七、加强七项重点工作 1.点检管理; 2.定修管理; 3.备件管理; 4.维修费用管理; 5.安全管理; 6.故障管理; 7.设备技术管理。,24,第三章 设备点

10、检管理的四大标准,25,设备点检管理的四大标准有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 、维修作业标准 等四项标准组成。简称“四大标准”。 四大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是点检定修的制度保证体系,是点检定修活动的科学依据,它将点检工作沿着科学的轨道向前推进。,四大标准的关系,27,一、 维修技术标准 维修技术标准时根据设备设计制造的原始数据制订的维修基准,它是四大标准的基础,也是编制另外三个标准的技术依据。 维修技术标准包括通用标准 和专用标准 两类。 维修技术标准的编制依据 (1) 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图纸; (2) 同类设备或使用性质类似设备的维修技术管理值; (3) 实绩经验。,28,2.

11、 维修技术标准的内容 (1)对象设置或装置的简明示意图; (2)作为管理对象的零部件的技术性能、构造、材质等; (3)作为管理对象的零部件的维修特性; (4)设定主要更换件的维修技术管理值,包括零部件的图 面尺寸、装配间隙、允许减损量的范围或劣化极限容许值,以及使用的标准等; (5)其他对零部件所限制的项目内容。 最关键的是维修技术管理制的确定,29,二、 点检标准 在点检标准中,详细规定了点检作业的基本事项,使所有的检查点都做到了“五定”。 点检标准包括通用标准 和专用标准 两类。 1. 点检标准的作用 点检标准是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的依据,是编制点检计划的基础。 2. 点检标准的主要内容

12、点检标准以表格的形式对点检对象进行了“五定”。 其主要内容包括: 定点:点检部位、点检项目、点检内容; 定法:点检方法、设备点检状态; 定标:点检结果的判断基准; 定期:点检周期; 定人:点检分工。,30,(1)点检的部位与项目 设备可能发生故障和劣化并且需按点检管理的地方。 其大分类为“部位”,小分类为“项目”。 (2)点检内容 点检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十大要素 机械设备的点检十大要素: 压力、温度、流量、泄露、给油脂状况、异音、振动、磨损或腐蚀、裂纹或折损、变形或松弛。 电气设备的点检十大要素: 温度、湿度、灰尘、绝缘、异音、异味、氧化、连接松动、电流、电压。,31,(3)点检方法 用视、听、

13、触、味、嗅觉为基本方法的“五感点检法” 借助于简单仪器,工具进行测量; 用专用仪器进行精密点检测量。 (4)点检状态 静态点检(设备停止时) 动态点检(设备运转时) (5)点检判定基准 定性基准 定量基准,32,(6) 点检周期 依据设备作业率、使用条件、工作环境、润滑状况、对生产影响的程度、其他同类厂的使用实绩和设备制造厂家的推荐值等先初设一个点检周期值,以后随着生产情况的改变和实绩经验的积累逐步进行修正,以使其逐渐趋向合理。 (7) 点检分工 操作点检 运行(或维护)点检 专业点检,33,三、 给油脂标准 给油脂标准中规定了润滑作业的基本事项,包括了“润滑五定”(定点、定法、 定标、定期、

14、定人)的全部内容。 给油标准是设备润滑工作的依据 1. 给油脂标准的编制依据 维修技术标准; 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图纸; 同类设备的实绩资料; 实绩经验。 2. 给油脂标准的主要内容 (1)给油脂部位 (2)给油脂方式 (3)油脂品种牌号 (4)给油脂点数 (5)给油脂量与周期 (6)油脂更换及周期 (7)给油脂作业的分工,34,四、维修作业标准 维修作业标准时检修责任单位进行检修作业的基准,也是确定修理工时修理费用的依据。 1.编制维修作业标准的目的 (1)提高检修作业质量和缩短检修作业时间; (2)避免或减少检修作业事故的发生; (3)提高检修作业管理水平。 2.编制维修作业标准

15、的条件 (1)明确检修作业目的 (2)掌握检修项目内容和作业工序 (3)熟悉设备结构和作业环境 (4)具有施工实践经验,35,3. 维修作业标准的主要内容 修理项目的作业区域、设备名称、作业名称、作业标准、作业条、作业工时、作业人员、使用工器具、保护用具、备件材料的要求、作业网络图、作业顺序说明、作业要素(项目)、作业内容、技术要点、安全要点、维修程序图等。 4. 编制维修作业标准的难点和关键是“作业网络图的绘制” 编制时首先抓住施工中工期最长的工序项目,围绕主工序找出副工序,尽量采用平行作业,以扩大施工面,缩短工期。,36,第四章 点检实施,37,一、点检作业实施前的基础工作-点检的准备 1

16、.划分点检区域 2.确定点检对象设备 3.对设备进行“五定”,编制点检“四大标准” 4.制订点检计划 5.编制点检路线图 6.编制点检检查表 二、日常点检-点检制的基础 1.日常点检的作用 (1)通过日常点检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消除隐患,防止设备劣化的扩大和延伸。 (2)通过日常点检维护,保护设备经常处于最佳状态下工作,延缓设备的劣化。 (3)提高生产操作人员爱护设备的热情和关心设备的程度。,38,2.日常点检活动的基本工作 (1)检查 (2)清扫 (3)给油脂 (4)紧固 (5)调整 (6)整理和整顿 (7)简单维修和更换 3.岗位日常点检的实施要点 (1)关键是严格执行日常点检流程; (2)依据日常点检标准和科学的点检路线,按点捡表的项目逐项检查,逐项确认; (3)使岗位操作人员熟悉点检标准和掌握点检技能,并增强责任心,成为具有较高的素质的“技术型”和“管理型”的生产工人; (4)专业点检应该结合实际制订点检表,并与操作人员一起研究如何点检。,39,三、专业点检-点检制的核心 1.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